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枷锁
——浅析菲利普个性缺陷形成的原因

2017-03-11 09:44吕尔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诺拉枷锁毛姆

吕尔欣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杰出作家毛姆的自传体小说。 他讲述了菲利普从一个受多种桎梏压抑的少年成长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青年的艰难历程。 回首往事,菲利普是一个精神世界受到极大压制和扭曲的人。

一、恋母情结的枷锁

菲利普对母性的爱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这是因为他生下不久,最疼爱他的母亲就死去了。 那是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当这种温柔美丽逝去后,不良的情感就被代入了。 这种不良的情感代入会有罪恶感,越是这样令人不快,菲利普越加难以自拔。 直到菲利普遇到了诺拉,她虽然其貌不扬,但她温和无私宽厚的性格,如冬日的阳光照亮了菲利普阴冷黑暗的内心。 在她的关爱之下,菲利普就像是一个青春期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舒心、放肆,一等到有了诱惑,就迅速离开诺拉。 等他再要回头的时候,诺拉已经订婚。 尽管诺拉有着母亲般的温柔,但她对待情感还是很坚定,很理性。而菲利普在情欲的枷锁中沉沦、不自立。

二、性欲的枷锁

当菲利普第一次见到米尔德丽德,尽管觉得她面有菜色,并不健康美丽,甚至还玩弄他的感情。 但他还是疯了一般迷恋上她。 他会在前一刻因为嫉妒挖苦米尔德丽德,把她气走,又会在后一刻打上昂贵的出租车去追她。 想着不好意思面对她,就跟着她走上列车。最后在下车后的一个街角拦住她。 如果不是疯狂的迷恋,没有哪个男人会这样放下尊严的。他为他的情欲纠结得寝食难安。 米尔德丽德一次次背叛他,欺骗他,甚至跟他的室友私奔……数年后,米尔德丽德在堕落中死去了,而菲利普自己又邂逅了高尚的爱情,他才真正摆脱了这种性欲的枷锁。

三、身体缺陷的枷锁

作者毛姆口吃的缺陷移植在菲利普身上就是跛足。跛足让敏感的菲利普从小就被绑在了耻辱柱上,这一状况在上学后显得尤为突出——在孩童最寻常的争执下,有同学故意逼迫他展示他的身体缺陷; 他迷恋的米尔德丽德发现无法挑逗他的时候,她就大声说着:你这个瘸子!这一种枷锁使得菲利普一直自我否定中不断进行自虐,扭曲着成长。这种肢体上的枷锁是很能产生负能量的。

四、金钱的枷锁

当菲利普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竟然非常希望自己的伯父快点死去,能够把遗产留给他。 他对金钱的渴望,对摆脱困境的渴望超越了养育之恩。 古人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只有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了,人的内心才不会困顿烦忧。

五、宗教的枷锁

菲利普的伯父及其他长辈给了他对于宗教的痴迷。 在学校的时候,校长年祈祷文都能念出"霹雳炸雷”一般地效果,这都是不是祈求上苍了,而是吓得孩子不得不屈服于宗教的淫威。这还使得他曾经在天寒地冻时每天穿睡衣祈祷。物极必反,最终又给了他摧毁以前所有信仰的由头。 宗教的枷锁在他后来接受的文明的教化下得以摆脱。

造成菲利普这些桎梏的原因在于:

1.菲利普自幼失去母亲,这使得他的情感发育极不正常。

一个有母爱呵护长大的孩子是不会这样自卑而偏执的。 不管这个孩子有没有身体缺陷,如果有母亲和呵护,母亲会告诉她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并和他共同勇敢面对世俗的眼光,让他的心灵得以正常发育。 而且一个母亲在哺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言传身教自己的处事之道,让孩子不在惧怕与陌生人交往。 菲利普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的自卑不自信,明显就是缺少母亲的指引。 此外,他与他人交往时,尤其是与米尔德里德交往时的疯狂偏执,也是与母亲的早逝分不开的。 任何一个正常的母亲,都会给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投射出正能量。

菲利普的这个经历来自于作者自身的童年生活。没有一种不幸比得到过再失去更令人沮丧的了。 而毛姆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上流社会的孤儿”,出生富裕,母亲优雅美丽又对他无比呵护,他的幼年生活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然而,正是应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老话,先是母亲死于难产,两年后父亲突然离世,还因建造豪华别墅使得每个孩子只剩下一千英镑的遗产。 这样的变故无论对什么人来说都是极难接受的,更何况敏感的毛姆。

2.在失去了父母的庇佑之后,菲利普一直处在恐慌之中,极度缺乏安全感。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安全感的建立在充足的关爱和经济基础之上。 上学的时候他时刻担心,自己的缺陷,被同学们拿拿出来嘲笑。 戈登先生又让他在课堂上,极度不自信,时时恐慌。 成年后求学的过程中,因为库,股票亏本,他又生活在极其贫困的状态之中,对于金钱的匮乏,又让他过上了极其恐惧的生活,一天只吃一顿饭,居无定所。 没有了钱,菲利普变得自私又狭隘,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枷锁呢?

这样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也是毛姆自身的写照了。 从家门口到有一队的驴提供驴奶的生活,到可怜巴巴的遗产;从父慈母爱到父母双亡。毛姆经历过的反差巨大得他实在无法继续拥有健康稳定的心态。

3. 各种思潮的影响

在离开了伯父的掌控之后,菲利普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最初他遇到的是才华横溢的克朗肖。克朗肖曾经踌躇满志,满腹豪情。但是这一切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苍白无力了——再好的才华也架不住人世的坎坷与失意对这样一个聪明人的摧残。显然,这个好友的人生定位是有问题的,他的生存模式太痛苦。菲利普很快抛弃了它。直到克朗肖死后,菲利普感受到了人生的虚无和颓废。无疑,菲利普的思想受到了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思想影响。

叔本华的思想还使得菲利普打心眼里看不起女性,她们要么是满足性欲的机器,要么是满足母爱需求的机器,或者是贪得无厌的情欲和物质需求的索取者。这些女人都是平面化的悲剧性人物,也促成了菲利普认为人生无常,只能随波逐流,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消极思想。

人性并不是本能的存在着,而是受到外在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人性的复杂性。毛姆的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他的代表作,这是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菲利普在人世沉浮中的挣扎。

在《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的生活有欢笑,也有苦涩;有不断求索的开放思想,也有颓废不羁的行为。 也许菲利普并不是一个迷人的文学形象,但是他在作者自然主义的笔调下真实而生动。 斯宾诺莎说过,"屈从于感情是人性的枷锁,而运用理智才是人性的解放。”挣脱了枷锁的菲利普展开了平实而美丽的人生画卷。

[1]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M].张柏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326,380,310,563,676.

[2]陈静. 毛姆小说的叙事方式[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

[3]侯秀杰. 缺失与拯救——试析毛姆对人性的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11) .

[4]顾弘.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题[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2) .

[5]王莎丽. 毛姆:客观人生的解构者[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

猜你喜欢
诺拉枷锁毛姆
离过婚的人,要如何放下心中『枷锁』?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现在就要 关心他们
丑角的原型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我的毛姆叔叔
命运的枷锁
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