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研修培训策略探索

2017-02-25 18:07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焦阳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课题

■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焦阳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预期理想的必需手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离开了教师,课程改革将无从谈起。因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意识、综合能力与基本素质。相对于语数英等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课程,学科教师从在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极少能接受系统而全面的课程学习,再加上一些学校重视传统的课程忽视了这类新型课程,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活动实施指导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此,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研修与培训工作显得极为关键。

在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剖析我区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区探索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研修培训策略,即“以专题为引领、以课例为载体、以研修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反思为过程”的“四个以为”作为研修培训的工作模式,同时采用“一个专题,二个维度,三个特性,四个文本”的方式对教师研修培训提出要求,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题研究、课程实施与管理。

一、以专题为引领

“以专题为引领”的研修培训,不仅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教师在整个课题研究、培训与研修中的重点与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思想与理念,同时该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与科研意识。因此,我们专门拟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的阶段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策略的研究”的研究专题,组织我区教师结合本校开展的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

课题活动的目标既是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课题活动开展的归宿,如同活动开展的灵魂,始终贯穿于课题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研讨:(1)本次活动课题学生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又是什么?制定的依据是哪些?(2)本次课题活动的总目标、各个阶段的分目标与课程指导纲要有哪些紧密联系?应当怎样进行科学适当的表述?(3)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达成活动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方法有哪些?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达成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4)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怎样对制定的目标进行验证?如何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客观评价?

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我们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依照上述的四个方面进行研讨,教师首先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全面的讨论。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知道了活动的基本内容与内涵,进而对活动的小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这样就能基本确定学生选择活动课题的形式与方法,对学生不同的小课题进行有机的指导与提示。最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活动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大大加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二、以课例为载体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培训强调教师的研修培训工作不再是过去脱离实际地学习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的剖析与研究,而是强调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观摩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课例,以课例研讨的形式展开讨论,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与课例展示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促使教师对活动课题进行剖析与反思。每个学期,我们都组织开展一节常态下的课例研讨,任课教师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活动主题方案,活动实施的指导策略以及活动反思。研究小组成员对本次课例,从课题设想、活动过程及学生活动评价等方面谈自己的认识理解、思考与困惑,然后共同研讨、交流取得共识。教师们面对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片段,感觉到自己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主导思想拉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愈发高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的研讨意识明显加强,研究能力得到很大的增长,大家认为以课例为载体的研讨形式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研修培训为基础

“以研修培训为基础”指的是教师应当在自己研修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与实践,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照搬他人的活动设计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个人研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探索,对课程诞生的相关文件与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并能够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过程之中,并进行不断探讨与验证,为教师的研修培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以实践反思为过程

“以实践反思为过程”主要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更多关注指导过程后的反思,同时引导学生在每个阶段活动后也要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要认真撰写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四种文本”,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设想、主题活动方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结合对活动的研究设想,设计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随时记录教学感悟,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使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活动的研究思路、具体做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等要素进行科学而深入的反思,并及时补充完善学生的实践过程,促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实践反思作为提升教师教研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够使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促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当教师的科研意识得以加强之后,课程开展的效果也显得愈发突出。

五、规范教研培训活动

针对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校本培训实际,我们又提出了“一个专题,二个维度,三个特性,四个文本”的教研培训要求。

“一个专题”指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研究”的研究专题。

“二个维度”指的是要关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个特性”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即:A此次主题实践活动是针对什么开展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何在?B此次主题实践活动的时效性是什么?C本次实践活动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四个文本”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设想、主题活动方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活动之前先设想,教学之际定方案、教学过程记随笔、教学结束写反思。

活动之前先设想,主要是要求教师针对活动课题的提出、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策略、学生情况的分析,活动的“二个维度、三个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是整个活动开展的重点与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实践研究与思考的重点。

活动之际定方案,这是教师在全面进行活动研究设想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学课题的选择,只有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本次活动课题之后,教师才能进行活动方案的制订,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策略进行深入思索,拟定适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便于活动目标达成与整个活动的操作。

活动过程记随笔,主要要求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中能够结合活动设想与方案进行有效的指导,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现象进行适当的记录,积累案例素材,为今后的工作与教育科研提供内容丰富的素材,为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结束写反思。主要要求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后能够结合在整个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与研究,并进行修改完善。以此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促使教师形成“教、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