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探析

2017-03-08 18:11蒋成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园院校高职

蒋成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探析

蒋成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近几年,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深深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在校园学习的学生们也不例外;新媒体技术进入校园,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变革,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变化,生活上的便捷。但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校园生活方式有了质的不同,所以校园学生安全管理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基于此,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新媒体; 高职院校; 安全管理; 对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也成为新媒体运用与实践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应用,使得网络游戏、网络信贷、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等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对象。对于高职教育管理部门来说,更多、更高层次的校园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譬如,网络暴力、裸贷、网络各种极端言论,虚假网络信息等冲击着校园的安全管理方式,需要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意识、加强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学习困难大。由于高职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教学组织相当困难,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学生根本听不懂,由此产生畏惧心理;其次,高职学生心态不稳定,对人生前途、就业前景缺乏信心。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进入高职专科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情绪,觉得就业不如本科生优越,所以认为前途渺茫;第三,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有待提高。高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体观念淡薄,我行我素,缺乏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热情,没有集体荣誉感。此外,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是各种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二) 新媒体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等方式,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新媒体在为高职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在校园的广泛运用与传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但是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众多的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与认真思考。

1.校园网络信息存在隐患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校园网络信息化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而高职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应用系统的整合、统一门户平台的实施、数据存储中心的建立以及各种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都需要切实做好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结合硬件、软件,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 建立基于管理措施和多种技术的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确保校园信息化的各类基础设施不受来自网内和网外用户非法访问和破坏, 管理内部用户对外部资源的合法访问, 做好校园信息化的安全保卫工作。

2.学校安全思想教育缺失

安全工作是校园管理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区治安的日趋严峻、复杂,校园安全工作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密切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是其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是高职院校维护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内容不明确、没有与时俱进和方法传统流于形式等问题,各高职院校都采取许多技术与措施包括采用新媒体技术来加强校园的管理。

3.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增多

“黄金有价,生命无价”,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近几年高校各类安全事件也不断上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缺乏,所以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才能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减少不安全现象的困扰,对于完善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 主要原因

1.新媒体发展的速度超前

在新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而不单单只是信息接收的终端,但是由于网民人数的不断扩大和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新媒体也存在很多不良信息,在微博这个新媒体的媒介上,拜金主义的案例有许多。使用微博的网民不论年龄大小都能够看到一样的内容,这一现象对于价值观尚未确立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目前,信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大大超过传统媒体,但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就会面临一个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而且在有些时候,一些官方微博为了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博取关注往往会夸大事实,或是混淆观众视听,这样不实消息也就产生了,而且现在的媒体往往会运用断章取义来通过误导观众来博取关注度。

2.学校管理者安全管理思想落后

学生安全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安全管理制度部分缺失、人事配置和教育培训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带来了隐患,不利于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高职院校应该从辅导员等安全管理者的思想入手,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查找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危险源,建立完善学生安全预警机制和学生安全管理档案存储工作,为安全校园建设、减少安全隐患创设条件。

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一) 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宣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增长,其传播作用和社会影响将全面超越传统媒体。重视校园新兴媒体宣传的机构建设,有利于学校在宣传中积极探索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在新兴媒体环境下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应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运用新兴媒体的工作机制,为运用新兴媒体搞好学校宣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而有效强化新兴媒体宣传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校新媒体宣传作用,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的信息需要,强化信息引导,要将宣传工作体现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寓于信息服务之中;另一方面要研究网上舆情,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通过有效的新媒体信息引导,激发学生的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

(二) 挖掘新型安全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校可以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益智游戏中,通过一个又一个情景设置,让学生模拟紧急情况应对方法,在闯关中得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可以定期举行线上PK赛,评选出安全知识“百事通”,给予一定奖励,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安全知识的学习。同时,高校安全教育在新时期需要继续创新形式。通过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到安全知识,并转化到拍摄作品中,加深自身对于安全事件印象。微电影的方式,更贴近学生需求,可以将获奖作品在校园平台播出,起到进一步宣传作用。

(三) 将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紧密结合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在学校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学生受众,学校媒体必须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学生,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

(四) 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校治安管理的效能

可以将安全管理部门网站的网址、微博号、微信号或者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编写进手机二维码,喷涂在记事本上,名片,各种宣传标语中,提高基础工作的灵活性、机动性。另外将二维码用于学生户籍、商贸店面的出口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的管理规定、办事流程、以及准备材料等各种信息,对办事效率都是极大的提高。

[1] 邹俊.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动态预警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72.

[2] 胥青.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0):41-44

[3] 潘凌云.高校危机管理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8-41.

[4] 曹占霞.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5-26.

2017-04-15

蒋成宣(1962-),男,安徽亳州人,政工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电话:0554-6656205。

G714.4

A

1671-4733(2017)04-0037-02

猜你喜欢
校园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