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与对策

2017-03-08 18:11刘河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刘河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与对策

刘河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可以促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供给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进一步促进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实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最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仍然突出,存在显著的供给不足问题。因此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村的公共文化供给矛盾尤其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完善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根据国外需求层次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居民对体育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这一历史阶段,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举措,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距。

二、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和器材等基础设施普遍供给不足

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是开展正常体育活动的基础,是满足人们体育需要的硬件条件。同时体育场地和器材等基础设施也是衡量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村的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材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的便是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的供给,没有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无法培养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农村体育活动开展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农村中小学等机构的公共体育设施大都不对外开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场地与器材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问题。

(二)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组织服务供给普遍不足

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可以激发农村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完善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有利于使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但是从全国农村体育组织服务供给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尚未成立体育健身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个人自由组织为主。根据有关调查统计,农村很多村民支持成立体育健身组织,但是各级政府没有重视起来,村民委员会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初步建立的体育基础设施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 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体育活动服务供给

体育活动服务供给也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面健身提出以来,我国体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扩大,但是显现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城市体育活动与农村体育活动发展严重不均衡。城市体育人口明显多于农村,且农村体育活动形式相对单调,以散步、跑步等为主,城市的体育活动内容则丰富多彩,篮球、足球、舞蹈等很受欢迎。根据有关调查,大多数农村没有组织过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且体育活动及比赛很受限制,以农村中小学生为参与主体。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农村的体育活动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没有挖掘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开展参与度高的多样化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

(四) 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体育指导服务供给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群众体育薄弱的有效途径便是大幅度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我国农村体育活动公共服务供给中,体育指导员供给基本处于空白。大多数经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指导员选择生活条件较好的城市工作,去农村工作的体育指导员屈指可数,这使得我国农村居民的指导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没有体育指导服务供给,农民自行很难正确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影响他们体育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缺乏体育指导服务会造成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问题,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再加上农村大多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体育场地和器材常年无人使用和管理,使已建立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寿命减短。

(五) 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体育信息服务供给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体育信息服务供给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都是体育信息服务载体。但是我国农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体育信息服务供给形式有限,大多以电视广播为主,农村居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体育信息服务供给,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居民很难接受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运动专项知识,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农民无法感受到体育活动的精神与魅力。

三、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对策

(一)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体育活动开展创造物质基础

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影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首要因素便是农村的经济状况。各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村居民体育积极性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来说,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体育活动是一种奢侈,建立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农民只有在满足生理需要之后,才会寻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此,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将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满足农民体育生活的需求。

(二) 强化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水平有限,因此要想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加大农村体育公共财政投入,同时社会各界人士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大批资金支持的同时,拓宽有关资金来源渠道;其次,农村企业、有关社会团体等要积极资助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村民居委会应当号召农村居民按照家庭经济状况自发捐助。另外,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设施已初步建立,在保证校园正常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应当将其面向村民开放,缓解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 建立民间体育组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民间体育组织。具体而言,笔者建议可以采取村民委员会成立体育活动部门的形式,专门负责组织、管理以及宣传体育活动,这样便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满足农民需求的体育组织。农村建立起体育组织后,体育组织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体育特色,开展农民参与度高的、开展难度低的特色体育活动,比如扭秧歌等。

(四) 培养、引进农村体育指导员,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体育信息服务

我国政府应当提高在农村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待遇,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去农村工作。同时政府可以选拔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对其开展相应的体育指导员培训,将其培训成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另一方面,农村应当建立多种形式的体育信息服务供给。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印发体育宣传小册子或者报刊等形式,与电视体育信息服务协同起来,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热情与体育素养。

四、结语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并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在基础设施、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均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深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改革,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的体育健身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葛小军,成英,沈克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7-12.

[2] 唐雪秋,关阳宇,陆元兆,金羽西.壮族聚居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研究——以崇左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7-89.

[3] 姚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限性与有效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1):7-15,22.

2017-03-25

刘河杉(1985-),女,河南信阳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学,电话:13233770018。

G812.42

A

1671-4733(2017)04-0127-02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