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2017-03-11 00:35余世建朱松节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余世建,朱松节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余世建,朱松节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影响,提出要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世界,构建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营造“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为转化路径。

网络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紧迫性

1.确保高等学校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拥有蓬勃的朝气、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定的毅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正确理解和看待党和国家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正确理解和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胡锦涛同志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

2.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知识有很强的适应性,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弊端,即思想不成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想激荡,良莠不齐,给青年学生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追求进步的步伐。加强和改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3.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现实需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加强发挥其正确的引领作用,反对各种伪科学、错误的社会理论及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对我国开展“和平演变”,意图诱导我国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观念西方化,最终颠覆我社会主义大国。高等学校应竭尽所能向青年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谬论实质。正视基辛格的言论“美国对中国仍拥有外交、经济及军事优势,美国完全可以运用这些优势来塑造中国未来的角色”。[2]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需要,坚决抵制西方“和平颠覆”阴谋。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由贫穷落后、计划经济为主导的落后国逐步转变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群众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两极分化的贫富差距、医疗卫生、教育公平等问题随之凸显,使得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甚至诋毁。有人主张停止改革,倡导重回“计划经济”“人人平等”的时代。也有人认为我国应该全盘西化,全面颠覆目前的各项制度,彻底私有化,实行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的优良制度。针对以上错误观点,我们必须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向社会的准职业人——大学生阐明利弊关系,确保贯彻正确的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影响

结合中国国情,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和受众范围均受到限制,而网络技术的兴起,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带来极大的隐形障碍,应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的一般特征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对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教育略显滞后,虽然意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但是教育投入、关注度和大学生实际需要相差甚远。网络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教师非课程化、不定期的班会、班级内部新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传播,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重视程度均不够,缺乏有效引导,易导致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呈现自发式、野蛮式生长,出现两极分化现状:自制能力强、觉悟高的同学能够合理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的同学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做出有害社会、国家安全等行为,影响社会正常发展轨道。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作用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大学生中网民几乎全覆盖,网络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机遇。针对如此庞大的网络使用者,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新兴传播媒介,应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落到实处并要卓见成效。亦可通过现代网络数据分析特定学生群体理想信念现状、新老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或对历史价值判断状况,以及全校学生对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的舆情评估和走势预判等第一时间做出预案,便于积极应对。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由最初的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纸质材料宣传、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增加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多种形式,包括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媒介,调动人体各个器官官能,使枯燥乏味的理论通俗易懂,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实效性,增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因网络具有实时传输信息共享性,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基本路线介绍给学生,为大学生及时了解知识提供便利和可能。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实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网络的出现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辐射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把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形象知识,特别容易被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程度高的青年大学生所接纳。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消极效应

1.网络文化促使大学生出现淡化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苗头。“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思潮’数以百计,它们都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声势,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网络无政府主义思潮等等。”[3]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特别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识别能力差,感性思维严重,极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影响,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2.网络文化威胁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加速了各国文化间的激荡和相互吸收,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加大了我国舆论导向的控制难度,影响了意识形态安全。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大肆鼓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公然推销个人英雄主义、宗教信仰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给我国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导致青年大学生漠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危险。

3.网络文化淡化了大学生责任意识。资本主义国家标榜个人利益至上、强调自我意识,社会主义国家强调集体荣誉感、共同利益,在此两种不同思想观念指导下,出现不同的行动。网络文化背景下,社会个体拥有个人独立空间,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志安排网络发言内容。尼葛洛庞蒂曾指出:“个人不再被淹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声音。”[4](P191)大学生可利用自由而广大的空间,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导致大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逐渐丧失,个人主义抬头,给个人以后的发展带来弊端。

4.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象愈发复杂。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资讯,自由、民主、独立、开放意识不断增强,个性越来越明显。外来思潮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偶有呈现,导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不信任,漠视国家政治生活,进而发展到对社会负面新闻及突发事件感兴趣,在网络上发表不合时宜的过激言论,充当网络水军等混淆视听,做出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举动。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中渗透与转化的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显著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的体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阵地,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错误、腐朽、落后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贯彻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研究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崇高理想。网络文化的自由、虚拟等特性,导致网络文化呈现多样化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广大网络受众的思想特质、精神特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时调整网络文化前进方向,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必须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科学地分析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5]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需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对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应该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大众化等特色,不能忽视实际情况,传播教条、一成不变的僵化理论,用科学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研究现实新情况、解决现实新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创新能力”。[6]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问题,兼顾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提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增强教育的感染性和实效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向大学生系统介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确实占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便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

(三)构建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

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民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有着发自肺腑的认同感,但是随着全球村的到来,外来文化不断涌现,严重冲击着中华文化,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忽视甚至冷淡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等,严重忽视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为此,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文化资源的纸质传播方式,利用网络扩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让青年大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刻苦精神、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和国家特色,达到源于传统又不失现代特色,增强时代吸引力,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服务体系。

(四)以学生为本,营造“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

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校园文化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时刻体会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并匡正各自的行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落后的校园文化则带来负面作用。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校园整体卫生的维护、校园楼宇道路名称征集、文化墙的安排、宣传栏编写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知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学生为本,营造“润物细无声”式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而且有利于大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做到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总之,网络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异常棘手的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结合全球化背景和时代特色,总结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寻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努力建立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常态机制,确实做到让网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服务。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2]基辛格.美中若发生冲突可能重蹈“一战”覆辙[N].参考消息,1999-09-08.

[3]顾晓英.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1).

[4]〔美〕尼葛洛庞帝.胡泳,等.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5]林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

[6]岳杰勇,张银付.积极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创新[N].人民日报,2011-07-28(7).

责任编辑:魏乐娇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From an Internet Culture View

YU Shi-jian,ZHU Song-jie

(Anq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Anqing 246003,China)

The urgenc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culture is analyzed by discussing the Internet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practice of this education.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ic core valu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r to their life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It is suggested to construct an education platform for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with Internet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e an “immerging style” campus culture.

the Internet culture;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2016-10-24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项目编号:Szzgjh1-1-2016-32;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项目编号:RW-62;2016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工会重点课题:高校工会服务教职工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余世建(1983-),男,安徽滁州人,讲师,硕士,主林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朱松节(1964-),男,安徽怀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07—0133—04

G641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7.03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