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比较研究

2017-03-08 18:11陈琪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陈琪波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比较研究

陈琪波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及其教育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比较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它们在教育时空、教育形式、教育观念上的互补关系,从而合理的创新和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适应这种新变化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载体; 现代载体; 综合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而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依据载体的性质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依据载体的状态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动态载体和静态载体;依据载体技术形态的时代发展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等。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

(一) 谈话

思想政治教育谈话载体,就是以谈话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谈话载体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一个或几个教育对象当面进行沟通交流,将需要传导的某种思想观念传导给受教育者,以帮助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形式。谈话载体的优越性在于它易于运用,并且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但谈话载体不宜运用于集体或者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就不宜运用谈话这一载体,但如果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宜于用谈话载体。谈话载体在微观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运用这种载体时教育主体要把自身的个人风范、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谈话载体的优势。

(二) 开会

思想政治教育开会载体,就是以开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开会即通过各种会议向教育对象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的的教育形式。开会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开会载体的优越性在于它具有直接性,便于在集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共识最大化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开会载体无法保证个体适用性且形式单一。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开会载体时,一定要注意会议的主体、时长、会议安排等,只有每一环节都做到位了才能发挥会议载体的实效性。

(三)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载体,就是以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理论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课程、讲座、理论宣讲等形式传达党和国家重要的理论思想、大政方针政策等内容,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属于运用理论教育这一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其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就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离不开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理论教育也有其缺陷,它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却缺乏层次性,在运用这一载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平衡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教育对象的层次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

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社会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对传统载体扬弃的基础上已经有许多新载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主要有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等。

(一) 文化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就是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说来,就是教育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教育内容融于文化建设之中,由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具有交叉性、渗透性、多样性等特征这既是使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又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因为难以控制而成为其劣势,教育主体若不能综合考量用实践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不能够很好运用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既能积极的运用已有的文化又能创造性的开发适合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文化。

(二) 活动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就是以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意识的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使教育对象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活动之中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和践行教育要求是同时进行的,这是活动载体区别于其他载体的重要特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活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它发挥的作用是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其作为载体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正是因为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多过滥等情况,而使得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活动的指导性,组织好各项教育活动;二是要增强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是为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最终目的而实现的;三是要提高活动的创造性,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就是以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简言之,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来约束教育对象的行为,以达到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生产生活积极性的目的。管理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制度化、强制性等特征,强制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载体的重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运用管理载体是发挥管理载体优势的关键,在运用管理载体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提高教育主体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只有对管理载体具有明确的认识才能自觉的将管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以使其能自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融于管理活动中。

(四) 传媒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就是以大众传媒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教育对象在广泛接收各种社会信息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传媒载体依据其使用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不同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如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包括现在兴起的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大众传媒载体具有两大优势,其一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大众传媒能够包容的信息是海量的,其受众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罗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其二,它能够较好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众传媒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及时的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大多数大众传媒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可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载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众传媒的优越性往往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传媒反映的信息是海量的,这些海量的信息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因而其对人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发挥消极的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大众传媒载体时要注意宏观管理和指导,在净化传媒环境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传媒环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由于自身的特点、运用方式和范围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功能互补关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这种功能互补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

(一) 教育时空上的互补关系

思想传统载体不论是开会、谈话、理论教育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们需要把一定的教育对象集中在同一时间、空间内进行,这种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利用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能使教育对象在接受集中式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局限在特定的时空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灵活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据网络相关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不喜欢思政理论课。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的出现,尤其是大众传媒载体的出现,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特定时空中解放出来,弥补了传统载体在这方面的缺陷。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渗透性,能够增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载体空间有多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就有多大。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与传统载体在时空上有着互补关系,我们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要注重协调搭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超越时空的更加密集的战线。

(二) 教育形式上的互补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活动形式上一般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面对面的交流,这样能使教育主体掌握大量的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对教育对象进行直接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否认面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教育对象众多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依然是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活动形式。但很显然,随着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思想状况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依靠传统载体,已然满足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的发展,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弥补了传统载体在形式上单一固定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进一步扩展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交流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活动形式。

(三) 教育观念上的互补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不仅在形式上存在着不同和互补关系,在深层次的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形成了观念上的互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者无意中占据了权威的主导作用,这样不利于深层次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相比传统载体,表现出明显的去权威性和相对隐性,弥补了传统载体在这方面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有较大的空间和更为开放的环境,任何教育对象都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深层次的思想和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在观念上存在着互补关系,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权威性,又要注意相对隐性;既要向教育对象灌注正确的思想意识,又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

不论是传统载体还是现代载体,都是为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促进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而服务的,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各自有其优势和弱点,如何扬长避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创新运用,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下面就这个问题从微观上进行两个方面的探讨。

(一) 因人而异,选择好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促进教育客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并将这些道德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最终是依靠教育客体的品德行为来检验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做到既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一定要根据教育内容,因人而异,更新观念,注重形式,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进行党的理论方针教育时,面对高层次知识分子,可以运用大众传媒,通过在期刊杂志发表论文促其在阅读研究中理解深化。面对学生群体要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大学生,相对而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够扎实,可以将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相结合综合运用,采用理论宣讲、理论研讨等为主要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导,辅之以知识竞赛等社团活动加以巩固,促进其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而针对中学生,他们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并且缺乏自觉性,在进行党的理论方针教育时要一层层深化,多半运用传统载体,通过集体开会、理论学习等方式来集中灌输,社团活动等方式则多半达不到理想效果。面对社会大众,大家的知识结构水平层次不齐,同时无法全部集中起来进行理论的学习和宣讲,就需要运用好现代载体中的大众传媒载体,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受众面广的特点以提升理论教育的效果。这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着很大的考验,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一定要考量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的特性、教育对象的特征,从而能够综合利用,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 因时而变,创造新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今时代发展极为迅速,许多新事物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孕育而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常变常新,才能实现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的双向互补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新载体的创造运用过程中,教育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能够全面深刻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既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际,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载体,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创新开发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通讯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书信、电话和手机等通讯方式,QQ、微信、微博、易信、陌陌等众多新媒体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些新媒体具有实效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将这些新媒体纳入大众传媒载体之中,并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德育小故事,故事发布后通常会在朋友圈中得到转播,在不断的转播过程中既能够发挥榜样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又能够发挥朋辈群体的影响作用,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思想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现实存在。它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和前进,必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91-94.

[6] 张园园,卢黎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理路研究[J].学术论坛,2012(1):42-45.

2017-04-18

陈琪波(1993-),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5155311306。

G641

A

1671-4733(2017)04-0018-03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