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7-01-28 10:41孙萍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数据库

孙萍

(枣庄学院图书馆,山东枣庄 277160)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析

孙萍

(枣庄学院图书馆,山东枣庄 277160)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馆藏检索系统,加强文献信息的筛选、报道、分析、加工和开发利用,做好图书情报工作,支持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现代远程教育,为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完备的高速网络服务平台,并通过图书馆自身建设,完备的数据库建设,开发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馆际网络化和多类型合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奠定基础。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①

根据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四通八达的电子通讯网络,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新闻机构、大学、图书馆、工商企业以及千家万户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各类图像、声音、文字、数字信息的高速传递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开放教育、远距离教育、网络化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信息含量越来越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可以在荧屏上阅览报刊、书籍、欣赏音像片、浏览世界图书馆、查阅各地各类各种最新的信息资料。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些冲击都是对传统图书馆提出的新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前沿,在电子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的应用上率先脱离了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突出体现了高科技在教育应用过程中得显著效果。它不仅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成为大学创造文化价值、创新教育资源、实现素质教育的第二大课堂。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适应并推动着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但也出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整体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名牌高校已形成了它独特的、极具特色的发展形式。但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由于环境的相对封闭、思想上认识不足、资金的投入紧张、馆员的文化素质较低等等。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的闲置或资源的浪费。因此地方普通基层高校图书馆应向名牌高校或国外先进图书馆学习,充分发挥其网络化程度高、信息检索快捷的优势,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发挥其信息教育的前导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除了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物外,在中外文大型数据库、录音磁带、光盘等新的信息载体方面比公共图书馆更全面和系统。高校的电子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与图书馆网络连接、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而且实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现代化的馆藏目录体系

加强建设本馆馆藏检索系统并完善与中国教育科技网等各大知名网站的连接,建全馆藏目录体系,保证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和利用馆藏“科技信息检索”、“文化信息检索”、“校本图书信息检索”是馆藏建设的重要任务。统一编目是实现网络检索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应与整个国家图书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并借鉴各大网站的成功经验,建立信息检索自动系统,直接进入信息高速公路。

2.加强文献信息的筛选、报导、分析和检索

使文献信息资源能够从多方面得到开发利用。在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方面全面实行自动化,使用户和读者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进行文献的加工、编制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索引、综合评述、开设新书导读、名作鉴赏、书情分析等。深入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实际,了解各方面的教育信息需求,提供各类专业、各类专题信息服务,并把上述资料分门别类,组成一个个系统信息集,为教学、科研、社会化科研提供方便。

3.加强信息的综合和扩散

充分利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平台,[2](P56~59)加强信息的综合和扩展,通过音像、动画、曲线、直线表格、图文等形式,更形象、生动、准确、及时地为广大学生、教学人员的学习、阅览、研究实践服务。必要时可自建网站,为学校教育科目搞配套服务,或开办网上图书馆,提高教材、教学资料的传递速度。为手机用户可以提供简短、即时的实用信息;PC终端用户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视用户可以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应结合用户的特点,发展潜在用户,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主动提供信息推送服务。

4.现代化的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更需体现出准确、科学、时效。在现今条件下,图书情报工作以计算机系统为重点,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以光盘、音像、网络等现代化科教手段为辅助,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参与到高校图书建设和科研课题、科技开发项目中去,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代查、代检、定题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可设立“网上图书资料需求信息登记”,“网上图书供货信息”,等栏目及时沟通供需双方的需求信息,可设立“网上交谈”、网上图书馆信箱“,对教学要求和各方面的建议意见迅速做出反馈,为各科教学提供有力辅助手段,支撑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建立现代图书馆情报机构,集成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支持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现代远程教育,树立现代图书情报意识,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未来图书资源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奠定基础。

5.加强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建立

学科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国内也从98年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已有近十年了,这种服务模式可以说是我们图书馆行业服务模式的“楷模”和“发展潮流”,但它的发展在我国许多高校极不平衡,一些名牌高校已开展的很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大数据环境下专业资源发现系统”、武汉大学的“学科数据管理与服务实践”等等[3](P48~52)。但在许多地方普通高校还在探索中只是雏形。所谓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它参与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它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是同时具有图书馆知识和某种(些)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般以团队形式出现。如果现阶段没有条件开展的高校,可以考虑从本校选择重点学科作为试点对象,聘请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兼职馆员,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科带头人他们虽然在本专业是专家,但他们在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缺少专业培训,大量的教学任务又不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海量文献检索。因此,他们从内心急需具有信息创新能力、熟悉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文献检索技能较高、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熟悉教学科研情况的学科馆员作为他们的信息收集者、信息宣传者和信息利用的指导者,缩短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电子化、数字化文献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正在以迅猛的势头进入图书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冲击着习惯于传统印刷文本的图书馆的建设,新的文献载体,新的文献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图书馆自身建设方式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也影响到传统图书馆的整个服务体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全面抓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人的观念意识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

1.图书馆自身建设

新世纪各种互交信息网名目繁多,国内外各类科技文献、信息成果都是呈几何级数增长,服务领域大大扩宽,图书导读、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新挑战,大多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很不适应的。由于传统的服务方式在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已形成定势。而且多数人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化知识,难以胜任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化和网络服务工作,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人员队伍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是要通过系统培训,使之了解和掌握图书发展的动态,更新知识,扩大信息视野,增强信息意识,尤其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地微机进行编目、检索、查询、指导阅读、提高服务水平。二是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以满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阅读需求。三是改善馆内外环境,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图书馆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系统化,以便及时地扑捉新的图书情报信息,加快文献的传播速度,为读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最新的动态和信息。四是大量引进图书情报专业高学历和其他专业热爱图书馆工作的人才,对引进的其他专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图书专业培训。这样才能为组建学科馆员团队奠定基础。

2.数据库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在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传统介质的馆藏经过数字化转成光、磁介质的馆藏,而完备的数据库则成为用户检索网上信息的重要桥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一是要有适合的硬件资源,应根据馆情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配置用户存储前端、web服务器、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NT或NOVEL局域网;二是充足的软件资源,如信息、知识的数和量,适合自身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创立于维护系统。三是根据高校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例如:高校的重要知识资产是学术产出,要根据这一特点建设本校知识库,截止到2014年,我国2529所高校中,建有本机构知识库的仅有北大、清华、浙大等少数知名高校[4](P20~26)。在因特网时代,图书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帮读者查书、借书。在网络环境中,他们是“网络交换手”,承担着网络管理与数据库开发和利用的的任务。事实上,一些单位在建库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数据库无法交换和共享;也有的单位建立了数据库后没有了后期投入,数据库有了有本无贷的现象,因此,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完备的数据库作为支持,才能发挥其广泛、迅速地传播信息、知识的功能,才能拓宽检索信息资源的空间,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3.开发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大都自行开发每个馆的书目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著录没有统一标准,机读格式不一致标引不够准确一致,给馆际间的联网带来困难和阻碍,要建立规范的文档开发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以适应开放的、多向多元的、主体互动的、即时互动的网上阅览需要。

4.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当今,一方面信息资源数量猛增,时效缩短,老化建设加快,另一方面信息载体的成本升高,经费短缺。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之间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馆与馆之间还是分散的、封闭状态。因此,开发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的传递便成为实现资源共享最有效的方法,馆与馆之间应打破各自为政的条框界限,尽快上本地网、逐片逐区联网,接入因特网,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催生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4](P20~26),图书情报界虽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一年内将成为高校主流应用的新兴技术”。[5]是对我们图书馆职能的一种严峻考验。

5.图书馆界的多类型合作

发展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资源共享,馆际互借是信息资源开放供给的重要方式,其目的也是书目资源的协作协调。如上海图书馆作为市级总馆负责统筹与支持全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统一数字资源采购、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同时发展各分馆特色,实现“一馆一特色”;[6](P31~37)高校图书馆和下属各分院资料室(馆)借鉴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经验,应主动把自己教学、科研方面“高、精、尖”的资料信息优势与公共图书馆的“大、而、全”的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在藏书建设、机读书目方面加强合作,做好馆藏目录交换,对书目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实行馆际互借和网上快速检索。实行馆际互借可借鉴德国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即将本馆藏书情况通报给各区域联合网络,各成员馆有权利向其他馆索取所需要的文献,也有义务向其他馆提供自己的文献。各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独特化、特色化,是实行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

三、小结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各种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基础平台为数字化教育撑起一片蓝天。作为“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承担起更艰巨更全面的服务。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也为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应把它作为一个时代课题来研究。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2]李玉梅.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贵图学刊,2012,(3).

[3]许子媛.面向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2).

[4]谌爱容.试析MOOC浪潮下的高校图书馆职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

[5]NMCHorizonReport>2013HigherEducationEdition[EB/OL].[2014-09-24].http;//www.nmc.org/publications/2013-horizon-report-higher-ed.

[6]吕玉洁,葛菁.国际文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规划[J].图书馆杂志,2016,(1).

[责任编辑:吕 艳]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Ordinar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alysis

SUN Ping

(The Library of 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160,China)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set up data retrieval system, strengthen data select, report, analysis,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by wa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does well in book and information, gives help to the share of education data widely and modern long-distance education Providing a perfect service platform of high-speed internet for open study and lifelong study, library should realize inter-library internet and multi-typ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 universal auto-administration system through itself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data constr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t sets the base for the modern library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ize; Automatic; Netwolking

2016-09-31

孙萍(1966-),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

G258.6

A

1004-7077(2017)01-0125-04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数据库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