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位置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四脑室肿瘤1例

2017-02-15 07:20刘金梅梁旭晖单希征
武警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眼震中枢性小脑

刘金梅,孙 勍,彭 新,陈 哲,梁旭晖,单希征

临床经验总结

以位置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四脑室肿瘤1例

刘金梅1,2,孙 勍1,彭 新1,陈 哲1,梁旭晖1,单希征1

位置性眩晕;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的症状,最常见的为外周性位置性眩晕,典型代表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现报道以“位置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四脑室肿瘤疾病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与鉴别。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29岁,主因“发作性眩晕3月”于2015-09-17日入院。眩晕发作时,视物平移感,持续约数秒,多与体位、头位改变有关,平躺时较重,翻身后明显好转,偶有右上肢麻木感、走路偏斜,无恶心、呕吐,无头痛、畏光、畏声,无耳闷、听力下降,无双眼凝视、无抽搐、眼前亮点、黒曚、复视等,无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共济失调、肢体运动障碍、面部麻木不适、意识障碍等症状。既往史:偏头痛病史,头痛呈紧咂感,右侧为著,中度疼痛,伴恶心、畏光、畏声,未行特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个月,口服雷贝拉唑、丽珠维三联。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父亲偏头痛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5.9 ℃,脉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110/78 mmHg。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对称存在,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昂伯症(-),昂伯加强(+)向左侧倾倒。入院检查:纯音测听平均言语听阈:右耳5 dB;左耳7 dB。声导抗:双耳鼓室曲线A型。畸变耳声发射:双耳4 kHz、8 kHz处引出可,余频率引出差;瞬态耳声发射:左耳相关度-25%,右耳相关度21%。ABR:患者左右耳各波分化好,Ⅰ~Ⅴ间期正常,双耳阈值30 dB。高刺激ABR:未见异常。耳蜗电图:左耳12%,右耳20%。视动性眼震试验:对称,正常。凝视试验:(-)。双温试验:CP(R)=23.7%,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旋转急停检查:顺时针旋转急停(→,12.6°/s), 逆时针旋转急停(←,38.1°/s),CP=50.1%,提示双侧水平半规管旋转急停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变位试验:阴性。平衡功能检查示:静态姿势(睁眼):重心分布为前后型,动摇总轨迹长15.3 cm;静态姿势(闭眼):重心分布为中心型,动摇总轨迹长19.9 cm;站立于海绵垫上(睁眼):重心分布为中心型,动摇总轨迹长14.7 cm;站立于海绵垫上(闭眼):重心分布为前后型,动摇总轨迹长41.5 cm。视测距障碍试验:双侧正常。视跟踪试验Ⅱ型。血、尿、便常规、凝血4项、生化全项未见异常。入院初考虑非典型BPPV,给予试复位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存在家族性偏头痛病史,考虑前庭性偏头痛,给予改善循环及钙离子通道拮抗药静脉点滴治疗,效果欠佳;第4天头颅MRI汇报:四脑室可见一类椭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内可见片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边界尚清,大小约3.82 cm×2.33 cm×2.75 cm,前方脑干受压,四脑室、幕上三脑室、双侧侧脑室略扩张,头颅增强MRI:四脑室富血供肿瘤,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较大,头颅平扫及增强MRI均可见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图1),为明确诊断,请神经外科会诊,建议手术切除。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随访患者于外院行四脑室肿瘤切除及放射治疗,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术后患者位置性眩晕消失,右上肢麻木及走路偏斜消失,反流性食管炎明显好转,现遗留言语不清等术后并发症。

图1 第4脑室占位性病变MRI图像

A.T1WI增强;B.T2WI增强;C.轴位增强;D.矢状位增强,第4脑室底可见一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其内可见条管状流空血管影,第4脑室、延髓、相邻小脑半球明显受压,增强扫描病灶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

2 讨 论

位置性眩晕是因头位或体位变化引起的急性短暂性眩晕发作,田军茹教授将位置性眩晕疾病统称为位置性前庭综合征(positional vestibular syndrome,PVS),可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一般以外周性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为典型代表[1],诊断依据为变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和Supine Roll test试验),其发病率在眩晕疾病中最高,约占6.9%[2],但是位置性眩晕并不等同于BPPV;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常见病变部位有:(1)四脑室背外侧部;(2)小脑背侧蚓部;(3)小脑小结叶和舌叶。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压迫和脑血管病,而脑干的听神经瘤或桥小脑角肿瘤均可表现为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很像BPPV[3]。CPPV不同于BPPV的眼震特点,CPPV眼震无明显潜伏期,呈持续性,无渐强渐弱趋势,常呈垂直性眼震,有时可为水平或扭转性眼震,眼震变化与体位改变无关,亦不能用半规管耳石理论解释。而第四脑室内占位性病变总体发病率低,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是最为常见[4],常表现为Brun征,发病机制考虑瘤体有类似活瓣的作用,因体位变化使第四脑室梗阻,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改变引起急骤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眩晕和意识障碍等,常伴跌倒发作以及强迫头位[5,6],该患者平卧位时仅出现眩晕,侧卧位后好转,未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等症状,考虑体位改变时四脑室梗阻不完全。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源于小脑蚓部,富含血管组织,可见囊变坏死,强化较明显。临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要意识到不要将BPPV广泛化,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尤其是非典型BPPV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的中枢性病变者,两者之间极易混淆[7]。而临床上对眩晕症状描述不典型或变位试验检查不肯定、复位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进行常规全面系统的查体,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该患者因变位试验不典型,查体昂伯加强(+),左侧倾倒,考虑中枢性疾病,进一步完善头颅核磁,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耳鼻喉医师应与神经内科医师协助诊治眩晕疾病,完善各系统查体,避免造成重复检查,增加患者负担,因此多学科联合诊治是攻克眩晕疾病的一大优势。

[1] 田军茹. 眩晕诊治[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57.

[2] Yin M, Ishikawa K, Wong W H,etal. A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2169 patients with vertigo[J]. Auris Nasus Larynx, 2009, 36:30-35.

[3] 田军茹. 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良性与非良性的识别[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102-105.

[4] 罗健军, 须同禄, 沈天真, 等. 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 8(4):248-252.

[5] 姜 泓,赵 新.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脑瘤1例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 2001, 30(3):183-184.

[6] Hill C S,Khan A F,Bloom S,etal.A rare ease of vomitting:fourth ventricular B-cell lymphoma[J].J Neurooncol, 2009, 93:261-262.

[7] 王宁宁,李永团. 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诊疗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 27(5):24-27.

(2016-08-23收稿 2016-10-20修回)

(责任编辑 张 楠)

刘金梅,硕士研究生。

1.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 眩晕病研究所;2.121000 锦州,锦州医科大学武警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单希征,E-mail:szxent@163.com

R764.3

猜你喜欢
眼震中枢性小脑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动动小手和小脑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