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2017-03-07 05:4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血象氟康唑舒巴坦

王 星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1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王 星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患者开展药学监护。通过分析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中,出现药物热,及时判断是否为药物热及分析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相关性。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是该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应关注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

万古霉素;药物热;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热是指药物过敏引起的发热,其中以抗生素所致最为常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药物热的发生率较高[1]。对于药物热的诊断相对较难,容易与原发性感染引起的发热相混淆,易误诊误治。临床药师通过监护例药物热患者的治疗过程,为今后的治疗提供药学参考。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6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小时余”于6月1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2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92/52 mmHg,气短明显,咳嗽咳痰,痰为血性泡沫痰,一般情况差,入住ICU,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6.53×109/L,中性细胞比率92.9%,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8.5℃,初始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q8h,静滴抗感染治疗,期间仍间断发热,血象开始时呈下降趋势,后又逐渐升高。6月22日白细胞24.29×109/L,中性细胞比率86.6%,仍发热,因感染控制不佳,联合盐酸万古霉素1 g q12h,扩大抗菌谱,加强覆盖阳性球菌。至6月26日患者病情仍未见明显好转,白细胞20.68×109/L,中性细胞比率96.1%,间断发热,体温38.0℃左右。治疗效果不佳。考虑患者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经验性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qd抗真菌治疗。后血象呈逐渐下降趋势,未再发热,病情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可,一般情况好。6月29日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继续治疗,调整给药后无不适,感染指标仍趋于好转。7月3日患者体温再次升高38.0℃左右,给予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复查血常规8.33×109/L,中性细胞比率76.4%,考虑感染已基本控制,无继发性感染证据,故高度怀疑为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至7月7日血象一直处于正常范围,患者仍旧间断性发热,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停用万古霉素第三天,体温完全正常。

2 讨 论

患者使用氟康唑后治疗效果好,体温、血常规等其他感染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但在7月3日再次出现发热,针对患者再次发热,临床药师做出如下两点分析。

2.1 发热原因为感染所致还是药物热等其他原因所致?

根据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可知,经验性给予氟康唑0.4g,qd,静滴抗真菌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治疗有效,考虑为真菌所致感染,目前氟康唑给药剂量,频次均符合说明书推荐,可达有效治疗浓度。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血象、PCT等感染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可排除真菌感染所致。

对于细菌感染所致,临床药师认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有效覆盖肺部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根据《HAP诊断和治疗指南》HAP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科细菌、厌氧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上述病原菌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目前实验室检查,也不支持患者为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细菌感染暂可排除。

除外感染引起发热的因素,临床药师再次考虑发热原因为药物引起。药物热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多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关[3]。药物热一般出现于用药后7~10天,患者多数仅表现为发热,其他症状不明显,该患者临床症状与文献[2]报道的药物诊断标准相似,首先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感染症状逐渐好转,继续用药,体温再次上升;其次患者体温较前增高不能用原有的感染解释,且无继发感染的证据,患者虽有发热,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感染指标均在好转;最后停药后体温下降或伴随症状消失。该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后症状明显好转,一般情况可,后出现发热,符合药物热的诊断标准。

2.2 如为药物热,是何种药物引起的?

药物热的诊断相对较难,诊断的前提是患者的发热不能用其他病因解释,确定诊断的方法为停药后好转,再次给药后发热复发,即可诊断为药物热。临床药师审核医嘱后发现目前可能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共计用5天)、氟康唑(共计用8天)、万古霉素(共计用11天)。

治疗药物热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停止用药,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适当的停止疑似药物[4]。根据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后,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仍发热,血象高,且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报道并不罕见,此时停用万古霉素的益处要比继续治疗更为重要。因此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停用万古霉素。停药后患者发热频次峰值下降,至停药第三天已完全降至正常范围,验证了患者发热原因为药物热引起。

3 结 语

药物热的诊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停药和再次给药来判断药物热。对于药物热的治疗,临床药师更应该具有药物热的警觉性,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了解关于药物热知识,设计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万古霉素所致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5]。

[1] 王 萍,曾玉兰,阳荣时.泰能引起药物热1例[J].使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58.

[2] 裴 斐,张新茹.1例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业,2014,23(14)::84-85.

[3] 张 勇,李雪梅.万古霉素致儿童药物热2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2010,7(4):257-258.

[4] 苏长海,王 星.药物热概述[J].中国药师,2011,14(3):422-424.

[5] 史慧卿,雍小兰,胡婷婷.万古霉素致药物热药学监护[J].西南军医,2013,15(6):643-64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969

B

ISSN.2095-8242.2017.018.3536.01

猜你喜欢
血象氟康唑舒巴坦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部分常用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