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对《玄怪录·续玄怪录》的影响

2017-03-08 18:11潘虹妃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老儒家思想儒家

潘虹妃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650500)

论儒家对《玄怪录·续玄怪录》的影响

潘虹妃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650500)

大多学者专注于研究释家、道家以及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极少涉及儒家;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思想,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备受统治者的推崇;历代文人士大夫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中国古代文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经汉魏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必然显露着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子;以《玄怪录·续玄怪录》为文本,窥探儒家思想对《玄怪录·续玄怪录》的影响。

儒家思想; 《玄怪录·续玄怪录》; 仁义道德

儒家的思想文化构建了一个涵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的完整思想体系。儒家主张“仁者爱人”的仁义思想,提倡孝道,强调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等。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对封建社会时期人民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创立了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制度,把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文人仕子亦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对象。可以说儒家思想在唐朝时期受到全社会的推崇与发扬。这一时期牛僧孺、李复言所创作的唐传奇小说《玄怪录·续玄怪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玄怪录·续玄怪录》人物塑造的影响

小说不同于散文,散文能够铺张扬厉地阐述某种思想,小说则是以故事情节发展为主要内容,注重审美理想的表达。但是小说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描写过程间接地表达作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说过:“中国古代的文学家都是在以儒家为思想为主的传统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作家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的共同心态。” 牛僧孺、李复言亦是在儒家思想文化下熏陶出来的古文小说作家,他们所著的小说必要也充斥着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子。我们且看《凉国武公李愬》一文,文中有言“凉武公以殊勋之子,将元和之兵,擒蔡破郓;数年攻战,收城下壁,皆以仁恕为先,未尝枉煞一人。诚信遇物,发于深恳。” 故事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个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安邦治郭城、仁爱宽恕、爱民如子、诚信待人的凉武公形象。这一光辉形象可谓是深得民心,受到人民的爱戴。正因如此,凉武公“自北登天津桥,季武为导,因入憩天宫寺。” 而后升为仙人,当时人们都觉得正是他“仁恕端悫之心,固合于道” 所以升为上仙。可见李复言在塑造凉武公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宣扬了仁爱宽恕、诚信待人的儒家美德。

孔门七十二贤中有如颜渊这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的贤才。《韦令公皋》中亦塑造了一位犹如颜渊一样贤明通达的妇人,韦高之妻张氏。初韦皋无任何官职,时入幕廷常郁郁不得志。篇中有云:“其妻尤甚悯之,曰:“男儿固有四方志,大丈夫何处不安?今厌贱如此而不知,欢然度日,奇哉!推故舞人,岂公之乐?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箪食瓢饮,亦君之食,何必忍愧强安,为有血气者所笑。” 一位妇人能有如此觉悟,说出此番话来,着实叫人惊叹赞扬。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不仅描写了凉武公这样文武双全、贤德仁恕的人物,还有正直贤明的忠臣董慎。儒家认为臣子对君王的忠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贤臣标准,正所谓“君为臣纲”。董慎就是这样一个直言进谏的忠臣,文中有载“随大业元年,充州佐史董慎,性公直,明法理,自都督以下,用法有不直,必犯颜而谏之。虽加谴责,亦不惧,必俟刑正而后退。” 刚正不阿,直言进谏的贤臣董慎形象可以说是牛僧孺期望的。牛僧孺出身于陇右的豪门望族,他曾向韩愈、柳宗元学习诗文,一生经历八朝,官至副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小说家。他所处的时代国力衰敝,百姓困苦,官宦专权,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持身严谨,清廉自律,正派自重。身为体制内高官的牛僧孺,期盼一个明君贤臣的朝廷,让国家强盛,百姓安生。牛僧孺在《吴全素》一篇中借一则冥使误勾吴全素魂魄,送其还阳的故事,揭露阴间狱吏的徇私枉法,以此窥见现实世界的贪官污吏,徇私枉法、贪污行贿的丑陋行径。吴全素者本是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一日被冥使带到冥府,经判官查验发现拘入阴曹的吴全素是冥使误拘后,几经查验得知全素还有三年阳寿未尽时竟然漫不经心地说:“入世三年,才同瞬息,且无荣禄,何必却回!” 恭履儒道的吴全素苦苦哀求,才允还阳。在还阳路上,又被二使威胁索贿,如此几番才返回阳间。阴司冥使玩忽职守,敲诈勒索皆是如此,那么阳间更甚,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牛僧孺通过小说中各类人物的塑造表达出,内心对官场污浊的失望;对贤德之士的渴望。不怪乎鲁迅先生会发出“选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的高评。

二、儒家思想对《玄怪录》内容的影响

(一) 提倡孝道

《论语·学而》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根据儒家的“孝道”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汉朝独尊儒术之后便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根本,汉代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孝廉便是其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孝顺亲长成为选拔人才时必须要考察的美德。儒家的“孝道”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玄怪录·续玄怪录》更是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关于“孝”的故事,如《杨敬真》一篇。杨敬真者,虢州阌乡县长寿乡天仙村田家女,十八岁嫁于同村的王清,王清家贫苦,以耕田为主业,杨敬真没有半点嫌弃,跟着王清勤勤恳恳的务农。文中有言:敬真“性沉静,不好戏笑。有暇,必洒扫静室,闭门闲居。” 这为杨敬真日后的升仙埋下了伏笔。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夜,有天乐从西而来,随之芳香弥漫十里之地待天乐渐渐消失,杨敬真便如蝉蜕一般不见了。家人远近寻访皆无杨敬真的踪迹,正在大家着急之时,杨敬真忽然出现在她房里,敬真给家人一一解释升仙的过程,可是在杨敬真升为上仙,安置她在蓬莱华苑之后,她拒绝了这次升仙的机会,原因“王清父年高,无人侍养,请回侍其残年,王父去世,然后从命,诚不忍得乐而忘王父也。” 仙伯听后对敬真赞赏有佳,遂送其还家。在仙界琼楼玉宇,华冠贵服,云游享乐面前,杨敬真毅然选择返回人间奉养亲老,可见“孝”之重要。

《杨敬真》这一则故事,从正面的角度来写“孝”的观念,还有一些则从侧面来凸显“孝”这一文化内涵。《张老》一篇虽未有直面言及孝顺亲老,但是许多情节中皆可显现男女主角的孝心。张老是扬州六合菜园种菜的,偶闻得他的邻居韦恕为其的大女儿求取女婿,便与媒人自荐做韦家女婿。韦家大女儿年轻貌美,张老一个种菜的老头怎么配的上韦家大女儿!但是几经波折这一门亲事还是成了。虽说成亲后两人矜矜业业、不废园业,亲戚邻里依然讨厌他们,亲戚便对韦恕说“让你的大女儿嫁给种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是这样,不如让他们去远一点的地方住,不要在眼前,看着心烦。” 韦恕赞同这样的做法,便把这个请求告诉张老,张老听后很生气,说道:“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 这一句话足以证明,张老忍气吐生一直住在韦恕的隔壁,一是怕去远了韦恕想念大女儿;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有什么急事时能有个帮衬。但是韦恕却要驱其远去,张老也只好顺应韦恕的要求,并且告诉他要去的地方以后才能探望他的大女儿。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张老的行事方式都遵从儒家“孝道”,做的每一件事都为他妻子的亲人考虑。作为神仙都如此有孝心,人更是应该孝顺好自家亲老。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作者在许多故事情节中注入“孝”情节因素,可见作者对儒家的“孝道”有很高的认同,并且通过故事内容来点明“孝道”的重要性,提倡发扬孝道。

(二)弘扬仁义道德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在《论语》中提到“仁”这一字前后有一百零九处之多。《玄怪录》虽是与神、鬼、妖魔有关的唐传奇小说,文中多处描写都涉及“仁爱”思想。且看上文提到的凉武公李愬就是一位极具“仁爱”精神的人物,也因其仁恕端悫之心幸而升为上仙。再如《张老》一篇,上文所提到张老被韦恕驱逐远去,虽说张老一心为岳父韦恕着想,但韦恕还是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女儿跟一个老头在一起。张老并没有因此怨恨岳父,还多次出资相助:第一次韦恕想念大女儿令其兄长去寻,在天坛山南边寻到张老后,方得知张老乃山中仙人,还赠与兄长二十镒钱补贴家用;第二次又以张老赠与的信物席帽,于扬州北邸卖药老王家取得一千万贯;第三次兄长义方游扬州时,偶遇张老的昆仑奴予其十斤金。张老被岳父嫌弃驱逐,并未因此憎恶岳父,在远行之后数年多次相助岳父家摆脱经济困难,实为“仁爱”之行,若非“仁爱”之心,怎能不计前嫌,巨资相助于岳父。“仁爱”可以说是成仙或是仙人都要具备的一种精神。

神仙有“仁”,世人行“义”。《郭代公》一篇讲述了代国公郭元振宅中杀妖的仁义之行。开元中年郭元振参加殿试,没有中第。从山西到汾州的路上,由于夜里阴晦昏暗迷失了道路,看到很远的地方有灯火之光,便寻光而去,走了七八里便看到一座门宇雄伟的屋宅。进去之后灯火辉煌像是有人在办喜事,但四周又悄无一人,这时忽闻有女子哭声遂前往探寻,得知此座祠堂供奉的乌将军,每年都要村子选出一个美丽的处子献给他作配偶。这名女子因乡人贿赂她的父亲,将他锁在屋中供奉给乌将军。见义勇为、宅心仁厚的郭元振决心救出这名女子。二更时分乌将军到来后,郭元振先与他交好,乘其不备斩下他的手腕,乌将军失声而逃。第二天郭元振将斩下的手腕给乡亲们看,居然是只猪蹄,众人寻血而行发现原来乌将军是头猪妖。村人都很感谢郭元振,被救女子亦是感念郭元振言曰:“今者贪钱五十万,以嫁妖兽,忍锁而去,岂人所宜?若非郭公之仁勇,宁有今日。是妾死于父母,而生于郭公也。” 这则故事有心肠歹毒,贪念钱财的父母也有仁勇行义、不慕钱财的郭元振,女子父母更是衬托了郭元振的高大形象。作者为这些仁义之士扬名的同时亦弘扬了儒家“仁义”的思想。

(三) 强调诚信待人

儒家“五常”乃仁、义、礼、智、信。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所谓“信”,即诚信。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玄怪录》中多处涉及“信”这一概念。上文提及《张老》一篇中菜农张老,因听得邻居韦恕为其大女儿谋亲事,多次请求媒媪帮他到韦家说亲。文中有载:媒媪不得已,冒责而入言之。韦氏大怒曰:“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耶?”媪曰:“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意。”韦怒曰:“为吾报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则可。”媪出以告,张老乃曰:“诺。”未几,车载纳于韦氏。诸韦惊曰:“前言戏之耳,且此翁为园,何以致此?无度其必无而言之。今不移时而钱,当如之何?”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遂许之。

韦恕对张老问亲之事甚是愤怒,本想张老一菜农,家境贫寒,拿不出聘礼,便戏言说张老能拿出五百缗铜钱就让女儿嫁给他。不出片刻功夫张老拿出五百缗交给韦氏。这让韦氏惊吓到了,话也说了,钱张老也拿出来了,韦恕就要兑现承诺。在韦家上下都悔恨莫及时,韦家大女儿欣然接受了这门亲事,并且没有一丝埋怨,可见韦家大女儿是一位诚实守信,贤明通达的女子。也许正是因为她这样美好的品质,才能与张老成婚,并且成为仙人与张老一起到仙界过悠游闲适的生活。文中虽没有直接描写韦氏长女飞升成仙,但是从一个侧面证明韦氏长女已经成仙。韦兄初到天坛寻他妹妹时,在府上小住了一日,第二天“张老与妻(韦氏长女)见韦(韦兄)曰:‘独居太寂寞,然此神仙之府,非俗人得游,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居,明日当奉别耳。’” 既是凡人不能久居神仙之府,韦女却自如生活在神仙之地,可见韦女已成为仙人。《凉国武公李愬》中得道成仙的李愬亦是一位诚信遇物的贤臣。再如《麒麟客》中的仙人王夐,王夐在张茂实家作佣仆时便是一位勤干无私、出于深诚的家仆。如是说来诚信在牛僧孺与李复言看来是仙家必有的品质。

《玄怪录》强调言行诚实守信,还主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且看《崔书生》一篇,此篇讲述了开元天宝中,崔书生偶遇一美艳女郎结成良缘,女郎婚后随崔书生返家拜见家中老母,女郎亦是知书达理,悉归之礼甚具。几个月后崔家人察觉女郎身有异香,此时崔母身体开始日渐衰败,崔母怀疑崔书生新娶的女郎妖美无双,必是狐媚之辈,要害她,才致她颜色衰瘁。这让女郎很伤心,决心离开崔家。之后崔书生从一识宝胡僧口中得知,女郎原是西王母第三个女儿,如若在崔家住上一年,崔家便能全家升仙而去。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崔书生不相信自己的结发之妻,与成仙之路擦肩而过。韦家长女因信守承诺、勤劳务实与张老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

三、结语

玄怪录虽是传奇小说,大都记载了关于神仙鬼怪的故事,但是文本故事中深深的烙下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以儒家遵从的思想道德为人物的核心品质,塑造了一系列仁义、贤明、孝顺的人物形象,并且文本中多处提及孝道、仁义以及诚信思想,不得不说,《玄怪录·续玄怪录》借鉴儒家的思想与理念创造了许多曲折婉转、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后世的文言小说发展奠定的基础。

参考书目:

[1]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唐)牛僧孺.玄怪录[M].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M].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唐)牛僧孺,李复言.玄怪录·续玄怪录[M].田松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On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Xuanguai Lu and the Sequel of Xuanguai Lu”

PAN Hongfei

(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

Most of scholars focus primarily o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Taoist School and Taoism on Tang Legends, and few of them study Confucianism. Confucianism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stre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Confucianism has been rewarded and respected by rulers since Emperor Han Wudi rejected all kinds of theoretical schools but Confucius. All previous scholars and officials have also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created by ancient Chinese scholars from Person and Ghost Novels of Han-wei and Six Dynasties to Tang Legends inevitably reflect a shadow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Based on the text of “Xuanguai Lu and the Sequel of Xuanguai Lu”,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Xuanguai Lu and the Sequel of Xuanguai Lu”.

confucianism; “Xuanguai Lu and the Sequel of Xuanguai Lu”; virtue and morality

2017-03-29

潘虹妃(1991-),女,贵州黔东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电话:18787083205。

I242.1

A

1671-4733(2017)04-0148-03

猜你喜欢
张老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骂鸭记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