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弹性外交策略

2017-01-20 08:23赵泽琳
战略决策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东南亚南海外交

赵泽琳

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弹性外交策略

赵泽琳

南海争端是目前我国同周边关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美国的强势介入,南海问题国际化已是事实,东南亚区域内南海沿海各国,不论是南海主权的声索国,还是非争议国,都关系南海局势的走向。东盟国家的重要成员,美国在亚洲的好朋友,新加坡,成为南海地缘政治关系中的一个交集点。新加坡历来奉行务实的外交策略,并及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外交策略进行弹性调整。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和在南海问题上的外交策略值得关注。

南海问题;新加坡;外交策略;

南海问题是目前中国周边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尤其是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对南海问题的高调参与,更使得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超过任何时期。越南、菲律宾等与我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有争端的东南亚国家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僵持不下,美日同盟频频动作。南海的岛屿归属问题和海洋资源开发权益问题成为各方争夺的热点。南海沿岸国家都在积极升级军事配套。亚伯拉罕·登马克2011年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称:“军备竞赛让南海变拥挤”。①[美]亚伯拉罕·登马克,《南海地缘政治角力进入第三回合》,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6月7日//载《国防时报》,2011年6月15日第020版。美国学者罗伯特·D·卡普兰在一篇名为《未来的冲突在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uture of Conflict)》的文章中提出“定义21世纪地缘政治的战场是海洋,确切地说,是南海。”②[美]罗伯特·D·卡普兰,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uture of Conflict[J/EB].http://foreignpolicy.com/2011/08/15/the-south-china-sea-is-the-future-of-conflict//同时参见,张喆,卡普兰:21世纪地缘政治的战场是南海.载《东方早报》2011年8月17日第A15版。南海问题扩大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南海危机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南海主权声索国精神高度紧张,区域内的非争端国家也难对南海问题“高高挂起”。南海沿岸国中,非声索国新加坡实际上是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关系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却一直因为是“小国”而被忽略。新加坡处于东南亚、南亚区域的枢纽位置,它同中国、美国和东盟的国际关系是南海周边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和其在南海争端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者李明江认为,新加坡的南海立场可以总结为“中立有为、稳定和平”,是新加坡弹性务实的外交政策的延续。③李明江、张宏洲:《新加坡的南海政策:中立有为、稳定和平》,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6期,第16-22页。

一、新加坡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并以其著名的“小国大外交”和务实弹性的外交策略为本国赢得了发展的机会,创造了“新加坡奇迹”。目前,新加坡与175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是许多区域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成员,其中包括东盟、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卢姝杏:《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及其对话政策(1990-2010)》,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5期,第27-33页。

(一)“小国大外交”

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的为数不多的城市国家,其城邦领土面积仅为719.1平方公里(2014年数据),1959年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作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部分获得自治权,1965年正式独立建国。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外交策略使其在与大国交往中游刃有余,结合内外优势,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空间。新加坡在建立之初,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就认识到了地缘位置带来的优势与短板,先天资源不足但处于兵家必争的海上要道,这种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战略纵深的局限性,迫使新加坡打破区域的束缚,与世界互通有无,新加坡建国的政治精英们决心建立只属于新加坡的新加坡,而非中国、日本或美国的“卫星国”,保留政治独立,赢得他国的尊重。并且奉行不结盟的中立政策,不依附意识形态,以独立的姿态在国际事务中发声,积极参与并主持国际组织。李光耀指出“我们是东南亚的一部分,……可是我们绝对不可以被东南亚的限制所困。我们必须超越我们的邻近地区,与整个世界保持紧密联系。”⑤Kausikan,B.,“Some Fundamentals of Singapore Foreign Policy”,in Koh,T.,Chang,L.L.eds.,The Little Red Dot:Reflections by Singapore's Diplomat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5,p.105.//转引自卢姝杏:《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及其对话政策(1990-2010)》,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5期,第27-33页。实际上,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核心是,“身在东南亚,心向全世界”,它不局限于本国、本区域的发展机会和外交渠道,而是广泛结交世界大国,创造发展空间。

(二)实用主义外交原则和弹性策略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被称为“实用主义外交”,实际上,新加坡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主义。新加坡的实用外交策略总结起来,就是以保证本国安全和生存为前提,以改善本地人民生活为考量,尽可能的谋求经济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相关性并在大国势力中保持平衡。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是基于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考量。总结起来主要奉行三条原则:第一,国家安全至上。新加坡娇小的身材使其具有先天危机感,战略纵深的局限性使其自卫能力有限,利用外交手段结交众好是保护国土安全的主要策略。第二,发展为要务。实用主义的主要目的还是保生存谋发展,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能赢得现在的尊重,得益于其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程度。第三,实用主义的主要办法就是灵活变通,在与大国关系中寻求均势,“想方设法适应可能出现的任何形势,任何政策都不是永久不变的,当它完成历史使命不再适用时,就应该制定新政策。”⑥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Routledge Press,1988:p161.

总结起来,目前新加坡在外交上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经济往来是重点。新加坡自建国以来能保持高姿态的国际参与度,主要是基于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绝不仅限于国内资源,其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和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投资都是经济合作的重点。第二,保持在东盟国家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地位,有学者将新加坡在东盟国家中的身份界定为“低调的领导者”,⑦隆德新:《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载《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第pp36-38页。可见新加坡在东南亚区域乃至亚太地区国际事务中的相对优势地位。第三,支持并引导美国参与区域事务,新加坡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支持者,并在美国确定重返亚太之前积极倡导。这正是目前南海局势日益严峻,东南亚区域缺乏“霸权”管理之时,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第四,在东南亚博弈各方中做一个说和者。新加坡的外交具有极大的弹性,它不结盟也不依附意识形态,所以在各方利益角逐中成为一个“风暴眼”,在保证自己风平浪静相对安全的同时,它愿意成为博弈各方的说和者。

二、新加坡在南海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一)新加坡与南海的相对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南海沿岸国,位于赤道以北136.8千米,东经130度36分,北纬104度25分。地处马来半岛南端,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西南临马六甲海峡,是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新加坡在东南亚区域内是重要的转口贸易港,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亚洲到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亚、欧、大洋、非四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目前新加坡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

南海是指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成半封闭U型海区,南海位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被中国、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环绕。南海的主要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最重要的海上走廊之一,每年经过该海域的船舶约有10万多艘,中国通往海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新加坡位于南海西沿,所扼守的马六甲海峡是南海向西出口的主要海洋通道。

图:中国南海及沿岸国地图

(二)主要地缘政治关系

新加坡所处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非常独特,一方面,新加坡所扼守的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处于亚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上,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际海运贸易和商业的一个理想的战略枢纽。这一因素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繁荣起来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地缘战略位置对国家的海上安全也是一个难题,缺乏战略纵深的新加坡,夹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大国之中,同时过度依赖海上交通线。这也是它选择大国平衡的外交策略的原因。

就南海问题而言,争议涉及的东南亚国家有菲律宾、文莱、越南、马来西亚等,这些都是东盟成员国。美国虽无主权争端,但已经以插手地区事务的形式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台湾地区作为中国主权的一部分,同时是南海问题和东海争端中重要的地缘组成。南海地区所面对的,首先从国内来看是海峡关系,其次从区域来看是中国同东盟及东盟各国的关系,最后从国际区域来看是亚太地区的地缘关系,包括美日同盟在内的环太平洋区域。新加坡是东盟主要成员国,是推动东盟一体化的重要动力,并被认为是东盟“低调的领导者”,同时和美国的关系紧密,它倚重美国的大国实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支持美国在区域内的军事存在。同中国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文化相亲,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着紧密的经济合作。所以,新加坡成为中国在南海地缘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从新加坡与东盟国家关系上讲,从新加坡在东盟的地位来讲,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东盟区域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东盟的诸多重要议题和区域制度都是在新加坡牵头或倡议下开展起来的,新加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东盟国家的“带头人”,新加坡对区域事务的态度影响着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相关决定。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

其次,从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上讲,新加坡对美的外交策略主要是基于大国平衡策略,将美国视为地区稳定的主要力量,从不掩饰对美国的支持,尤其是其在反恐和东南亚战略上的支持。美国是新加坡最主要的海外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国,但经济交往的成就不足以凸显美国对新加坡的重要性,或者说新加坡对美国的重视程度。新美关系的重点是政治支持、安全合作和军事合作。新加坡独立之初,英军撤出,为了抑制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新加坡放弃英国改为倚重美国,支持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并成为美国第七舰队的整修港(1968年)。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西方“刮目相看”,但也引起担忧,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正好契合来新加坡的心态,即扩大美国在东南亚区域的干预制衡中国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力。

第三,从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上讲,主要是基于文化因素,重于经济因素,却在政治上采取谨慎态度。新加坡有75%的华族人口,其文化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同源相亲。但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与中国高层、民间都多有互动,却在1990年才正式建交,这主要是为了照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情绪,新加坡不想因为文化上是华人文化圈而被误认为政治上是中国的卫星国,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新加坡谨慎处理同中国的政治亲密度,是以防被误解为中国安插在东南亚的“红色特洛伊木马”。所以,文化上的天然亲密感和经济上的往来互利是中新的主线。但从政治层面上讲,新加坡仍以其自身的主权和国际影响力为第一利益,它不允许大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过大以至于主导区域事务,所以对中国制衡就要让美国重返亚太,这也正是“小国大外交”施展制衡术时的弹性所在。

三、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基本态度

新加坡的地缘关系使其采取大国均衡的外交政策来平衡区域内的态势,并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对于新加坡而言,南海问题最大的危机是会造成东南亚区域的不安全,影响航海和航空贸易通道。新加坡的对南海问题的基本态度是中立、调和,保证国家和区域安全的基础上求发展。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公开外交辞令可以总结为:第一,新加坡不是争端国家,对南海主权没有要求,保持中立不选边站。第二,新加坡关心南海问题,是因为新加坡严重依赖国际贸易,南海的海上航行自由和航空自由关系自身经济利益。第三,新加坡希望争议各方克制,不要进行任何可能导致冲突的行为。第四,新加坡呼吁各方在国际法公约的框架下解决争议,积极推进中国-东盟签订《南海行为准则》。

但其实,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进行的外交周旋远比其外交辞令要积极的多,笔者粗略整理近五年来新加坡官方就南海的主要表态,可以发现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弹性策略,实质是在中、美大国博弈之间有弹性的中立。

2011年,在中国海事巡视船“海巡31”访问新加坡后,新加坡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新加坡在南中国海并没有主权诉求,对周边各国的主权纠纷也没有立场,但是作为一个以贸易立国的国家,任何影响国际水域自由航行的问题都关系新加坡的关键利益。这次表态可被媒体和学界解释为新加坡和中国“划清界限”。

2012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外长尚穆根在不同场合表明新加坡对南海的立场,即新加坡保持中立,不选边站,提倡由争议当事国自行解决。⑧关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2年就南海的表态可参见:丁其林等,《李显龙:南海问题也关乎新加坡利益》,载《环球杂志》012年第18期,9月16日;关于新加坡外长尚穆根2012年就南海问题的表态可参见:Singapore Minister's Comments in Parliament on ASEAN and South China Sea[EB],13 AUGUST 2012,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overseasmission/phnom_penh/press_ statements_speeches/embassy_news_press_releases/2012/201208/Press_13082012.html同年早些时候,新加坡国防部同意美国部署4艘频海战斗舰。

2013年,新加坡外交部就南海问题的公开态度仍是保持中立,呼吁通过国际法解决争端,但就菲律宾启动南海仲裁程序答记者问时,表示认同通过谈判和仲裁解决争端国的领土争议问题。⑨参见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启动南海仲裁程序答记者问,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SINGAPORE,MFA Spokesman's comments In response to media queries on the Philippines' initiation of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against China under Article 287 and Annex VII of the 1982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23 JANUARY 2013,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overseasmission/asean/press_statements_speeches/2013/201301/press_20130123.html同年中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表示欢迎美国重返亚太,并力促TPP落地。⑩参见Straits Times,“Crucial for US to ratify TPP,says PM Lee”.Published on Jun 28,2014.

2014年,新加坡外交部对南海的公开声明是:“新加坡关注中国南海的事态发展。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升级中国南海紧张局势的行为。敦促争议各方在国际法框架下和平处理争端,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将继续敦促东盟和中国签订《中国南海行为准则》。”⑪MFA Spokesman’s comments in response to media querie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on 7 May 2014,May 07,2014,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media_centre/press_room/pr/2014/201405_/press_20140507.html同时表示,南海问题涉及东盟各国利益,包括非声索国家,呼吁东盟国家应该作为整体同中国进行南海问题的磋商。

2015年3月,新加坡国防部长在公开采访中“邀请”印度参与介入南海问题:“印度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希望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参与能强化信心和促进相互理解。”⑫《新加坡防长望印度介入南海 要中国解释南海行动》,载《环球时报》2015年03月17日?2015年8月,新加坡外长尚穆根表示:“区域外国家有权对南海问题发声”,⑬Albert Wa,“South China Sea should not overshadow ASEAN discussions:Shanmugam”,Today,August 3,2015.并主张中国与东盟应该强化合作,搁置争议。同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新加坡,重申中国的南海立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重申新加坡在南海没有领土诉求,但南海安全关切其利益。同年年底,新加坡同意美国部署P8海神反潜侦察机。

2016年,新加坡自15年8月接任中国-东盟协调国,目前对南海问题的表态主要有两点,一是新加坡决心做好一个“协调者”,二是新加坡将力促《南海行为准则》的落实。3月新任外长维文访华时向中国建议扩大《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以应对争议国家可能在海上发生的冲突。⑭维文,叶琦保译,《让中新关系更上一层楼》,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6年3月1日;游润恬:《亚细安与中国可合作领域远超分歧》,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6年3月1日;《新加坡外长:提议扩大《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获中国正面回应》,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16年3月2日。

通过近5年新加坡就南海问题的频频表态和外交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在中立的同时,积极周旋于大国博弈之中。第一方是东盟国家,这其中有越南、菲律宾等争端国,新加坡对于东盟和中国的争端正如其所说,不关心领土最后归谁,它希望东盟要联合起来,聚小国合力与大国博弈,要通盘考虑南海安全,而不要在大国面前表露内部分歧。第二方是中国,南海的主权所有者,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一向谨慎,它建议中国说清楚南海主权的法理依据,其实也是一种提醒,并确实在避免南海冲突中有所建言。第三方是美国,新加坡虽然不选边站但也没少向美国靠拢,每次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表态稍显温和以示对华友好的时候,一定是同意了美国在新加坡进行了某项军事部署。在中美之间,新加坡不断随着中美力量的强弱进行有弹性的适应性调整,即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既不让中国过强控制区域,也不提倡美国过于激进激怒中国。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在明知道自己对区域内事务控制力不足的时候,在大国的力量之间保持一种弹性适应性。通过分析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外交辞令和相关军事行动,新加坡对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立足安全

新加坡的地缘特点是缺乏战略纵深,但扼守海上重要通道,辐射东盟区域。所以对新加坡而言,首先是保护仅有的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安全,其次是保证海空航道的安全,这是新加坡的重要经济命脉所在,更是新加坡对外交流的通道,最后是保证东盟区域的安全。为此,新加坡的安全战略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首先,新加坡加强同美国的安全合作,一方面是用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同美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应对复杂的安全局势。其次,积极加入并推动安全合作的相关组织和机制。二战后,新加坡就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结成五国联防体系,交流军情,联合军演。并积极倡导东盟的安全合作,确保区域的稳定。目前,每年在新加坡定期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外长进行非正式对话,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安全对话平台。此外还有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东盟海军司令会议、国际海事安全会议等涉及海洋争端和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第三,加强自身军事防卫的建设,新加坡致力打造小而精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加军费,更新购买先进武器,积极参与和组织地区军事合作。总之,对于南海问题的态度,新加坡首先强调的是安全,只有安全的南海形势,新加坡才能保证发展空间的相对稳定。

(二)积极中立

新加坡自己的定位就是保持中立,但要积极有为。新加坡一再重申的立场是中立,但不是一种简单、绝对的中立,态度中立绝不是“坐视不理”,而是积极参与南海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甚至推动相关规则的制定,如《南海行为准则》和《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当然,因为新加坡在南海有切身利益所在,并且同中国、美国、东盟的密切关系,也让其难以置身事外。但已经有学者质疑新加坡目前以中国-东盟“协调者”的身份继续卷入南海问题是否有违东盟成员国的“不干涉原则”。⑮Daniel Wei Boon Chua,“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Singapore as an“Honest Broker”?”.RSIS Commentary,No.235,25 Nov.2014.积极中立实质卷入的新加坡可以不选边站,但绝不会站在南海之外看南海。新加坡学者李明江认为这是一种“有为的中立”,“即新加坡希望在主权和划界问题上严格保持中立的提下,能够为维持南海稳定,乃至为南海纠纷的和平解决发挥一定的作用。”⑯李明江、张宏洲:《新加坡的南海政策:中立有为、稳定和平》。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6期,第16-22页。

(三)调和行事

新加坡在南海没有主权要求,并不是争端国,但在南海问题上有极高的参与度。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引入大国参与南海问题。这是秉持新加坡一贯的大国平衡的务实外交策略。新加坡一贯支持并提议让美国“重返亚太”,主导地区事务,除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声援外,还帮助美国不断强化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对美国而言,正在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以加强对中国南海的围堵,新加坡对其军事部署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美军在南海周边最重要的后勤支援中心。⑰徐瑶:《全景扫描美军南海周边部署: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新加坡最重要.http://www.thepaper.cn/list_25430除此之外,新加坡提议让日本、印度也介入南海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新加坡外,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的“中等强国”也以一种“积极中立”的姿势不断卷入南海纠纷。第二,维护东盟区域安全并协调中国-东盟关系。维护东盟区域安全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维护新加坡本国在东盟的安全,新加坡与周边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从历史到今天有大小摩擦,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要照顾包括邻国在内的东盟国家的情绪。第二个层面是维护东盟所在的东南亚区域的安全,这也是南海问题的实质问题。南海问题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同东盟中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领土纠纷问题。新加坡中国与东盟及南海争议国家之间积极斡旋。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新加坡最热心是敦促中国同东盟签署并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第三,希望力量平衡而非一家独大。虽然新加坡亲美已是不争的事实,引入美日和印度介入南海问题是为了区域内的力量平衡,但东盟是其生存空间,新加坡本岛是其立足之地,新加坡不希望任何一个大国主宰区域事务,李显龙2014年访美出席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时,表示反对强权即公理。“新加坡支持美国重返亚洲并对美国关注南海问题不持异议。但是新加坡并不认为南海主权纠纷应该国际化,因此也不支持美国直接介入南海主权纠纷。”⑱李明江、张宏洲:《新加坡的南海政策:中立有为、稳定和平》,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6期,第16-22页。

四、新加坡能否做好一个“协调者”

南海争端的发展已经趋向国际化、军事化,多方卷入已成事实,除了主权所属的中国,还有声索主权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几个国家,南海沿岸非声索的东南亚国家也都卷入,美日同盟插手地区事务,以及美国在亚太扶持的其他“中等强国”如澳大利亚等也频频发声或参与军演,印度、俄罗斯等大国也持续关注,使得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岛屿主权争端和资源的开发权益是南海主权问题的两大争夺点,航海和航空贸易运输通道和能源补给通道是博弈各方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集中关切点。随着近几年南海问题的升级,新加坡作为一个非常西方化的亚洲国家,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博弈各方的纽带和传声筒,当然,新加坡也给自己定位为“协调者(Honest Broker)”。那么,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能否充当一个积极有为的协调者?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主要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既然中国和博弈的各方在南海问题上有争议,而新加坡同时是东盟国家和美国的伙伴国,新加坡可以作为中国同东盟、美国及其他介入国之间的联系人。中国和新加坡都希望南海能够“风平浪静”,在这一点上新加坡与中国的目标可以说是一致的。但是,美国因素是目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始作俑者,而美国在亚太地区培植的澳大利亚、日本等代言人,以海航通道安全为由,搞大合唱。从这一点讲,新加坡也可视作合唱的一员,但新加坡与美国在亚太的其他盟友不同,南海安全关系到其国土安全,因此,新加坡呼吁东盟保持凝聚力,希望东盟能保留在区域问题上的自主权和发言权,从这点看,新加坡是南海沿岸国也是南海安全的当事国,在南海问题上不会完全倒向美日同盟。最后,南海沿岸国,包括新加坡在内,绝不会放弃发展的机会而选择地区冲突。对新加坡而言,所有的外交决策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两个维度就是安全和经济。中国在区域内带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绝不容小觑,新加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新加坡认为其在中国的海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带动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将是缓解冲突、搁置争议的保障。

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外交策略是务实且富有弹性,它不会向美国“一边倒”,与中国的政策立场也有一定的距离。只要和平和发展仍是主流趋势,新加坡就是南海问题上一个可争取的积极因素,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发出声音。特别是与各方建立对话机制,并提出自身的建设性方案。

赵泽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博士科研创新项目(10301-01500202)成果;感谢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与评审意见。

猜你喜欢
东南亚南海外交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南海的虎斑贝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