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2017-03-07 05:48吴广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节段脊柱外科

吴广焕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广西 梧州 543002)

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吴广焕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广西 梧州 543002)

在脊柱生物力学、医学影像技术、人工骨等研究不断深入地推动下,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理念及措施均在不断发生变化。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手术方式具有多样化,且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加强对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研究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案制定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手术;研究

随着交通业、现代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已成为外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损伤之一。同时,在脊柱节段中,胸腰段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学应力,因此胸腰椎骨折表现出较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且诸多临床应用结果均已证实,手术方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总体疗效,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康复。本文主要对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探讨,现做如下综述。

1 手术适应症

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种方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各治疗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陷。选用手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可促进骨折导致的畸形得到有效矫正,同时还可使神经、脊髓受压得到有效解除,进而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有效修复。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适应证的掌握对并发症的降低、疗效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具体如下:神经或脊髓受压;行保守治疗时神经功能表现出进行性下降;连续多发压缩骨折,或后凸畸形>20%,或椎体丢失>50%;合并有骨折脱位[1]。

2 手术时机

目前,选用手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还尚未形成统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伤后24 h实施手术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但部分学者则认为过早行手术治疗存在极大风险性,伤后48~72 h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可更加全面发现隐性腹腔脏器损伤。手术时机的选择应以患者合并伤程度、神经功能状态实际情况作为根据,首先对危机患者生命安全的损伤实施救治,然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手术耐受情况,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刘栋华[2]等研究结果显示,胸腰椎损伤严重的患者,选择于伤后72 h内对其实施手术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超过72h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3 手术方式选择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减压术、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融合内固定术、减压融合术等,随着微创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微创手术在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手术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是优缺点并存。

3.1 经前路减压以及融合内固定术

经前路减压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经前路减压能够在不牵动硬脊膜情况下将压迫脊髓神经的组织、骨碎片彻底去除,同时可将骨块植入中柱、前柱的压力侧,提高植骨块固定的稳固性。前路减压配合短且有效的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但前路解剖存在复杂性,技术要求较高。诸多报道均指出该种术式操作难度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难控制[3]。因此该种术式不作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3.2 后路复位内固定及减压融合术

后路复位内固定为外科临床治疗中应用较普遍的一项生物力学优势明显、疗效确切的成熟技术,其应用于脊柱外科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方案中几乎均需应用到该项技术。但是应用该项技术时,固定节段长度、减压、融合实施的必要性,目前还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3.2.1 是否融合问题

在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中,植骨融合为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段。植骨融合可使节段稳定得到有效保持,为实现对症状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行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稳定作用,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该种术式还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因此须同时行植骨融合[4]。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在实施脊柱手术过程中还需尽量减少脊柱融合数,使运动节段尽可能得到保存。许多报道指出,在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中,未融合时,患者脊柱运动节段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3.2.2 长、短节段固定问题

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不稳定骨折患者需实施内固定使受损节段能够维持正常活动。在内固定技术中,钉棒系统为使用最普遍的工具的,但是选用短节段还是长节段固定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沈鹏[5]等报道指出,长节段固定术的应用可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且可使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发生退变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但长节段固定存在创伤大、出血量多等缺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好改善,使脊柱稳定性得到良好重建,进而能使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李景峰[6]等将短节段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术后患者解剖复位效果较为理想,神经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塌陷、螺钉断裂等,内固定植入失败。由此可见,目前,长、短节段固定技术的应用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在手术方案制定过程中,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且术者须熟练掌握局部解剖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3.2.3 减压指征问题

骨折块突入椎管是导致胸腰椎骨折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外科治疗过程中,通常选用椎管减压方式将骨折块去除。但骨折块占位率是否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相关以及实施减压的具体指征均尚未明确。因此,在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行减压仍存在争议。管礼安[7]等研究结果显示,骨折块占位>椎管横截面积1/2时,患者神经损伤概率有显著增加。相关文献指出,将骨折发生后,脊柱畸形角度小于10°,同时椎管残余面积超过50%作为行椎管减压的指征,术后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多数学者均一致认为,行椎管减压的指征为骨折块占位率超过50%[8]。行椎管减压指征的把握对手术治疗总体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3 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

微创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恢复。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创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其应用于外科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不断提高。王维霖[9]研究结果显示,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得到更快康复。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已显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更小,术中失血量更少,对椎旁肌肉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10]。因此,该种手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欢迎。微创技术尤其适用于手术耐受较差的老年患者。但是该种术式对术者专业操作技能及临床经验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临床应用推广还存在明显局限性。

4 结 语

目前,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存在较大难度,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出现,胸腰椎骨折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参考资料不断丰富,进而为手术方案制定科学性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因此,今后还需不断加强对胸腰椎骨折、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1] 刘彦荣.微创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27):111-112.

[2] 刘栋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1):71-72.

[3] 张锦洪,殷国勇,曹晓建,等.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06):364-365.

[4] 朱建福,王晓露,刘寿坤,等.经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01):10-11.

[5] 沈鹏,段佳忠.微创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5):727-728.

[6] 李景峰,徐振华,陈廖斌,等.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3):263-264.

[7] 管礼安,谭永超,成业东.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6,37(04):336-337.

[8] 曹兴,杨渝勇,曹国永,等.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01):25-26.

[9] 王维霖.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01):55-56.

[10] 陈诗强,熊文华,张松生,等.2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爆裂与脱位型腰椎骨折手术效果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9):923-924.

本文编辑:吴玲丽

R683.2

A

ISSN.2095-8242.2017.018.3548.02

猜你喜欢
节段脊柱外科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