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探究
——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

2017-03-08 18:1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院校

韩 瑞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探究
——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

韩 瑞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错位发展和内涵提升的迫切需要,品牌专业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这一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在引进、运行和办学效益方面转变发展思路,从师资、课程和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眼,服务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品牌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趋势。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推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塑造特色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1]。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而办学特色需要通过专业建设的特色来实现[2]。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学校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我国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以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品牌特色专业作为目标,是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手段。

一、品牌专业建设的要素

作为体现学校内涵与竞争力的品牌专业,至少需要满足有特色、高水平、富有发展前景三个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有特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既体现高等教育的特色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二是与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相比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上具有自己的特色。高职院校只有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专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规避趋同,错位发展。专业的“品牌”和商业品牌类似,不仅要有特色,还有应该具有高的质量,达到国内及国际较高水平。只有高水平的办学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得到社会、行业、企业的认可。另外,由于“人”、“才”两大显著内在特征与属性的存在,品牌专业高水平不仅体现在专业建设达到国内及国际较高水平,更在于专业育人要能实现“人”的价值性、创造性以及“才”的可塑性与可持续性,直观地体现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要求的匹配性,即输出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要更好的服务于品牌专业建设就需要以品牌专业建设的三个要素为标准,从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个方面着眼,积极引进并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

(一) 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师资团队的国际化已经成为衡量师资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本土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条件,进而引导学校在教师素质提升、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重视和投入,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改善管理方法,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和巩固中外高职教育院校或教育机构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科学规划和制定针对性明确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师资培训项目。以专业教师境外培训为例,如果没有结合专业作基础,境外院校进行的专业教师培训,往往无法在短期内切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反之如果双方基于专业共建和已有的品牌特色优势,就可以充分设计重点、强化深度、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

(二) 为课程建设树立标杆

课程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要在立足于自身实际,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更要放眼全球,借鉴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课程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则可以将国外优质课程资源,直接引进并融入课程设置及具体课程教学中,使国内教师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课程的实施,使得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全球化产业布局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区域、产业及企业要求。除此以外,中外合作办学对国际行业职业标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职业技能大赛的引进,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标杆引领”和指明发展方向。学校可以以国际行业职业标准、国际通用资格证书的要求以及国际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为指导,全面加强国内外课程资源的融合,逐步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的优秀人才。

(三) 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波及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成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重视的对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照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职业能力的人才,服务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产业转移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趋势,提高了品牌专业的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之一是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我国教育资源不足与招生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3]。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教育资源不足与招生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渐转化高水平办学与生源质量数量下降而引出的院校办学竞争矛盾,以及品牌特色专业与产业格局变化、产业人才需求之间如何高效对接的矛盾。因此,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助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助推器”“加力器”。

(一) 从以招生为导向转向以专业建设为导向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引进过程中,比较容易陷入将招生作为首要筛选条件的误区,认为招生热门的专业更有合作价值。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选择上,学校更倾向于申报贸易类、计算机类等热门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从而造成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严重趋同的现状,不利于学校的品牌引领和特色发展。

与之相反,以服务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的中外合作办学把学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发展定位作为主要考虑,优先引进国外高校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品牌专业实力和国际化水平,助力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发展。

(二) 加强内外资源融合的模式

传统上,中外合作办学往往被作为学校特殊和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主要采用外方的课程体系,中外教师分别独立承担各自课程。在这种运行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都是中方和外方资源的简单拼凑,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更无法有效服务于学校的专业建设。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要重引进,更要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将外方资源引入本校课程体系、邀请外方师资参与指导国内职业技能大赛、中外师生共同合作参加国际技能大赛、教学研讨、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中外师资和课程资源的交流和融合。以将外方资源引入本校课程体系的做法为例,学校可以借鉴外方课程和教材资源设立本校“实验课程”,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来,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境外培训,打造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三) 要有利于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以纺织专业为例,由于招生压力,许多以纺织为优势的高职院校都选择了“转行”,开发新专业,不再以纺织作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然而,我国纺织行业正处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纺织专业如果能够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资源,提高自身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便能更好的服务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另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推动资源引进和输出的更加优化,特别是积极开展境外的合作办学、产学培训等,可以为纺织专业自身赢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在规避趋同和内涵式发展成为主要趋势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要在引进、运行和办学效益三个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模式,着眼于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1] 高元龙.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的意义及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55-59.

[2] 拜五四.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及途径[J].开封大学学报,2009(2):56-58.

[3]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47-50.

2017-04-13

韩瑞(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交流、语言学。

G711

A

1671-4733(2017)04-0068-02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