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美学视角下运动美和身体美的本质探索

2017-03-06 23:10谢松林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美和进化论达尔文

谢松林

进化论美学视角下运动美和身体美的本质探索

谢松林

在进化论中,美的本质是强盛的生命力,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体征都是美的。以进化论美学为视角探讨运动美和身体美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引导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发挥体育美学的社会价值。

运动美;身体美;进化论

我国的体育美学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受那个时代美学大发展的感召而生。然而从90年代开始,昙花一现的体育美学旋即陷入低迷,直至今日[1]。有些学者认为学科基础理论薄弱是体育美学停步不前的重要症结之一。概观体育美学的发展,主要成果集中在对各类运动项目美的因素的挖掘和分析上[2],人们扎堆对体育中的美进行探寻,直至将体育美分解成无法再分割的单位,如将之具体化为体形美、肌肉美、毛发美、皮肤美、形体美、姿态美、环境美、动作美、技术美、服装美、器材美等;至于运动美的本质之类的基本理论则少有人问津。到目前为止,体育美学给人的感觉只是“一堆平庸、肤浅的大杂烩”,“面面俱到的宏大目标后透露出的是对体育精神、体育本体把握的缺乏”[3]。

运动美和身体美是体育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对运动美和身体美的本体论探索是体育美学的根,根不深则叶不茂。本文认为,对运动美和身体美最具有解释力的应该是意志主义美学和进化论美学。意志主义美学是哲学视角,但哲而不玄,与生活比较接近,易于理解;进化论美学则是生物学、人类学的视角,其论据基本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具说服力。文章将从进化论美学的角度对运动美和身体美的本质进行探索。

1 进化论美学要义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把自然选择视为生物进化的引擎,性选择是自然选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与人类由来直接相关的内容并不占主导,真正占主导的是性选择。达尔文认为,作为有限的生命体,性选择是有性物种自然选择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性选择,适者获得了更多的后代,实现了“传宗接代”,保留了具有适应性的特征,并促进了物种的演化。

“更为美好的一些个体会得到异性的垂青而中选”[4],这便是性选择的实质。在达尔文关于性选择的定义中,“美”的“作用机制”浮出了水面。达尔文的进化论包含有很多美学的内容,他的美学是与“性选择”捆绑在一起的,在自然选择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不厌其烦的列举性选择中美的事实,解说其功用和在自然选择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美和美感的推动,动物才不断进化,并最终生成为人。因此达尔文得出结论:人类的由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物经由美感对性选择的作用才得来的[5]。

生命意志的存在是进化论的预设前提,否则物种变异无从发生。而在进化理论中美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意志的执行需要有快感伴随,唯有如此,意志才不至于沦为痛苦,相反会是快乐的源泉。性选择也是如此,它在实现的过程中伴随一种叫做美感的快感。美感又会引发一种叫做爱的情感。爱是有趋向性的,在生成爱的情感的个体中会产生趋近的势能,使爱者与被爱者结合、生育。所以在性选择中,美和爱是相伴而生的。作为进化论和性选择理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充分认识到了性选择中爱的地位,“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的确在探索爱的用法和它的进化论意义,它(指爱这个词)在书中竟出现了95次之多”[6]。美在性选择中的作用,不只是彰显了美本身,更激发和促成了爱,最终让强者(适者)的基因得以繁衍。适应性特征有了美感和爱的伴随,便具备了合理性,才能让个体乐于遵从意志的指令,不至于让这个遵从过程显得痛苦和为难。从这种意义上看,美的设置是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美首先不是仅仅为观赏而生成,它生来就负有更为重要的生命生成的意义。正是因为美,生命才得以自我超越和进化[6]。

从动物的美到人类的美,就像物种进化一样,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明显到隐晦的过程。事实表明,在动物美中存在很多中间的形式。比如服务于性选择的动物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建立在生存有用性之上的,如经过自然选择所筛选下来的强健;一种是建立在性选择基础上的“漂亮”。漂亮起初都是和强健密切相关的,但在很多物种身上,漂亮最后脱离了强健的意味,变得看起来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了。如一些鸟身后拖着超过自身所需的华丽长羽,驯鹿头上顶着不成比例的巨角。这些“累赘”都只在发情季节出现,过了也就“卸”了,目的只在于在交配季节吸引异性,获得异性的垂青。当动物变得只追求美的形式时,美和生存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有点模糊了。最终在人类看来,美的无功利性则更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不过通过人类学还原还是可以发现,所有的美都是功利的;不是直接的、浅显的有用,而是间接的、深层的有用。用康德的话说,是“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无”与“有”并不矛盾,“无”是无意识,是基于本能或习惯之上的“不追问原因”,但绝不是真的无。达尔文曾说,“妇女不仅按照她们的审美标准选择漂亮的男人,而且选择那些同时最能保护和养活她们的男人。这种禀赋良好的配偶,比禀赋较差的,通常能养育较多较优的后代”[7]。可见美是一种经过伪装的利,利是构成生命体最基本单位——基因——的本质;自私的基因决定了生命体的性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爱江山更爱美人”,这些都是初设,无处逃遁。

当代的很多美学流派都是在进化论美学的启迪下发展而来的,如生态美学、生命美学、生活美学等。美的“利”字当头在这些流派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美学就认为,“对于人,什么是最可爱的呢?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欢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只与生活关联;对于生物来说,畏惧死亡、厌弃僵死的一切、厌弃伤生的一切,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凡是我们发现具有生的意味的一切,特别是我们看见具有生的现象的一切,总使我们欢欣鼓舞。一切不美的,一切妨碍美的,都可以归于对生活有害、对生活有损这一概念之下”[8]。

2 运动美本质

在动物世界中,运动(包括战斗)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代表了逃生的能力、捕食的能力、保护配偶和后代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与生存(不仅与自己的生存,而且与配偶和后代的生存)休戚相关。在自然选择的推动下,竞争力弱的个体无法获得配偶,无法繁衍后代,就算是偶尔得到了机会,也很有可能由于守不住胜利果实而至“家”破人亡。这对于受累的雌性而言是严重的打击,所以雌性在配偶的选择上绝不会马虎,它们只将“殷勤”献给最强悍的雄性。这是一场交易,是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

人类文明越是发展,性选择的原始色调就越模糊。由于社会条件重要性的上升,很多女性选择了并不伟岸、年轻、健壮的男性,而是选择了拥有财富、地位和权力的男人。这是事实,可我们绝不能因此就认为,伟岸、年轻、健壮已不再是女性择偶的标准。回顾古代,普通老百姓认为能吃能干的男人是合适的结婚对象,因为能吃才能干,能干才能养家糊口,其功利性非常明显。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关比武招亲的记载,因为武功高强能保家卫国,能功成名就、封妻荫子。“英雄爱救美,美女爱英雄”。英雄救美的过程不仅能体现英雄的体魄武艺,还能体现英雄的男人气概,并且暗示了他生存的能力,这样的男人,对于女人往往都是情感上致命的。直到现在,擅长运动和武斗仍然是女性所喜爱的一般特征,这是一种生理沉淀。有调查表明,“性格、健康状况、容貌、年龄、身材、身高排在单身男性择偶标准的前六位”[9]。这表明尽管在人类性选择中生理条件的重要性降低了,但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少男少女纯粹的恋爱当中。社会条件和生理条件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生存便易和后代生存便易的考虑,二者并不矛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人们都会从生理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综合选择,两者都要有,并尽可能达到一种平衡。

运动一直都是性选择中的一个主角。在雄性的运动过程中,雌性会通过雄性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但性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审查,而是个互动过程。性选择的过程,不仅有选择一方的审美,而且有被选择一方的展现。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当我们在运动场上运动时,如果有自己心仪的女性(甚至只要是女性)在旁边观看,我们就会更加兴奋,并急于表现自己,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显得更强。这是原始生物本能的涌动,在最基本的水平上,与为了获得交配权而殊死搏斗的公牛没什么本质区别。“运动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个充满政治意味的宏大命题其实是建立在“运动场是不见血的比武招亲现场”这一具体命题基础之上的。不管是为了金钱还是地位,运动员首先都是在为获得生存资源而拼搏。如果胜利了,就有了财富,同时也意味着你有了更多的异性可以选择。在胜利之时,胜利者朝着观众席,对着摄像头,或嘶声叫喊,或捶胸顿足,或绕场狂奔。形态各异之下是千篇一律的炫耀和宣示,用以凸显自己胜利者的身份,留住自己最光耀的瞬间,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注意。而这样的表情和动作,也是最能吸引异性的,在她们眼里,这很美。或许运动员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体内荷尔蒙在变化,但他们的表现是为了引起异性的关注,然后引起异性的好感和爱慕。相反,如果失败了,则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只能垂头丧气,让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暗淡退场。胜者趾高气扬,败者落荒而逃,这样的情景与动物决斗的场景如出一辙。

3 身体美的本质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全美。这个命题很平淡。相比较而言,身体美学所主张的“人体最美”这一命题,更能激起大家的共鸣。如莫里斯所言,“它们(动物)奇异的身体构造、独特的花纹、复杂的组织以及运动,都令我们惊叹不已,但很少打动我们,因为人体自身才是动物界中最奇异最复杂的有机体”[10]。如果追求将命题更精准一步的话,我们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美人更美”。极具悲观的叔本华从小与母亲的关系不好,因此他极力贬低女性,但就算是他也不得不赞叹女人的美。他说,“没有一个对象能够像美人的容貌和肢体那样迅速地把我们移入审美的直观;能够立刻使我们为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所控制,使我们超然于自己,超然于一切使我们痛苦的事物之上”[11]。确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美人更美,没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陶醉。

从性选择理论来看,异性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形态和动作体现了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由于运动是这些能力的直接体现,所以运动应该是最美的。然而从人类艺术史上看,刻画人的美的艺术作品更多的集中在人体和面容的描绘上,运动美反而很少被遗留。这主要是因为运动美是稍瞬即逝的、流动的,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艺术很难刻画它。可即便是如此,人们还是试图通过抓取精彩时刻的方法将运动美刻画出来,于是才有了“掷铁饼者”这样的传世经典。掷铁饼者是一座静止的雕塑,但它所描摹的是一个处于运动中的身体,静止中见出的是拉长的肌肉线条,流露出的是力,体验到的是运动的美。既然能够通过瞬间刻画流动,那也就意味着静态的身体能反映运动,身体和运动之间有一种沟通机制。本文之所以将身体美与运动美并置,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运动是身体的运动,人的运动内含在身体之中;身体是运动的质料,运动是身体的一种形式。运动和身体是同时在场的,我们无法撇开身体谈运动,世界上没有无身体的运动,也没有完全静止的身体。

也许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不过不论什么时代,也不论什么民族,美的身体必须满足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健康。健康是身体美的必要条件,身体美的很多内容都取决于是否健康,如红润而有光泽的皮肤,精神焕发等都直接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与运动是有因果联系的,运动能促进健康;运动和生命也有因果联系,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健康是美的,运动是美的,生命是美的。身体显得美,是因为它显现出生命力,显现的生命力越强,身体就越美。因此最美的身体不仅仅是健康的,同时也是富含力的,身体的美是力的表现形式。这个“力”指的是生命力,生命力是个笼统的概念,包括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

由于性选择的作用,雄性和雌性在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上发生了分化,形态上产生了区别,所以才有了雌雄不同类型的美。一般而言,被选择的雄性要通过决斗论胜负高低,由于决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对力量,所以雄性都进化出了发达的肌肉和高大的体型。而雌性不存在被选择的问题,所以它们的体型没有巨型化趋势;为了适于生殖,它们储存了更多的脂肪而不是肌肉。这是有性世界的普遍规律,是导致男女美的标准不同的根本原因。反思人类的美,男性拥有的是阳刚之美,女性具备的是阴柔之美。阴柔之美主要表现为形体上的“S”形曲线、葫芦形曲线和举止上的温文尔雅。刚阳之美主要表现为体型上的高大魁梧、局部的肌肉块和线条,以及与之相应的雄武精神气质。长久以来,人类对男性审美都是从“健”和“硕”两个方面来评价,用以形容男性之美的字不外乎是“威”、“武”、“猛”、“勇”、“刚”、“强”、“壮”、“伟”、“硕”等,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如伟岸、威武、威猛、威仪、刚强、勇猛、孔武、健硕等。不管是男性的阳刚还是女性的阴柔,它们之所以美,都可以归结为适应了生的需要,能够更有效的繁衍生息。

4 结语

美国美学家埃伦迪萨纳亚克在她的《审美的人》的出版前言中说:“我确信,考察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的最佳视角不是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以其现代的或后现代的形式,而是潜藏在人类生物进化的漫长景观之中”。她明确提出了艺术研究的达尔文式的视角,并且指出:“只有借助一种达尔文式的(我将称之为物种中心的或生物进化的)视角,我们才能理解如今艺术面临的困境,并且将它们从一切艺术攻击者手中解放出来。只有知道了艺术在生物学意义上来自何处,我们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和它意味着什么[12]。美学的衰弱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现代和后现代的境遇处身设地的思考,美学和艺术必须回归到生活当中,找到与现代理性相吻合的理论基础,才能走出困境。体育美学应该是一门应用美学,致力于向人们解释运动美和身体美的实质和价值,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方式美化自己的身体、评价他人的身体,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健康,这是体育美学应该发挥的社会价值。

[1]胡小明.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J].体育与科学,2004,25(1):28-29.

[2]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5,12(3):138-140.

[3]王良范.运动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J].贵州大学学报,1991(4):42-46.

[4]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商务印书馆,2003.

[5]曾永成.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人本生态美学的科学基点[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56-61.

[6]大卫洛耶.达尔文:爱的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0.

[7]北大哲学系.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724.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9]张国平.男性择偶的体貌偏好溯源——种进化心理学的视角[M].中国学,2012:43-47.

[10]戴斯蒙德·莫里斯.男人女人身体观察[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6.

[1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商务印书馆,1995:306.

[12]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商务印书馆,2004:3-16.

Evolutionary aesthetics of Body Beauty and Beauty of Body Movement

XIE Song-lin

I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ism,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strong viatlty,as long as the signs that are good for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is beautiful.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body beauty and beauty of body movement from the view of evolutionary aesthetics.This paper aims to guide people to acquire a healthy lifestyle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value of sports aesthetics.

Beauty of body movement;Body beauty;Evolutionism

G80-05

:A

:1003-983X(2017)08-0678-03

2017-03-18

谢松林(1982~),男,湖南娄底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

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100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100

猜你喜欢
美和进化论达尔文
达尔文笔记被匿名归还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达尔文与进化论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美和温暖
是谁保护了7岁达尔文异想天开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