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2017-01-28 10:41孟凡平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关怀人格人文

孟凡平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孟凡平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人文关怀”是一个融合了关注、关心和关爱等意识、情感和实践在内的综合性道德概念。关怀弱势群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从人文关怀的视角看,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引导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二是引导弱势群体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主体性人格。

思想政治工作;弱势群体;人文关怀①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十八大报告还强调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反映了党对当前民众社会心态和思想状况的热切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日益多元化,其中尤以弱势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最为引人关注,其不仅关乎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注重“人文关怀”,以科学的工作理念实现其社会价值。

一、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内在功能就是促进个体发展,而个体发展包括智力、体力、心理、品德等方面,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蕴涵了人文精神的实践。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用“人文”来指称一种能够促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中国文化中,“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范畴,指诗书礼乐等。《易经·责卦·象传》有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诗书礼乐”本质上是教育、教化的结果,因此,教育的出发点或者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存、发展、价值、尊严和幸福。

人的生存、发展、价值、尊严和幸福的维护与实现首先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即摆脱受奴役状态。人受奴役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强加的奴役,如强权暴政的奴役,主要体现为物质、身体、权利等方面的不自由;另一种是内在自我的奴役,主要是精神、心理、贪欲等方面的不自由和不自主。教育的功能之一便是帮助人们摆脱自我奴役,提高自身能力以对抗外在奴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本身也具有这一功能。我们不能否认思想政治工作所承担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职责——“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也必须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发端于人更好地生存、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需要,因此,促进人自身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1](P169)更有学者将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价值视为能否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获得道德尊严和道德价值感,不仅要完善人的人格,还要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充实人的文化生活、确立人的理想信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完成自己特殊而神圣的使命。”[2](P57)因为教育是“人为”的产物,所以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或目的,任何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包含着一定的理念,不论这种理念是自觉意识到的还是被外在强加赋予的,都会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体现出来。教育既然是“人为”的产物,在教育中占据主动权或拥有话语权的人们便会依据一定社会存在和社会需要对教育的理念进行调整或更新,“人文关怀”这一理念的提出便是对一定社会存在和社会需要的回应。

“人文关怀”是一个融合了关注、关心和关爱等意识、情感和实践在内的综合性道德概念。其立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和基本价值,以满足符合人性的合理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表现为对人的幸福、价值、尊严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体现为一种现实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行为,本质上具有“善”的品质。“真实需要”是关怀的原点,“关怀”也是人性的普遍需要。关怀伦理学著名代表诺丁斯说:“他人的需要始终是我们做出回应以及扩展道德理想所依据的基本根源。”[3](P30)对人的需要“做出回应以及扩展道德理想”实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个体真实的利益诉求和需要应该得到关注,特别是对于话语权较为缺失的社会弱势群体而言,以人文关怀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当然,强调人文关怀“不是要否认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及教育与培养人的宗旨和功能,不是要主张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道德价值,而是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对人的关怀放在第一位,发挥它的‘保障’、‘导向’、‘激励’、‘调节’、‘转化’等功能都应当注重人文关怀,以关心人、爱护人和塑造人为根本出发点。”[4](P17)

二、关怀弱势群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关注现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存在着“缺场”和“不当”两种情形:“缺场”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关怀或较少关怀弱势群体的思想和心态,而在“较少关怀”的实践中却关怀“不当”,如关怀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等不符合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关怀作用,而且有时候还伤害了他们的情感和尊严。

在社会转型期,由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社会分层,导致社会性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种不利地位导致他们的“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平感愈发强烈,有些弱者甚至出现了心态失衡问题,极为复杂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心态日益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日渐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火药桶”。社会学理论认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5](P4)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例。目前,在我国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占全部农民工的60%,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累、险”职业。相比较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生成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父辈高,对职业的期望值也较父辈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更高,但同时工作耐受力却较父辈低。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既没有被城市完全接纳,对农村的情感又极为淡薄,是在城市漂泊的“无根的一代”,在心态上体现为“自卑与苦闷、怨恨与仇视、孤独与无助、狭隘与脆弱”等特点,成为威胁社会秩序的“定时炸弹”。

社会稳定以人心稳定为前提,而“人心安定与否,在根本上取决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本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群众、影响人心的状况。”[6](P20)党的十七大报告正是从社会变迁和人们思想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理念。2010年5月2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强调“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7](P45)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应该在一定意义上承担起“消防员”和“灭火器”的角色,一方面培育弱势群体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确立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意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不断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摆脱自身的弱势地位和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观念基础。

三、思想政治工作关怀弱势群体的实践路径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能够弥补“关怀缺场”和“关怀不当”的情形,体现了对人性普遍需要的肯定和尊重,能够激发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有助于弱势群体摆脱“自我奴役”,获得幸福、价值和尊严。相比于社会支持、制度保障等对人们物质利益的肯定和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品质更多地体现为尊重、理解、关心、引导人的社会心态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就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思想实际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的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引导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二是培养弱势群体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主体性人格。

第一,引导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8](P419~420)但是,这种改变不是自然而然的,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是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改变的决定因素,可是仍然需要外力的推动,其中,思想上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必不可少。如为了改变贫困群体的生育观,有政府部门提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但在实践中,并不是“少生孩子多种树”就一定“能致富”,“少生孩子”只是减少了一个导致贫困的因素,而“多种树”也只是为致富指出了一条途径,如果人们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这条途径,那么改变生育观也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我国民众对待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不再“耻于言利”,相反,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情形。与此同时,随着西方以及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弱势群体的思想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因此,如何引导弱势群体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政治工作要对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影响的弱势群体的思想意识进行“拨乱反正”和“疏通浚导”,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手段、途径,引导弱势群体客观、理性地看待弱势地位,正确认识自身在改变弱势地位进程中的价值并通过正当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第二,引导弱势群体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主体性人格。毋庸讳言,我国部分弱势群体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与其自身的观念意识不无关系,如“部分贫困者常年享受救济粮款而心安理得,甚至还有因救济粮款稍有迟缓便破口大骂者。‘反正共产党不让饿死人’,在贫困地区已经成为部分贫困者懒惰和混日子的依据。”[9](P102)这种贫困人格意识既是长期的贫困生活造成的,也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主义历史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就了一部分民众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自私自利的道德人格,最典型的表达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长期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小农经济土壤之中,在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保守、依附、封闭、压抑的人格意识,缺乏合作、开放、竞争和创新的市场经济需要的主体性人格。

主体性人格通过一个人的公共意识、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心理品质和行为实践等反映出来,是指“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实现人的内在价值的人格范型。表现为独立、进取、创造、负责、合作、友爱等特质。”[10](P185)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以“主体性人格”姿态来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弘扬人的主体性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辟道路。然而,我国一些弱势群体身上体现出的以依赖性、被动性、服从性为特点的“依附性人格”与“乐于创新、团结合作、公平正义、尊重法律、遵守道德”等市场经济需要的主体性人格要求相去甚远,并成为他们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障碍。古语云“惟自助者天助之”,如果弱者自己不求上进、缺乏主动需要和追求,没有自立、自强、自尊的观念意识,再好的制度和外在环境都很难与其发生价值关系,完全依赖外部支持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弱势地位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弱势群体的思想实际,在充分了解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引导其形成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主体性人格”,改变其在“去弱”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和被动态势,增强其“去弱”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街道、宣传部门等具体职能部门和从业人员的作用,引导弱势群体以客观的心态看待自身困难,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目前处境,树立积极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意识,为其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1]张耀灿,曹清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

[2]朱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3](美)诺丁斯著,侯晶晶译.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钱广荣.“加强和改进”的关键是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

[5]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5).

[7]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N].新华月报,2010,(1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孔润年.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郭震旦]

On the Humanistic Care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ENG Fan-ping

(College of Marxism,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China)

Humanistic care is a comprehensive moral concept of consciousness, emotion and practice about concern, care, love and so on. It is a form of human self care and acts on maintenance, pursuit and concern of human happiness, value and dignity. Its essence is "Good" and 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aring about the vulnerable groups is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the inherent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focus on the concept and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two main tasks. Firstly it is required to guide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 gain a correct perception about realizing and achieving their own benefits; secondly, to cultivate a subjective personality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at’s suitable with market econom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vulnerable Groups; humanistic Care

2016-09-24

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基地(项目编号:20122013SZKJSGC5-1);淮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14164)。

孟凡平(1972-),女,河北沽源人,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G641

A

1004-7077(2017)01-0129-04

猜你喜欢
关怀人格人文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