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
——师生之间的“复杂对话”

2017-03-08 18:11孙世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复杂性个性化教育

孙世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南京210023)

个性化教学
——师生之间的“复杂对话”

孙世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南京210023)

在复杂性理论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个性化教学是对教学复杂性的诠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重新认定自己的角色、实现教学改革的务实性和教学辅助手段的与时俱进性。

个性化教学; 教育; 复杂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展望学校教育的新前景是一项困难而复杂的尝试。对崭新教育愿景的展望要求我们不仅能够批判性地质疑自身的教育经历,而且还能质疑当前的教育实践、各种约束因素、局限性及我们自己关于教学的观念等。霍金认为21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复杂性科学、理论并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它分散在许多学科之中。对教育世界的复杂性问题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专门的学术组织。国内教育学界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逐步运用复杂性理论反思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的[1]。在复杂视角下,教育功能、教育的实践操作较之于简单教育的传统都会有质的不同,表现出对简单教育的超越[2]。

一、教学对象和教学实践的复杂性

(一)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高度自组织、内随机的教育对象的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不可量化性、模糊性、混沌性、个别化、主观性和不可逆性,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和有意识学习相结合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个体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学习过程[1]。因此从教与学的差异性出发,教是旨在促进学的一种复杂的交流方式。虽然教的目的在于通过精心的干扰来改变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目的总是会圆满完成。这一目的的达成完全有赖于学习者本人。卢曼认为:系统是自创生性的,即封闭与自我指涉的[3]。学习者由于自己在学习之前的经验、知识、兴趣、需要与价值的不同,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一个封闭与自我指涉的自创生性系统,所以知识对于每个个体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 教学实践的复杂性

从复杂性观点来看,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对立,究其原因是人们的简单性思维模式、线性的研究取向在作祟,错把自在的世界当作自为的世界,以为只要把握深埋在现象界之下的理念和结构,便可指导、控制、预测教育实践。实践总是通过可选择的策略、通过对时间的控制来达到实践者所谋划的结果,以此来巩固和提升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4]。对于教学实践而言,就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的行动所引发的教育事件,总体化、模式化的理解必然会肢解鲜活的教学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异常复杂多变的,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多元性、习得性、偶然性等特征。首先,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师、学生其本身因遗传、环境、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灯因素的影响,都有其本身的复杂性,同时又构成了其关系的复杂性;其次,教学实践主体的复杂性也直接导致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必须把教育实践过程中局部的复杂多变性与整体的相对稳定性统一起来,不用寥寥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所谓的“规则”去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

二、个性化教学是对教学复杂性的诠释

在最近几十年里,系统理论已经成为理解与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一颗闪亮新星,而这些教育问题则以复杂性、混沌、不可预测性、难以预料的结果、个体性、多元性与自反性为特征[3]。复杂性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路在教育界的引入不只是在研究方法上,而且在认识论、思维方式上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明确的思维路径和认识路径。复杂理论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话语,具有相互关联性与各种可能性。学习生成于非线性模式之中,既各不相同,又有交汇之处。学习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并不能简单地把对信息的理解引入学生的认知之中。每个学生对教师传递交流过来的信息的理解,是学生个人选择的结果。同样,教师对学生言语的理解也是其个人的选择。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用千篇一律的规则去约束不同个性的学生,让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每个学校、每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整体推进教学的最优化。

(一) 个性化教学诠释了复杂性理论“多样性统一”的教育规律

教育既不是没有统一规定性的任意变化的主观存在,也不是只有一种规定性的永恒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教育主体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观和理想的合理性建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5]。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情境中教育如何发展则是由人主动建构的。个性化教学以形成学校鲜明的个性和促进人的充分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不能用统一的规律或规范原则来封闭操作教育教学整个过程。

(二) 个性化教学诠释了复杂性理论教育的文化性、价值性、境域性特征

教育活动不是冰冷的关于教育规律、方法、原理和规则的说明,而是个体之间的情感共融、精神交往的过程。复杂性教育视角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某种价值取向、受环境地域和传统影响的生动而具体存在的个体。个性化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一特点,尊重多元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超越简单教育强烈的控制性和对个体的压制,使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向自主、主动和自由发展迈进。

三、个性化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认定

在传统认识上,教师的任务就是使自己能够被学生理解,并且确保自己最后能够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如果同学们理解了老师讲授的内容,那么授课任务被认为是成功的。而实际上,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一一对应的关系及自身的复杂性及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的影响,主体之间要达成共识、相互理解,既有赖于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价值取向、语言环境,又有赖于主体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主体自主性的大小、主体自由程度的高低等因素,因此能否达成共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试图通过发展出能更加打动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不见得能真的建立起教学意图与其结果之间的牢固联系。因此,在复杂性理论的视角下,教师不再是通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来教,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学生而不是塑造学生,让学生在复杂的知识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探究者。

(二) 教学改革的务实性

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途径,教学改革的务实性与否直接决定个性化教学的实际实施力度。在个性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必须突出能力目标,必须以项目任务为课程的主要载体,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必须是课程教学的主体。目前,在教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网络课程建设似乎是大趋势。然而在网络课程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有些学校和学科为了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不注重效果,好像只要网络课程建好了,改革的目标就达到了。其次,由于受网速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网络课程教学和作业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使用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学改革不能盲目的追风,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长处,确定了改革目标,踏踏实实的把事做好,才能最终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三) 辅助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性

个性化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有外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辅助教学手段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且是更多地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成为会话交流及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还应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辅助手段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艺术表现能力的强弱。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1]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关照下的教育之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 余洁(译).混沌、复杂性、课程与文化一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尔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43.

[5] 郝文武.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J].教育研究,2004(2):22.

2017-03-24

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复杂性理论启示下的高职教育教学个性化诉求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880031)

孙世娟(198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电话:13951820695。

G622;G642

A

1671-4733(2017)04-0088-02

猜你喜欢
复杂性个性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