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

2017-02-24 21:36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幼儿园郭雅萍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幼儿园 郭雅萍

关于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幼儿园 郭雅萍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提出:“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由此可见,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主题环境的创设又是一个必要环节,只有给孩子们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体现与巩固主题教育,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

所谓主题环境就是包括围绕主题活动所创设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环境,包括主题墙面、主题区域、主题游戏、主题教玩具、幼儿与主题环境的互动等环境的创设。“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把环境的创设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游戏情景相结合”,在一种生活化、情景化的环境中与其产生互动,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在家庭式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生活化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源泉,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生活化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实背景,不考虑现实生活背景的环境创设不可能真正适宜儿童的环境,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关心呵护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尤为重要了,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就十分提倡生活化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环境创设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家庭式的氛围。

㈠主题环境创设注重幼儿生活经验迁移

主题活动的开展尤为注重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主题情景下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来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与内容。变以往装饰性的环境为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整个活动环境之中,并根据各主题的要求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各类环境,并注重生活经验的迁移。如,幼儿园在开展小班“娃娃家”的主题活动时,环境创设是以点状式呈现的:在语言区里,我们设计了“温馨一角”,创设了宝宝和爸爸妈妈的合影,布置了一面温馨的“家人墙”,温馨又亲切,并引导幼儿在语言区中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家庭;在娃娃家里,则提供了各种布娃娃和宝宝玩具梳子、镜子、汤勺等等物品,让宝宝随时体验做爸爸妈妈为宝宝梳妆打扮、喂食饭菜的乐趣;在操作区提供了纽扣衣服,引导幼儿学习扣纽扣,从而延伸到学会自己穿脱外套。幼儿在一个可供选择的、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激发探索的兴趣,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新的活动,幼儿在相互有联系的主题背景环境中,整合地运用和获得相关经验的迁移。

㈡主题环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家的温暖

首先应充分利用家具设施功能进行区域的划分:高柜既能陈列玩具,放置幼儿自己的展示作品,又能作为区域间的隔墙作用,挡住孩子们活动时的视线,减少注意力的分散;矮柜可分为区域的门墙,使每个区域有一种“家”的感觉,温馨、安全、自由,同时又可作为操作平台使用;幼儿常用的桌子可以成为画台或是区角中的操作台,改变以往桌不离椅放中间的传统习惯,使原来不大的教室变的相对宽敞,方便了集体的教学活动,又提高了安全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且有兴趣。另有研究表明,“幼儿在一个类似母体中包围着他的,相对狭小的空间里,从心理上是感到最安逸、最舒适的”,小班幼儿在亲切、温馨如“小窝”般的区角里他们总是很安心、专注、快乐地进行活动。

其次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角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节者”的角色转换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娃娃家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一次某教师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我敲门,里面扮妈妈的小朋友问到:“谁呀?”该教师说:“我是老师呀!你欢迎我进去吗?”她拨开手假装打开门样,笑着对我说:“欢迎,请进。”但当教师进去以后,家里的三位小朋友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来招待。教师便对扮演爸爸的幼儿说:“你看,我坐在哪里合适呀?”他拉着教师的手走到小椅子前说:“老师,你来玩,我真高兴,你坐这儿吧!”给教师安排好了座后,他们好象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教师又说:“我有点渴了,有什么喝的东西吗?”这时扮演孩子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冰箱里有可乐,可好喝了,我请你喝!”在游戏中老师完全融入孩子们的世界里,和他们平等的交流,充分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大胆的交往。

二、创设情景化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自由玩耍。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幼儿兴趣。因此,我们的环境创设还必须体现情景化,情景化的主题环境创设是由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小班幼儿好奇、好动,其认识活动主要是依据感觉,动作和表象进行的,易受外界干扰。我们的情景创设充分体现了互动性,尽量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创设他们的活动环境的。小班幼儿的活动是不能脱离情境的,他们需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和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的,创设活动情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想象,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自由玩耍。

㈠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的有机整合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科学、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

小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比如:在娃娃家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激发幼儿爱家庭、爱父母的情感、能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激发幼儿的亲家庭、亲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家庭氛围,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扮家家、喂小动物吃饭、瓶宝宝吃饼干、小厨师、绕毛线等游戏,并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而多彩的材料,孩子们最喜欢玩扮家家和喂食的游戏,乐此不疲,以至在这个主题结束后,仍然会要求教师让他们再玩这些区域。

㈡在情景化的主题环境中游戏

“那些生活的片段、生活的场景能再现幼儿生活、吸引幼儿,唤起他们的经验感受,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在组织“学穿衣”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在做中学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注重了生活环境创设的情景化。如:教师利用各种布艺材料,鼓励让孩子们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布艺造型,通过扣纽扣、拉拉练的办法自由摆放成自己喜欢的情景。由于趣味性强,孩子们玩地非常的主动。

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则是为孩子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做做玩玩等环境,并且在活动区里为孩子提供了各种游戏的材料,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渗透在孩子的游戏情节里,当孩子在熟悉这些操作材料后,孩子的游戏情节和语言、动手等能力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有一天,某小朋友在娃娃家时,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件崭新的外套换上,教师在一旁观察发现孩子自己会穿脱衣服,穿上美丽的新年衣服后,开心地来到了小天地里表演了。孩子不仅在情景化的游戏环境中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表演的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孩子的游戏语言在有生活化的情景中展开了。在娃娃家里孩子们有的用橡皮泥做汤圆,有的在用蒸笼蒸饺子,当孩子“吃”到自己制作的各种美食时那种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

三、创设互动化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健康成长。

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不仅要抓住环境生活化、情景化,还要考虑所创设的环境能否促进幼儿与之互动,能够吸引幼儿与之“对话”。那么在布置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融于情景的空间,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将区域环境情景化,充分利用活动室空间引导幼儿布置主题情景,促进幼儿在学习新经验与迁移旧经验的过程中愿意与环境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布置、游戏、对话等方式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㈠互动式的主题环境是平台,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通过创设“小小孩·大舞台”的形式提供便于幼儿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支持幼儿多元互动。在主题“有趣的丝瓜偶”中的子题活动“多样的广告纸”中,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各类报纸、杂志、漫画等广告纸类,并鼓励幼儿先用粘贴的形式参与主题版的创设,而后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照片记录下来,再创设,逐步推进主题进展、创设循序渐进的互动式主题环境等多种手段,让孩子在参与创设与互动中尽情地说说、剪剪、画画、贴贴中积极大胆、自主的表达表现,丰富幼儿的一百种语言,留下孩子的认知痕迹、成长轨迹。

㈡互动式的主题环境是平等的,满足幼儿能力差异的需要

在开展主题活动“畅游春天”时,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角度设立了“制作×树(撕贴画)、亭子(印画)、宝塔(撕贴)、我喜欢的花(泥塑)、包装礼物”的区域活动内容。在“制作×树、亭子、宝塔”活动内容中,教师先在主题版中布置了图片中的树、立体的树模型等,引导幼儿先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发现、探索、互动的欲望,而后提供报纸、皱纹纸、橡皮泥、颜料、印画的工具等,幼儿可以自己设想制作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需要的操作材料,有能力较强的幼儿会根据自己与环境的互动结果,选择撕贴、颜料涂刷等,能力一般的幼儿则会选择泥塑,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选择涂鸦。究其根本,就是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开始和进行部分,都注重到创设互动性的环境,激发幼儿无论是感知、欣赏还是表现、创造都与互动式的环境息息相关。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里,将快乐与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快乐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创设应为幼儿的快乐服务。快乐是一种心境,是积极情感的一种最直接最完全的表现方式。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资料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幼儿园
情景交际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爱“上”幼儿园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