家长要学会“拥抱”孩子的烦恼

2017-01-05 07:59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余娇娜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信任家长妈妈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余娇娜

家长要学会“拥抱”孩子的烦恼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余娇娜

最近,几位高中生家长找我聊天。她们感觉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这么辛苦做妈妈,孩子不领情;为什么反复想要他们改正坏习惯,他们就是不听,还对着干;为什么和孩子的冲突不断升级;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了?妈妈们历数着孩子的种种不好,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们会一事无成;然后想要我给出一个解决方法?

其实,这几位家长的孩子都很优秀,学习成绩也不错。如果保持下去,考上一本或以上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妈妈们为什么还这么烦恼呢?我听着她们的叙述,感觉她们内心很焦虑,很担忧。在她们心里好像有一个画面:如果孩子不听老师的话,不按照老师的建议来,不改掉一些她们看来坏的习惯,不听父母的话,很有可能就要走歪路了,未来就会一片灰暗。我感受到她们在说的过程中有焦虑和不安,以及委屈和难过。

首先,我想说,妈妈们真的是很辛苦,为了孩子,起早贪黑。早上叫起床,怕孩子迟到,怕孩子吃不上早饭,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就算再忙再累,也要为孩子做好饭,让他们不缺营养;看到孩子的学习笔记不够好,就到处想办法借来好学生的笔记,复印给孩子参考。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活细节,都需要他们操心。本来自己上班就够辛苦了,还要为孩子想好一切,做好一切后勤工作,生怕孩子耽误学习时间,为的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的妈妈好吗?体贴吗?简直堪称完美啊!她们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委屈,觉得都做到这样了,为什么孩子不领情呢?孩子竟然还说,你为我做什么呢?不就是做了几顿饭吗?我们都会觉得孩子不懂得感恩,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在大力提倡感恩教育。我们也接触了很多感恩教育的视频,大多是拍摄了妈妈如何含辛茹苦等等,生孩子多么不易,大家都看得热泪盈眶,觉得内心内疚不安。我很欣赏这样的片子,我也曾热泪盈眶,我也时而内疚不安。但我总觉得光是这样是不够的。感恩父母是发自内心的爱父母,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教给他怎么感恩,也不需要用法律规定他一周回家几天,他就会自然生发出对父母的爱。而这些爱的能力是父母言传身教给他的。而父母是不是真的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呢?

当然,给孩子做饭,叫起床,帮助复印笔记等,固然是一种爱的表达。可是,如果这种爱的表达是有条件的呢?我们还能称之为“真爱”吗?孩子不领情,不是因为不懂得感恩,而是他体会到这种爱背后的条件了,就是,我为你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你好好集中精力学习,其它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如果都为你做成这样子了,你还不好好学习,那你就对不起我们了。这其实是一种用内疚控制孩子的手法,大人做得辛苦而委屈,孩子也觉得委屈,而且有些愤怒。孩子不是不明白父母的用意和好心,可是他们本身已经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真的希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他们希望:哪怕是我没有做好,还是希望妈妈爸爸爱自己,接纳自己,因为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啊,如果你们都和我不断谈着条件,我还有信心吗?

我想对家长说,如果你做这些事情时觉得很委屈,觉得孩子必须领情,必须按照家长的想法做事情,那么这些事情还不如少做或不做。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岂不是两全其美。

其次,家长都变成了“教育家”。有的时候,孩子回家抱怨一下作业多,或者不想上学了,觉得上学没有意思,或者学校好烦等等,家长的心就开始抓狂了。但是他们还要故作镇静,开始和孩子讲道理或开始人生励志演讲,比如:所有人的作业都一样多,别人可以做完,相信你也可以做完;如果你不上学,将来可以做什么呢?你想去拣垃圾吗?上学是没有意思,但是你要坚持啊,只有这一条路啊,学校烦人的事情,你可以不理睬啊。接着又搬出一些书上看到的人生励志故事,拿出来给孩子讲道理。这些看似鼓励,实则有点多余。对于高中生,这些道理他们都懂,就算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也不会不懂,为什么我们还要味同嚼蜡一样将这些道理像复读机一样说出来呢?在学校里,老师也讲了很多,只要是智力没有问题的孩子,这些道理他心里都很明白。家长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孩子说的这些话把我们吓坏了,真的好害怕孩子说的事情会真的发生。

其实,大部分的担心是多余的,尤其是对自己家已经比较自觉优秀的孩子来说。就算那些素来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也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可是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为什么会回家和父母说这些话呢?他需要得到什么呢?我们作为父母的可能很少去想,或者去了解。其实孩子也是和我们成人一样的人啊,都是有血有肉的感情人,都是有情绪的,不是机器人。很多父母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的时候,已经把孩子不当人看待了,只要你是学习的机器就可以了。孩子无论是在初中和高中,除了课业学习之外,其实还在一个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中,他们遭遇的青春期烦恼多了去了,我们不可能为了学习,让他们逃避成长。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特别听话,真的可以规避成长,考上好大学,可是这就没有问题了吗?将来的问题可能更多。在孩子们和家长发牢骚的时候,家长可否不当一个教育家,就当一个爸爸或者妈妈呢?能够聆听一下孩子为什么觉得作业多?是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学校为什么好烦?这些表述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原因。但是也有一些单纯的发泄,不管有没有原因,让孩子倾诉出来,我们作为家长,不要轻易给解决方案,孩子说着说着,自己就有解决方案了,除非他们求助你的经验,你再讲。如此,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而且你再想说什么道理,他也不会那么断然拒绝了,或者和你对着干了。

最后,和孩子最好结成心灵同盟。谁说孩子只有一个学习的压力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会面临很多压力,比如排名次的压力,同伴关系的压力,和老师关系的压力,自身成长的压力等等。在学校承担着很多压力,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会紧张,可以让他们放松的地方除了室外的大自然,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了。回到家里,希望放松,希望得到支持,得到温暖。如果回到家,家长变成了监督人和学校老师助理,孩子还可以放松吗?我们家长都很尊重老师,不允许孩子在家抱怨老师或学校,如果孩子一抱怨,就会马上和孩子讲道理,说老师是如何为了你好等等,害怕孩子一抱怨,就是不尊重老师等等。其实,我们作为大人,都有过回家抱怨的经验,我们真的一定是将抱怨对象当成仇人了吗?大多数时候,没有吧,我们只不过想得到家人的理解罢了。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呢?当孩子得到了理解,他会更讲理,而不是不讲理。这一点,很多父母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结果,不仅关上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大门,还让孩子觉得和父母沟通没有意义。反正父母也帮不了自己。孩子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父母出主意,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理解。还有的家长在学校听到老师批评孩子的不好习惯,比如玩Ipad,或者是玩手机,玩游戏等等,于是他们回家就开始批评孩子,没收东西,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方式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吗?结果只能是孩子心情郁闷,大人也觉得愤怒至极。诚然,老师说的没有错,家长着急也没有错。老师有老师的立场,当然希望家长可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是家长的方式方法就得思量一下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真的有作用吗?就算当时有作用,后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玩这些东西,了解一下他一周到底玩了多长时间,了解一下孩子自己是否也在自我控制当中等等,首先是理解,其次是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讲讲家长的担心,最重要的是信任孩子和给孩子时间空间。很多家长都说自己信任孩子,但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还有家长抱怨说,你信任他,他可以玩更长时间。是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据我了解,家长这种粗暴的方式也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通常还会导致更多后续问题。因此,不如信任孩子吧,把选择权交给他。越是被信任的人,越是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越是被监控的人,越是要做点小动作。

我想说,各位爸爸妈妈,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信任他们吧!如果真的爱孩子,就给他们更多空间吧!如果真的爱孩子,就经常鼓励他们吧!如果真的爱孩子,就经常拥抱他们吧!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信任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信任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