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旅游专业的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08 18:1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人才

高 雅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81)

基于高职旅游专业的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研究

高 雅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81)

通过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女性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提高对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的重视,有利于提升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特色化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旅游专业; 应用型; 女性人才

一、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高职旅游教育不断发展。在全国,高职类学校的旅游专业在校生规模、招生数量、毕业生人数等指标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目前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女性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色教学却很少。女学生的性别特征、女学生的社会性特征、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构成了高职旅游专业女性教育特殊性的基础。面对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迅猛态势,现代高职旅游专业要想占得一席之地,需要积极探索出适应女性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和方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旅游专业已经开始尝试新的适应女性旅游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并积极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改革“2 + 1”的实施相结合,积极与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深度合作,并且学校与企业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如CBE模式、四轮驱动型,订单式,但在研究方式上,不同专家学者采取不同研究方式,大多数采取方式是描述性,解析性及其定性分析等等,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对高职旅游专业女性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深入详尽的研究。

二、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旅游专业女性人才的培养重数量轻质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国家办学力量外,还有民办高职学校,这些高职类学校对旅游专业进行大力招生,并且盲目追求招生的数量,重视学校的学费收入,忽视旅游教学质量。从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上看,虽然取得了很多进步的成绩,但是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过分重视数量的发展,忽视学校自身教学质量,偏离了“内涵式”健康发展道路。其中,高职旅游学校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做好教育细分,忽视女性旅游教育的特殊发展需要。

(二)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其培养目标极其重要。培养模式的构建方向取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既决定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就应用型旅游专业而言,基于对培养目标字面的认识,学校只是把该校的旅游教育培养目标笼统定位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这种培养目标虽然突出了职业教育应用型的特点,但是对旅游教育规律和旅游职业的认识却是浅显的。

(三) 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

各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雷同,而且对于女性课程不够重视,缺少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课课程模式基本沿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保守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不适应实践意义明显的高职旅游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和办学特色,对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过于重视,轻视了对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并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特色。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盲目追求“大且全”,什么科目都想涉及,什么都想包含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课程的层次划分不清,并没有突出重点且缺少特色,缺少针对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培养课程。

(四) 教师队伍的实践经历欠缺及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旅游专业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旅游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及旅游实践案例带入课堂当中,这样也就无法及时对专业实践知识进行补充。学校过分重视教师的职称、科研成果,而将某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拒之门外。有留学经历的和出国进修的旅游专业老师相对较少,一般都是国内高校毕业的老师,并且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也不是很高。旅游业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非常有必要,与世界旅游业接轨,了解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旅游信息能够为女性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养分。旅游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高职旅游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策略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确立既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而且要以发展性思维兼顾到旅游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而且不能忽视增加和拓展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组织旅游项目和经营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打造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校的旅游专业学生多数是女性,所以对于女性人才培养,更要细分明确,要充分考虑女性的特点,要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 注重学生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

学生的高职旅游教育成长阶段对于其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的特征来精心设计教学并巧用教学方法。设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课程,注重对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培养。旅游专业属于文科性质的专业,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多以文科性质的女学生为主,所以在教学方面可以偏重一些文科思维的课程,有侧重的教学。并增设有助于高职旅游专业女性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并有利于未来发展。针对女性的独特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并结合旅游的实践应用性开设女性旅游服务心理学,重点是为学生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以及对以后的就业等问题进行开导,努力培养女性人才的正能量的价值观,客观真实的认识自己,从而走好以后的职业和人生之路。

(三) 建立有保障的校企合作关系

对于培养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旅游教育而言,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之路。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就要在制定教材与实训方面与企业进行密切沟通,认真考虑企业的真正需要来培养人才。通过合作企业带来的反馈和有意义的经验,来进一步修订教材,并且对于女性旅游教育要有所侧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对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融入双方的对于培养人才的精华内容。实训基地也一定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可以设在校内也可以是企业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需要一定保障才能保证顺利进行,所以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很有必要。第一,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保证。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由院校、企业、政府三方派出人员,共同负责监督和考核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协调各方的关系;第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只有双方都在一个利益链条时,合作才会更加紧密。对于校企双方人员实施奖励制度,与职称评聘、岗位评聘、经济利益等挂钩,激励双方人员加强合作关系。对于企业,学校可以优先输送给合作企业紧缺的人才,解决人才紧缺的困境。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气氛才能保证合作的进行,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四) 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理论与实践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女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有实践经验做升华。在旅游实践中,需要教师确切了解女性从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然后带入教学中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培养。在旅游院校中,多给予教师更多的出国进修的机会,让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近的动态融入到国内旅游专业的女性人才的培养当中。在教师招聘方面,学校尽量聘任有留学经历的相关旅游教师任教,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并且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 重视对旅游院校女性人才的整体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于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相当有必要。学校不仅有义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有义务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才”。所谓的“人才”不光是专业过硬,也是一个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合格的人。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素质全面均衡的人才,在旅游行业中,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显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校的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去影响并感染学生,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

[1] 李雪.旅游高等教育下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37-38.

[2] 谷慧敏.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9):22-29.

[3] 杨琳.人格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77-80.

2017-03-30

高雅(1992-),女,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电话:13889553211。

G710

A

1671-4733(2017)04-0086-0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