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研究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17-03-08 18:1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岗位

陶 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214000)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研究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陶 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214000)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财务会计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存在课程标准面面俱到、教材大同小异、教学偏重理论等问题;结合岗位需求,制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契合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教材开发和实践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资源,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教学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与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课程在高职财务会计类各专业均是核心主干课程,其他财经商贸大类下的专业(如投资与理财、工商企业管理等)也将其确定为必修课程。各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目前财务管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课程标准参照西方财务管理理论,面面俱到,而实践中往往缩水,或是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不同方式提高学历水平,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必须考虑到高层次学习需求,本阶段所学无需面面俱到,应更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

二是市场上财务管理教材大同小异,其内容结构源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即使减少了理论概念,章节数却未减少。实践中,本课程安排教学时数约为60~80课时,往往是挑选部分章节进行教学,教材利用率低。财务管理教学重点应是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思想,理解管理层意图,能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

三是传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是按照教材内容所分章节顺序进行授课,内容偏重理论,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脱离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很难、不易理解,而学完后又会觉得没有太多用处。该课程计算公式多、分析要求高,涉及企业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生而言急需理清思路,在实践中理解巩固理论。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契合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教材开发和实践教学。财务管理教学要适应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理实一体化,强调实践运用。配套教材力求符合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突出重点内容,采用模块化编排体系,增强版面趣味性,引入短小且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助于课堂教学。

相比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导致教师备一次课可以用若干年,忽略了教学改革与创新。本研究通过课堂实践,努力打破该课程原有的理论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结构保障实践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以课程标准监督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真正培养高素质有潜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从微观上践行现代职教理念,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教学实施情况及师生具体需求,总结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课程标准。然后编写开发实用的教材,参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并将实践教学中形成的讲义、课件和案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基于以上思路,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调查研究法。深入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及欠缺内容,合理定位财务管理教学目标。

文献研究法。学习已有教材的长处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教学改革理念,对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定位。

行动研究法。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检验应用能力。

经验总结法。根据理论及实践教学成果,反馈教材合理科学性,完善教学资源。

比较研究法。调研新课标下教材使用成效,与往届教学作对比。

三、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新制定课程标准、出版教改教材、发表实践教学研究论文以及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等。

(一) 课程标准结合岗位需求

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就业导向作为培养目标,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旨在为中小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强、懂核算会管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本研究通过具体制定课程标准,以科学合理的课标指导教学改革,从微观上践行现代职教理念。

企业中除财务经理外,其他会计岗位运用财务管理知识主要在于领会管理层意图,及时报送相关分析数据。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也是会计人员提高薪金、提升岗位级别的重要依据。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度很高。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检验必须结合岗位需求。

本研究制定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项目下设置任务。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打破原来的理论章节概念,突出项目及任务,以技能要求为主。该课程标准通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使用于专业专业和审计专业。

(二) 教材体系契合新课标

编写符合教育目标,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科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为指引,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重视理论与实际融合,构建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素质体系及职业能力体系。

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是在系统研究国内外高职教育的特点、总结全国各高职院校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启动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的探索,突破注重理论体系、堆积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模块训练操作体系。围绕会计岗位工作职责,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划分具体训练操作项目,建立若干个教学子模块,形成由知识点的训练操作再到知识群的训练操作过程,最后完成知识体系的演练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建构会计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增强岗位技能服务的目标。

教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紧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会计实务和学校教育、培训的需要,采用模块化编排体系,着重阐述了企业资金筹集、投资、营运、分配以及财务分析考核等方面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符合高职教育“理论适用、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教材排版活泼,以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编写,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与需求,提出思考问题并给出提示,配以留白反映学生思考过程,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 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

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财务管理的知识要求更注重分析与决策,模拟场景更综合。要从案例入手,设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提取知识点,展开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如“云桌面实训室” “课堂派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习的互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交互统一。通过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通过直接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同伴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在课中师生共同探究与合作,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1] 李雪婷.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4):428,451.

[2] 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57-58.

[3] 廖果平,赵红梅,王卫星.基于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教材改革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79.

[4] 金颖.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基于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5):120-124.

[5] 江景.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材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7-29.

2017-03-30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D/2014/023)

陶红(1975-),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电话:18251548105。

F275-4;G714

A

1671-4733(2017)04-0070-0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岗位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