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菱形肌损伤康复治疗手段初探

2017-03-06 23:10孙立周建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肩胛肩胛骨杠铃

孙立,周建华

举重运动员菱形肌损伤康复治疗手段初探

孙立1,周建华2

目的探讨举重运动员菱形肌损伤康复治疗措施,以期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能力。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5名健将级运动员的菱形肌损伤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康复训练等进行个案分析。结果通过中医治疗、康复训练和预防干预手段,4名男性运动员治愈,1名女性运动员有效。结论损伤情况明显好转,并且通过对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施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损伤,提高运动表现能力。

举重;菱形肌损伤;康复治疗

菱形肌损伤是举重运动员常见的一种伤病,对运动员抓举、前蹲、高翻等动作影响很大,患者常因为疼痛而无法进行正常训练。从2008年至2016年,对国内5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进行了中医治疗和康复训练,取得了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本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男性运动员4人,女性运动员1人,年龄19~22岁之间,均为国家队健将级运动员,其中双侧损伤1人,单侧损伤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菱形肌损伤、康复治疗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个案分析法

对5名运动员菱形肌损伤的病因、症状、治疗手段、康复训练等进行评定、分析。

1.2.3 访谈法

通过与运动员在治疗前后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对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归纳。

2 诊断标准和病因机制

2.1 诊断标准

项背部疼痛不适,无法完成高抓、高翻等动作,晨起或天气阴雨变化及受凉后疼痛加重;好发部位多在胸椎第5、6肩胛内缘,屈伸颈项活动受限;自觉背部酸痛沉重,疼痛范围弥漫,不耐久坐,劳累或受寒加重;触诊时,在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菱形肌体表投影处有明显而深在性的压痛,有时可触及斜行的条索状隆起,压痛点有不同程度的弹响声,肩胛骨做内外旋活动时疼痛加重[1]。

无神经根性放射痛,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偶见项背肌筋膜增厚,病程1个月到半年不等[2]。

2.2 解剖位置与功能

解剖位置:菱形肌分为大、小菱形肌,大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肩胛下肌的下方。大菱形肌菲薄而扁宽,呈菱形,起自第1-4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下,几乎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的全长。小菱形肌呈窄带状,起自第6、7颈椎棘突,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在大菱形肌的上方,与大菱形肌之间隔以很薄的蜂窝组织层,止点于肩胛骨内侧缘。肩胛背神经入肌后,与肌束呈80度角在肌内靠肩胛骨缘垂直下行,接近菱形肌的下缘水平。肌内神经主干在该肌的上部,约第6颈椎水平发出一条斜向内下的次级神经分支,在中上段发出3条次级分支,次级分支又发出一些小的分支,而肌内神经主干的末端在下部也发出一些小的分支。在中上段约平对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是神经分布密集区[3]。

主要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延伸。

2.3 病因机制

举重运动员在训练中突然改变习惯发力方式造成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运动所需的状态,从而引发菱形肌拉伤。主要表现在技术动作方面:①放杠铃时菱形肌没有收紧,呈自然拉长状态,杠铃撞击时再次拉长,加大了可拉长限度,超过了肌肉承受能力从而损伤。②是没有掌握放杠铃的缓冲动作,直立承受杠铃或过早屈膝曲髋停住后再接杠铃,没有缓冲动作来承受巨大的外力致使受伤,尤其针对于单侧菱形肌损伤。由于运动员有较强的疼痛耐受力,在急性初期往往忽视损伤的程度,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造成了肌肉损伤部位炎性反应加剧,在坚持训练的状态下,肌纤维痉挛、水肿、粘连甚至变性,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疼痛愈发剧烈,继而影响正常训练。

3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3.1 冰敷:在运动员专项训练结束后,迅速对受伤部位进行冰块服帖,时间15-30min。

3.2 牵拉伸引:握拳屈肘约45°外展上臂90°,双肘水平前伸运动使肩关节前屈到最大限度,保持约15~25″;再双肘水平后伸运动使肩关节向后运动至最大限度,保持15~25″,重复10~20次。在训练后对运动员进行即时的主动或被动牵引,从而达到放松作用。

3.3 超短波治疗:在休息期间对运动员进行超短波治疗,超短波对肌肉水肿、痉挛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效果。

3.4 针灸推拿手法:先行针灸舒筋活血过后,再用拇指点压风池、风府、肩井、肺俞、心俞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对督脉和膀胱经从上到下进行弹拨手法,可松解粘连,解筋止痛。然后对胸椎的小关节紊乱进行旋板手法,力度要求轻巧灵活,无任何不适感,从而达到理筋整复得目的。

3.5 封闭疗法:找准压痛点,注射曲安奈德5毫克加2%利多卡因2毫升局封后有一定效果,但此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易复发。

3.6 康复训练

1)小肌肉训练:背飞双手5~10公斤,一周2~3次,每次3~4组;俯卧提拉40~50公斤,一周2次,每次3~4组;上挺胸上支撑30~40公斤,一周2次,每次3~4组;连续膝上放杠铃40~50公斤,一周2次,每次3~4组。

2)抗阻力训练:橡皮筋阻力训练,双肩平抬,扩胸,肩膀保持水平状态,给予合适的对抗阻力,给予的阻力均以肌肉拉伤处轻微酸痛为宜;引体向上,直立脚尖点地,双上肢尽力上举提拉肩胛,给予阻力以肌肉拉伤处轻微酸痛为宜。

4 疗效

4.1 疗效标准

痊愈:背部疼痛消失,肩胛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部偶感疼痛,肩胛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有效:背部疼痛减轻,肩胛骨活动功能部分改善;无效:背部疼痛、肩胛骨活动功能均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

采用以上疗法20~30天后,4名男性运动员痊愈,继续观察半年未见复发,正常训练。1名女性运动员有效。

5 典型病例

1)病例1:男,22岁,奥运会69kg级举重冠军。初诊日期2008年4月,在训练中由于发力不稳,造成左侧大菱形肌损伤,压痛点位于第6胸椎肩胛内缘,高抓,下蹲抓无法发力,检查发现左肩胛肌肉发硬,有明显的压痛点。经过超短波、小针刀等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后进行每天针灸推拿的方法和康复力量训练恢复,20多天症状消失。大强度训练无疼痛感,随后观察半年无复发症状。

2)病例2:男,27岁,世锦赛85kg级举重冠军。初诊日期2009年8月,前一天训练中发力过猛,自感有点拉伸,当时无明显疼痛症状。第二天早起突感左侧肩胛部疼痛剧烈,肌肉强直,颈项活动受限。当时行推拿手法解痉止痛,减少专项训练,加强小肌肉训练后,两周好转,一月后活动自如,训练正常。观察数月无复发。

6 讨论

菱形肌损伤在举重项目多见,主要还是因为运动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能力不好,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举重姿势不够规范,突然发力时易导致损伤。

运动员往往对小肌肉群力量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有强大的斜方肌和腰背肌,而忽视了深层肌肉的锻炼,导致急性期治疗耽误继而造成肌肉内膜纤维化和瘢痕组织的形成,引起原发损伤频繁复发。

而中医的推拿手法针对肌肉不同的压痛点进行不同的刺激,用推、弹、揉、拨、等手法解除损伤肌肉、肌纤维、韧带的紧缩,调节肌肉内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物质的更新和炎症的消除,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痉之痛的效果。再采取静力性和动力性的小肌肉训练手段,使菱形肌、肩胛下肌这种深层肌肉群力量得到加强,足够去对抗强大的外力重量,这样中西并用的康复治疗手段的确效果不错,需要我们继续去探讨[4,5]。

[1]张红娟.长针斜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菱形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7):623-624.

[2]李含文.软组织伤病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00-303.

[3]朱光琼,罗澜,李寿田,谢鹏.人菱形肌的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37(05):487-490.

[4]黄金波.推拿加局封治疗菱形肌损伤58例临床观察[M].针灸临床杂杂志.2008,24(2):33-34.

[5]刘新明,任媛媛.针刺结合游走罐治疗菱形肌综合征50例.陕西中医.2010,31(9):1220-1221.

Pilot Study on Rehabilitation of Rhomboid Muscle Injury in Weightlifter

SUN Li1,ZHOU Jian-hua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measures ofrhombic muscle injury of weightlifter,reduce athletic injury and enhance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MethodsIn this paper,a case study of five elite athlete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pathogeny,symptoms and teeatment of rhomboid muscle injur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Results Four male athletes were cured and one female athlete was better than before thr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reventive measures.Conclusion The injury was improved obviously,and it can reduce damage and enchance athletic performance by apply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exercise.

Weightlifting;Rhomboid muscle injury;Rehabilitation

G804.54

:A

:1003-983X(2017)08-0703-03

2017-06-03

湖北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7B009)

孙立(1976~),男,湖北武汉人,医学学士,研究方向:针灸推拿与运动损伤防治.

1.湖北省体育局重竞技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2.湖北省运动康复医院,湖北武汉,430205 1.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Weightlifting and Combat Sports Administrative Center,Wuhan 430205,China 2.Hubei Province Hospital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Wuhan 430205,China

猜你喜欢
肩胛肩胛骨杠铃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杠铃练习可增肌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肩胛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