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优秀的教育提案,为何难听到落地的声音?

2017-02-16 08:00王雪晴
关键词:科任寄宿制工作量

教育时评:优秀的教育提案,为何难听到落地的声音?

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在义务教育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工作,对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是耳闻目睹、亲身体会。可以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最需要得到关怀的群体。

每天,早上天刚亮,老师们就要起床工作。科任老师要去督促学生早读,班主任要去了解班级的学生情况。中午,班主任要去班级督班。到了晚间,科任老师又要下晚自习辅导。班主任则要在下晚自习后,去学生寝室安寝,一直忙到十点多甚至十一点,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

除此之外,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也全在老师的职责范围内。校务值日、校园安全、督餐、尝餐、校园卫生等,都要全方位负责,生怕出一点儿事。而且现在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管理这些孩子也越来越难。老师整天盯着他们,陪着他们学习和生活,不敢有一点儿放松。

尽管老师们很辛苦,白天已经按照国家规定,承担了足够的工作量,早晚自习辅导、值日、督班纯粹是加班行为,却领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加班工资。学校也有公用经费,但按国家规定,是不能自行发放津贴补贴的。老师八小时以外的劳动,在部分学校是免费,在部分学校是拿老师的绩效工资来重新分配,进行支付。而这部分绩效工资,在非寄宿制学校,是不包括八小时以外的工作量的。

查一下相关的法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劳动法》规定,8小时以外的工作量,都应该算作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可见,不向老师支付加班工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相关部门可以表扬老师们的付出,但也要做守法的模范。

当前,“两会”正在召开。笔者总想看到代表委员们为农村初中寄宿制老师提高待遇的提案和发言,发现提起这个话题的很少。唯一搜索到的信息就是,2015年“两会”上,唐瑾委员提交的《关于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初级中学教师诸多工作困难提高他们待遇的建议》和《关于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解决工勤编制及相关经费的建议》两份提案,为农村寄宿学校教师发声,真是说出了老师们想说的话。

唐瑾委员在这份提案中提出,有关部门要深入全国各地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做实地调研,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下发解决全国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教师有关问题的财政专项补贴文件,对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施教学、管理、生活三补政策;合理配备学校门卫、保安、宿管员、食堂工作人员、勤杂人员等工勤编制;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联手,增加学校公用经费,将解决编制与学校自行临聘后勤工作人员相结合。这样做有利于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一份这么好的提案,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依然听不到落地的声音,这到底是难在何处?

(作者王雪晴,本文来自“蒲公英评论网”)

猜你喜欢
科任寄宿制工作量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