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7-03-08 06:18段亚利
关键词:济源文化产业区域

段亚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河南 济源 459000)

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段亚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河南 济源 459000)

当今社会,传统工业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增长空间小,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地域特色文化价值观念和经济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根据地域特点,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弘扬地域文化,着力发展地域特色旅游产业链等四方面出发,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政府宏观作用与市场微观作用,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相互转化。

地域文化;区域经济;交融发展

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发展趋势,不断彰显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途径,可以从产品、企业、产业和地域经济四个层面来实现。结合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策划一种建立在地域特色文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该地域的文化资源要素、文化产品要素、文化生产力、文化资本、文化生活方式、品牌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精神等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区域经济做成大经济,实现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地域特色文化价值观念及经济意识

商品经济时代要求有不同于农业社会的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急需转型之时,将地域文化观念和经济意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并作为参照系理性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植根于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意识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首要之选。

地域文化的重塑首先需要从个人观念、意识地改变、更新入手。培育个人的创新精神、多重思维及相对开放的价值观念,将为地域文化的转型与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加大力度弘扬地域文化中的创业精神尤其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向“以商为本”转变。大力发展重商、亲商文化,这样有利于该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及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相对狭小,很多企业、政府和个体的关系盘根错节,中国社会典型的家族式经营、暗箱操作、人情经营等情况多有存在,这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经济要素更多的渗透进去,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增强该区域不同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其次,将产业的文化内涵融入经济运行始终,逐步发挥文化要素的潜在作用。弘扬创新文化,改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小民意识,墨守成规的习惯,鼓励广大企业经营者勇于创新、大胆改进,适度冒险,放宽眼界,将地域文化、资源推出去,扩大该区域的影响力,实现共赢。再次,弘扬合作文化,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习惯向追求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方面转变。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负面因素,无论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普通企业员工,很多个体从事企业活动的最终目的即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自私自利、投机倒把、偷懒耍滑等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除了要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之外,随着企业创新思维和活动的开展,原本一成不变的企业发展形式将会出现很大改变,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可能更需要广大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形成平等、和谐的合作文化,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和内部凝聚力。最后,树立诚信发展,诚信立企的观念。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目光短浅的企业文化通常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甚至忽视企业人脉、社会关系,唯利是图,反而在经营过程中丧失了很多潜在的机会。倡导开放的思维,推动地域文化走出地域、走出国门,促进地域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既要弘扬地域优秀的历史文化,又要创造大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主动地展示地域文化魅力,实现地域文化从静态的、封闭的文化向动态的、开放的文化转变,从而实现以地域文化促进区域经济新发展的目的。

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地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制度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归属感,进而影响企业精神文化的创建。但是,由于区域经济范围狭小,往往造成地方政府宏观干预经济行为多、市场微观经济作用小的不利情况,且这种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的惯性体制一直存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为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环境,应该及时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淡化权力思维意识对地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过度渗透,营造企业发展的相对公正、公平的制度文化环境。

地方政府应改变以往的“官本位”思想,放开手,大力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更多的在市场的指引下发展,当然政府应尊重各级创业者,出台相关政策保护纳税人的权益,重商、亲商,充分发挥制度环境的保障作用,形成区域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新发展方向。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力度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制定各项优越的制度以及平台支持,使各级创业者拥有同等的创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将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和外部企业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其次,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民众从商、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可激发民众内心的创业欲望,积极投入地域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既得到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支持,也可得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再次,将高新区作为地域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融合的试验区,利用优秀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既可避免资源的浪费,也可避免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将小范围的经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从而实现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依据地域特点,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与文化结合最直接的产物,也是最直接反映地域文化的经济形式。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有利于创造和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促进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这样既保存了传统文化产业,也可适量开发现代文化产业,促进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相生相融与良性互动。

(一)要大力发展地域的工业文化产业

例如,河南省济源市地处深山腹地,各种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因此,该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代表性,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济源的工业文化遗产,典型代表有济源特钢、济源钢厂、济源冶金化工厂等,曾对济源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期,济源也不断在引进类似双汇集团、富士康、华能沁北电厂等新型企业来发展济源的经济,但就经济发展经济,使济源的经济出现了徘徊不前的状态。因此,鉴于济源市经济发展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思维,立足于地域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对地域工业产业的文化进行重新包装、整合,真正做到既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国内外先进文化,塑造新型的区域工业文化产业。

(二)充分利用地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域的历史风韵

中国的很多城市在历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并遗存下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地域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新的追求,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及资料在人民的努力下不断被发现,为区域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整体形象的提升,各区域经济体会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素质修养,这些都将为地域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形成地域自己的知名品牌产品,成为地域的标签

比如济源特色文化即包括了山水文化、古建筑文化、济水文化、愚公精神文化、道教文化、画文化、茶文化、药文化等。根据济源市各个文化特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文化产品,并掺入高科技的元素,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倾力打造出了济源新的形象产品。

(四)利用地域特有艺术形式,发展地域文化产业链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众多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给地域的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生机。近些年,国内很多地方都致力于当地精神力量的宣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做成文化宣传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地域在国内知名度的目的。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应抓住机遇,以地域的特色乡土文化为根基,创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展示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产业。

四、弘扬地域文化,着力发展地域特色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是与文化、经济产业发展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在旅行者的旅行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全部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时无刻不在与文化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从地域文化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关系来看,具备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基础条件,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地域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地域文化产业化,更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地域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对区域文化系统优化、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各区域政府可大胆创新,大力拓宽旅游投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外商、个人等多方力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强化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相应的文化产业旅游基地。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要与区域经济体内外的其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开发,营造区域间大旅游的氛围。另一方面,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历史文化及相关的民俗活动进行深刻挖掘,塑造具备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发展具备地域特色生态文化产业与民俗文化产业。也可将自然生态文化同地域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地域独有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将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与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旅游整合,形成自然与人文互动、文化与旅游共生的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1]漆捷,李英姿.文化在地域经济中的整合功能——以山西地域经济发展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5).

[2]张卫,孙功谦.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文化协调发展需求的研究——以江苏为例[J].江海学刊,2002,(5).

[3]高波.文化成本与地点竞争优势——对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文化经济学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2).

[4]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J].经济管理,2007,(14).

[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河南省2014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13GGJS-265)

段亚利(1984-),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济源文化产业区域
分割区域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区域发展篇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