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11 01:16孙守治卢志勇李晓丽汪振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脑水肿柴胡血肿

孙守治,卢志勇,李晓丽,汪振宇



·经验交流·

大柴胡汤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孙守治,卢志勇,李晓丽,汪振宇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2周、4周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DL评分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4周,观察组同期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ADL评分上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2周水肿体积均有明显增加,治疗4周较治疗2周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同期水肿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较对照组(28.33%)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大柴胡汤;神经功能缺损;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为脑外科常见疾病,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的脑实质小血管破裂,进而引发的脑实质内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易引起脑水肿、脑疝,并发应激性溃疡伴出血、坠积性肺炎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对病人的生命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取脱水降颅压、手术清除血肿、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但存在残余血肿、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等问题[2]。由于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治疗,探讨大柴胡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9岁~80岁(62.34岁±7.43岁);发病时间1 h~24 h(4.47 h±0.58 h);高血压病程6年~23年(11.24年±3.25年);血肿体积10 mL~40 mL(23.43mL±6.46 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4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2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7岁~79岁(61.83岁±7.94岁);发病时间1 h~24 h(4.38 h±0.69 h);高血压病程5年~21年(10.85年±3.63年);血肿体积10 mL~40 mL(22.94 mL±6.91 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6例,脑叶出血11例,小脑出血2例,丘脑出血1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以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4];②经头颅CT检查证实;③年龄40岁~80岁;④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24 h;⑤明确的高血压病史>1年;⑥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外伤、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引发的脑出血;②蛛网膜下腔出血;③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史,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发病前即存在神经功能缺损。

1.4 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清除血肿、消除脑水肿、控制出血、积极处理并发症等为原则。对于小脑出血≤10 mL或幕上出血≤30 mL者,卧床休息>2周,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情绪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视情况应用利尿剂与降压药以降低颅内压,疼痛剧烈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对小脑出血>10 mL或幕上出血>30 mL者,可采取手术进行血肿抽吸或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治疗,组方:柴胡9 g,黄芩12 g,芍药12 g,半夏6 g,枳实12 g,大黄9 g(后下),生姜6 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7 d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采用多田法计算病人血肿体积与占位效应体积,水肿体积即为占位效应体积减去血肿体积。

1.6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分为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5级。其中恢复良好、中残及重残为治疗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2周、4周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2周水肿体积均有明显增加,治疗4周较治疗2周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同期水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组别时间血肿体积(mL)水肿体积(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ADL评分(分)观察组治疗前23.43±6.465.02±1.1130.26±3.6335.39±6.74治疗2周10.25±3.131)20.15±3.091)23.51±2.961)55.63±6.051)治疗4周3.41±0.551)12.86±2.681)17.46±2.241)69.06±5.221)F值359.61573.74273.78473.20P<0.01<0.01<0.01<0.01对照组治疗前22.94±6.914.96±1.0430.15±3.9736.12±7.30治疗2周12.86±3.6326.31±4.2326.44±2.6550.14±6.53治疗4周5.74±1.0119.02±3.8522.05±2.3763.24±5.78F值217.03627.26104.20255.99P<0.01<0.01<0.01<0.01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1)P<0.01。

2.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颅内血肿及脑水肿,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5]。颅内血肿可对脑组织形成占位压迫,既会导致神经元与神经网络受损,引发神经功能障碍,还可造成颅内压升高及血液循环障碍,血脑屏障受到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而血肿分解产物与脑组织受损后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进一步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导致病人预后不良[6-7]。决定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为血肿大小与脑水肿程度。严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形成颅内高压及脑疝,导致死亡,故能否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8]。早期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可缓解占位效应、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改善病人预后[9]。对于伴意识障碍或出血量>20 mL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10]。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是由风、火、痰、虚、瘀病理因素所引发的急性危重疾病,上述5大病理因素既能单独发病,亦可互为因果,交织发病,由此导致的气弱体虚、清窍闭塞、肝阳上亢、阴阳失调可使气血逆乱而发病[11-12]。由于高血压脑出血伴有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症状,重症病人尤甚,故临床常大剂量使用脱水药物以有效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与此同时,大剂量脱水药物的使用可使病人体液丢失严重,失水可致阴津耗损,腑实不通,再加上本病易伴阳盛阳亢症状,失水后更易引起真阴亏虚,加重腑实症状。上述恶性循环可致病人阳盛于上而阴亏于下,出现面红目赤、舌苔焦黄、肤燥干燥、血压升高、高热不退等症。由于本病急性期多以血瘀气滞及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故中医药治疗多以理气化瘀、通腑降浊为主。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不和兼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全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8味中药组成,是由小柴胡汤去甘草、人参,加枳实、芍药、大黄而成[13]。大柴胡汤外解少阳、内泻热结,相对于小柴胡汤具有更强的通下泄热之功效。方中柴胡性平味苦,善于疏肝、升阳,可解少阳郁滞,为君药;黄芩性苦寒,可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善于清胸腹之热,为臣药,和柴胡共用可奏疏肝解郁、清热行气之功效。大黄性苦寒,可清热解毒,攻积导滞,消胀除满;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可破气散痞、消积泻痰,与大黄共为臣药,二者配伍可清热泻火,泄热散结,活血行气,攻积导滞[14]。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柔肝养血、缓中止痛,收汗敛阴,与枳实、大黄配伍,可助行气利水,又可防大黄、黄芩苦寒伤阴;大枣性温味甘,既可补血养血、补益脾胃,亦可缓和大黄峻猛之性,与芍药配伍可增强柔肝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同时可防苦寒药物有伤正气。半夏性温,可降逆和胃,消痞散结,善治肝胃不和、胃气上逆[15];生姜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止呕之功效,配伍半夏可增强化痰功效,且降逆和胃、温中止呕效果明显加强,二者均为佐药。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活血祛瘀、清热利湿、化痰泻浊、同时兼顾补虚之功效,正契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血瘀气滞、腑气不通之病机。

本研究将大柴胡汤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获得了满意效果,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治疗后,病人颅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同期水肿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用大柴胡汤可有效减少颅内血肿,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两组病人的预后比较发现,联合大柴胡汤治疗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病人。另外,联合大柴胡汤治疗后,还可有效减少因常规西药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1] 俞仑青,魏风,莫遗盛,等.补阳还五汤加味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5):631-632.

[2] 王永谦,施杞,王维平.血府逐瘀汤口服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86-168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 张江,连丽英,史志勇.通腑逐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2):92-93.

[6] 王会改.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2):1625-1629.

[7] 李巍.针刺配合中西药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2-13.

[8] 吕钊,刘吉祥,张鹏,等.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6):78-82.

[9] 叶锐.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8):1135-1137.

[10] 周长元,刘俊,侯秋林,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7):1132-1134.

[11] 龚立,王静予,孔令军,等.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4):24-26.

[12] 李学良,王力伟,郝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32-136.

[13] 杨傲然,田昕,吴琼,等.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37-39.

[14] 陈明.《伤寒论》大柴胡汤证解读[J].河南中医,2014,34(6):997-999.

[15] 温桂荣.大柴胡汤治疗杂病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176-3179.

(本文编辑郭怀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辽宁营口 115000),E-mail:149896787@qq.com

引用信息:孙守治,卢志勇,李晓丽,等.大柴胡汤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7-119.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1.037

1672-1349(2017)01-0117-03

2016-05-08)

猜你喜欢
脑水肿柴胡血肿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