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探讨

2017-03-07 05:48李会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本院

李会芹

(寿光市卫生学校,山东 潍坊 262700)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探讨

李会芹

(寿光市卫生学校,山东 潍坊 262700)

目的 加强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避免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8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取全面护理措施。结果 58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诊断隔离、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后,疗效均非常理想,未发生重型手足口病及后遗症。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给予全面细致护理,就能使症状减轻、病程缩短且有效避免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大多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导致,感染该致病病毒后,临床可出现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5~9月多见,托儿所、幼儿园可发生小流行。该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一些隐性感染者,通常由粪—口或者是呼吸道进行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接触传播。据2011年12月13日卫生部通报,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重症病例数和死亡数都呈上升趋势,所以对任何疑似、确诊患儿,本院均高度重视。

对本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8例,经早期诊断、全面护理后所取得的良好效果,现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2~5岁,平均3.1±0.4岁。本院根据法定传染病管理办法,制定了严密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对收住的手足口病患儿严格隔离,给予合理治疗,加强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其中,6例无发热,41例患儿发病前出现不同程度的37.5~38℃中低热,11例出现39.1~39.5℃高热,并伴随头痛、乏力、咽痛、咳嗽、食欲不振、腹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3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疱疹周围有红晕,很快破溃成溃疡,疼痛明显,此时患儿明显不愿进食,这往往是手足口病最早出现的症状;继之手掌、足趾及指(趾)间出现黄豆大小的疱疹、水疱,不痛,不痒;有8例臀部、1例膝盖处出现疱疹。疱疹直径(4.0±0.5)mm,临床表现极易与水痘和疱疹性咽峡炎混淆。本院收住的58例患儿,均在出现发热、疱疹时及时收住院、给予正确诊断、早期隔离,掌握了最佳治疗护理时机。

1.3 治疗

本病属于病毒感染,对58例患儿均早期给予抗病毒感染治疗:轻症患儿口服病毒唑、病毒灵、维生素B或C等,部分病例口服清热解毒药物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效果良好;对口服困难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C静脉滴注3~5天,有继发感染再给予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其次为对症和支持治疗:休息、补水、解热、止痛等。若是伴有合并症的病人,则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予丙球蛋白。本院对手足口患儿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无一例延误病情。

1.4 护理措施

1.4.1 维持正常的体温

患儿发热期间一律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对体温为37.5~38.5℃的低热、中度热的患儿,每30~60分钟喝一次温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利于散热。若体温在38.5℃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浴处理,同时多饮水;39℃以上高热患儿,给予退热剂和物理降温,避免高热惊厥和病情发展。在退热期、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本院警示:高热期一定要注重巡视观察,尤其是小于3岁的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同时伴颈部僵硬、呕吐、烦躁、嗜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早报告,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1.4.2 临床消毒隔离

出现疑似即给予患儿临床消毒隔离,避免疾病蔓延。保持患儿病室空气流通,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对患儿污染的餐具、日常用品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将患儿衣物、被服、毛巾等用开水煮沸,并于日光下暴晒。加强医院消毒,严格对待污染物,避免发生院内感染问题。

1.4.3 皮肤、口腔黏膜的护理

每晚给患儿洗澡,用温水即可,且水温不宜过高。剪短患儿的指甲、趾甲,为避免抓破皮肤,可给患儿戴上手套。手足皮疹初期时,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每日3~4次,有很好的收敛保护作用。当形成疱疹或疱疹破溃时,每日涂抹碘伏2~3次,避免感染。臀部存在皮疹的患儿,随时清理大小便,每天至少清洗一次,使臀部保持干燥。衣服舒适、宽大、柔软,尤其是内衣应选择纯棉布,1~2天换洗一次,给患儿穿软平底鞋。至康复出院,58例患儿均未出现皮肤感染。患儿因口腔散在疱疹,疼痛明显,会引起流涎、拒食、哭闹,为减轻患儿疼痛,首先要保持患儿口腔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多喝温开水,或将西瓜霜喷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也可用能发挥镇痛、消炎及有利于恢复的溃疡贴膜,以减轻疼痛,促使溃疡面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由于口腔黏膜存在程度不一的水疱以及溃疡,疼痛感强,会对饮食造成影响,为了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有利于治疗康复,本院严格管理患儿膳食,给予温热、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花汤、豆浆等,并帮助患儿用吸管吸食,有效减轻了疼痛。

1.4.4 心理护理

由于身体的不适、陌生的病房环境,住院患儿大多紧张、恐惧,常哭闹不安,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亲切、和蔼,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用音乐、游戏等沟通技巧,及时给于心理安慰,通过自身言行来赢得信任,消除患儿紧张情绪。

1.4.5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画、电视短片等方式向患儿家属宣教提示,该疾病属于婴幼儿多发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且初次感染痊愈后还有再次感染复发的可能性。该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潜伏时间短、传播快、危害大,因此,家属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疾病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区,防止和病人接触,对与该疾病病人有过接触的孩子要给予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哭闹、高热或者是头痛等表现时,一定要尽早就医。个人、家庭的卫生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家里要每日通风至少半个小时,每周至少晾晒被褥1~2次;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洗手的习惯,指导患儿如何正确洗手;每日清洗或擦拭消毒患儿接触的物品;每日晨检,及早发现口腔疱疹,及时送诊。

2 结 果

58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严格隔离、接受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后,疗效均非常理想,无任何后遗症,全部顺利康复并出院。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全国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普通病例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一周左右,预后好,极少复发。手足口病轻症只出现手、足、口腔疱疹,若治疗护理不及时,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致使极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因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高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关键要把握好四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理想方法,通常都是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护理工作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护理,全面护理,注重观察,特别是对高热的患儿,切不可掉以轻心。由本组资料可知,58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严格隔离、接受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后,疗效均非常理想,且无任何后遗症,全部顺利康复并出院。为遏制传播,降低再次感染率,减少发病人数,呼吁社会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办法,切实落实针对该病传播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避免手足口病疫情进一步传播,确保人们特别是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1] 黄力毅,张玉兰.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3-254.

[2] 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

本文编辑:王雨辰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018.3467.02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本院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