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的家族与家庭

2017-03-21 20:06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李夫人刘贺海昏侯

晋 文

海昏侯刘贺的家族与家庭

晋 文

刘贺家族的直系出自汉武帝,其有名可考者,最早可追溯到天祖刘邦,最晚可下延到曾孙刘会邑。刘贺的祖母是汉武帝特别宠爱的李夫人,被誉为倾国倾城的“佳人”。刘贺的父亲是昌邑王刘髆。刘贺有四个姐妹,而没有同胞兄弟或异母兄弟。刘贺曾受过优良的儒学教育。张敞描述刘贺的相貌是“小目,鼻末锐卑”,但事实究竟如何还值得深究。刘贺至少娶了十六个妻妾,有三十个左右的子女,但见诸记载的却只有三子一女。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后,其嫡系子孙一直传承到东汉时期,在南昌乃至江西地区应该有很多后人。

刘贺;刘彻;李夫人;刘髆;海昏侯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使得曾经做过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广为人知。本文仅就刘贺的家族与家庭作些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指正。

一、刘贺家族的主要成员

刘贺的祖父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他的祖母就是汉武帝特别宠爱的中山(今河北定州)美女李夫人。史载李夫人“妙丽善舞”,曾被其兄音乐家李延年称为倾国倾城的“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1]3951故虽然“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2]3195,却依然受到武帝的宠爱,并生下刘贺的父亲昌邑王刘髆。除了官任协律都尉的李延年,李夫人还有两个兄弟和姐妹。其中长兄李广利,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贰师将军”,曾两次率军攻打大宛,夺得数千匹汗血马,被武帝封为“海西侯”。但他率领七万骑攻打匈奴失败,且与同乡和亲家丞相刘屈氂谋立外甥刘髆为太子事发,最后投降匈奴被灭族。而弟弟李季则可能因为年龄尚小,没有留下做官的记录。在李夫人死后,李季亦因为“奸乱后宫,广利降匈奴”[1]3956,和次兄李延年一起被武帝灭族——“久之,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诛延年兄弟宗族。”[1]3726李夫人的姐妹估计也受到了牵连。

稽诸史乘,刘髆有五个异母兄弟和众多姐妹。其中长兄刘据,亦称“卫太子”,母亲为卫皇后,七岁时被立为太子,后因巫蛊之祸而起兵,战败自杀,被谥为“戾太子”,是刘贺的大伯父。刘据共有三子一女,“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1]2747。其长子刘进,亦名“史皇孙”,乃是宣帝刘询的父亲,也是刘贺的从兄。刘髆二兄齐王刘闳,母亲为王夫人;三兄燕王刘旦、四兄广陵王刘胥,母亲为李姬;三人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四月乙巳被同日封王。刘闳在位八年,“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国绝”[2]2115。刘旦因参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最终自杀,被谥为“剌王”,史称“燕王之变”[3]。“旦立三十八年而诛,国除。”[1]2759“宣帝即位,封旦两子,庆为新昌侯,贤为安定侯,又立故太子建,是为广阳顷王。”[1]2759则刘旦共有三个儿子被史书记录,他们也都是刘贺的从兄。而刘胥亦因使女须“祝诅”昭帝与宣帝被治罪,自缢而死,被谥为“厉王”。“立六十四年而诛,国除。”[1]2762根据《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和《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并参证《汉书》卷一五下《王子侯表下》,可知刘胥至少有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即太子刘霸、朝阳侯刘圣、平曲侯刘曾、南利侯刘宝(后因杀人被夺爵)、南利侯刘昌、少子高密王刘弘、楚王刘延寿王后“弟妇”、刘董訾和刘胡生。他(她)们也都是刘贺的从兄弟或从姐妹。刘髆还有一个六弟——刘弗陵,亦即昭帝,母亲为赵婕妤,无子。至于刘髆的异母姐妹,见诸记载的则有卫长公主(亦称“当利公主”)、鄂邑盖长公主*汉制,皇帝姐妹称“长公主”,其封邑称“汤沐邑”。鄂邑盖长公主,乃昭帝姐姐,因汤沐邑封鄂邑,又嫁给盖侯王充为妻,故名。、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阳石公主和夷安公主,她们都是刘贺的姑妈。

从血缘关系说,姑且不论汉武帝的兄弟姐妹和其他旁系,刘贺共有着四个伯父、一个叔父和许多姑妈,也有着众多从兄弟和从姐妹。但就政治背景而言,刘贺却可谓势单力孤。《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上》:“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1]3951据此可证,刘贺的父亲没有同胞兄弟,很可能也没有同胞姐妹。刘贺也没有同胞兄弟和异母兄弟。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即开始推行令诸侯王分封余子为列侯的推恩令政策,所谓“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想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1]427。因此,如果刘贺有同胞兄弟或异母兄弟,按推恩令的规定即应当被封为列侯,或在刘贺被废后继任为王,但史书上却没有相关记录。如《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王(刘贺)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按:关于刘贺被赐予汤沐邑的户数,《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亦记载太后诏“赐汤沐邑二千户”,而《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则记载“予邑三千户”,“三”当为“二”之误。参见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2946、49页。,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1]2765可见刘贺亦确为刘髆独子,而仅有四个姐妹(很可能是异母姐妹)。就刘贺的外戚而言,由于被两次灭族,刘髆的母家李氏业已荡然无存。刘贺的母亲更是连名字和传闻都没有记录,可见她并非昌邑王后,而可能是刘髆的一位王姬。《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云:“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1]2768这段记载可以证之。其家庭也应该没有什么背景。所以在昭帝突然病死后,霍光才会把势单力孤的刘贺作为皇帝的理想人选,以确保自己的专权。但是刘贺却年轻气盛,也缺乏政治经验,很快便显露出夺权迹象,最终被霍光废黜,酿成个人及其家庭的悲剧。

二、刘贺的童年、教育与体貌等

由于史载阙如,刘贺的童年时期已不可详考。而根据相关史料推算,刘贺嗣位昌邑王当在其五岁左右。如《汉书》卷六《武帝纪》: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1]205;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春正月,……昌邑王髆薨”[1]211。《汉书》卷七《昭帝纪》: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太子(昭帝)即皇帝位,谒高庙”[1]217;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1]232。《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立十三年,昭帝崩。”[1]2764按武帝后元二年为公元前87年,至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及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分别是十三年和二十一年。故根据地节四年刘贺“年二十六七”的记载,以及《诸侯王表》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王贺嗣,十二年,征为昭帝后,立二十七日,以行淫乱,废归故国”[1]420,刘贺袭封昌邑王的年龄即可以推算在五岁左右。从而说明刘贺在刘髆死时才不满四岁,他应当出生于昌邑(今山东巨野),且童年失怙,主要是和母亲及姐妹生活在一起。

从少年开始,刘贺即受到优良的儒学教育。汉制,诸侯王国设太傅辅王,其中一个主要职责就是要向诸侯王传授儒学。史载昌邑国郎中令龚遂、中尉王吉也多次征引《诗经》《尚书》对刘贺予以教导和劝谏,甚至曾挑选“通经术有行义者”——郎中张安等十人“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1]3638。刘贺肯定还有许多老师,但见诸记载并有着师名和职位的,却只有传授《鲁诗》的王式。据《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记载,王式便自诉以《诗经》来日夜教诲刘贺。

王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1]3610

更有意思的是,刘贺在听到自己被废黜帝位时,还脱口而出引用《孝经》说:“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1]2646在海昏侯墓中亦出土了《论语》《礼记》《周易》等儒学经典,以及绘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和生平的器具。这些都说明刘贺确实接受过优良的儒学教育。至于他的研习程度究竟如何,能否身体力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于刘贺成年后的体貌和健康情况,史书曾留下山阳太守张敞于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九月巡视刘贺的描述:“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1]2767对这段描述,以往少有人关注,但随着海昏侯墓的发掘,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显而易见,张敞声称刘贺“为人青黑色”“少须眉”“疾痿,行步不便”,这些还好理解,因为刘贺患有风湿病和当时尚未确知的疾病,这些症状都可以说是病态。然而“小目,鼻末锐卑”却并非病态,乃是一种面相,即天然生理特征。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

首先,史载汉家皇帝一般都说其相貌堂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便多次声称刘贺的天祖(五世祖)——刘邦的相貌不凡。例如: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座。……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2]344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2]346

尽管这些说法都是要神化高祖,但他和子女长得不丑应该没有问题。加之几代美女的基因改良,刘邦的曾孙即武帝刘彻的相貌亦当比较英武,至少在普通人之上。如刘彻的来孙(五世孙)——成帝刘骜就是一位“善修容仪”、被史家赞誉为“穆穆天子之容者”[1]330。按《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毛传:“穆穆,美也。”郑笺:“穆穆乎文王,有天子之容。于美乎!”[4]可知“穆穆天子”典出“穆穆文王”,就是称赞成帝的仪容之美。而刘彻是刘贺的祖父,他所宠爱的李夫人更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他们的儿子刘髆想必不会是个丑男,刘贺的母亲也应该有一些姿色。那么刘贺又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小眼和鼻子长得很丑的男子呢?

其次,就遗传基因而言,即使有母系基因的改良,父系相貌的主要特征通常也都会稳定地世代相传。“根据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在遗传方面,绝大多数人更像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的母亲。”[5]而众所周知,刘贺家族的父系相貌特征就是所谓“隆准”,即鼻梁高直。如“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2]342。“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6]但张敞的描述却说刘贺“鼻末锐卑”,这就更加令人感到费解了。因为从“鼻末”的意思来看,不管是把它说成鼻根低平(塌鼻梁或翘鼻头),还是说成鼻尖低于鼻梁(鹰钩鼻),作为高祖来孙的刘贺的鼻子都不能被视为“隆准”。故排除刘贺的“隆准”基因已被改变的特殊情况外,其合乎逻辑的解释就只能是非生理原因。要么高祖、世祖的“隆准”异相完全是对两汉开国皇帝的神化[7],实际上刘氏家族的眼睛很小,鼻梁不高,多相貌平平;要么为了贬低和丑化刘贺,张敞对刘贺的相貌作了歪曲事实的描述(张敞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巧妙地帮助刘贺):二者必居其一。

三、刘贺家庭的主要成员及后人

关于刘贺自己的家庭,史书记载亦比较清楚。尽管其条件优越,刘贺在十几岁时就应该有了性伴侣,但他继嗣昌邑王期间却显然没有正式娶妻。《汉书》卷八《宣帝纪》载:“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巳,光奏王贺淫乱,请废。”[1]238按元平元年为公元前74年,至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前后共九个年头,由此可知是年刘贺乃十七八岁。从汉代贵族的婚姻情况看,刘贺在继嗣昭帝前是有可能娶妻的[8]。如戾太子十六岁纳史良娣,昭帝八岁立上官皇后。前揭王吉亦上疏宣帝批评说:“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1]3064但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刘贺曾立过王后的记录,而且张敞巡视昌邑,“阅(刘贺)妻子奴婢”[1]2767,一再提到“故王”如何,却没有提到“故王后”如何如何。张敞还笼统说明,刘贺“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1]2768。可见此前刘贺也确实没有立后,更不用说在被废之后再为自己举办婚礼了。刘贺是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三月被宣帝封为海昏侯的。“三月,诏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1]257而在此之前,刘贺就是一个被长期软禁的戴罪之臣。既然他在地节四年之前没有娶妻,那么同样,在地节四年到元康三年期间他也不可能娶妻。刘贺的正式娶妻,或者确立嫡夫人,应该是在元康三年被封为海昏侯之后。

刘贺的姬妾至少有十六人,在史书留下姓名的却仅有严罗紨一人。“臣敞阅至子女持辔,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前为故王妻。”[1]2768截止到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刘贺共有子女二十二人。到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在七年的时间里,他的众多妻妾应该还有子女出生。刘贺的子女实际很可能有三十人左右,至少要超过二十二人。但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却仅有三子一女,即儿子刘充国、刘奉亲、刘代宗和女儿刘持辔。如《汉书》卷八《武五子传》:“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1]2770。其中刘代宗在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被绍封为海昏侯。有趣的是,充国、奉亲和代宗的命名均表达了继承人的意思,这些名字应该都是被确定为嗣子后由朝廷重新命名的。由此亦可推论:汉代王侯的继承人很可能存在被朝廷重新赐名的惯例。另据《汉书》卷一五下《王子侯表下》:“初元三年,厘侯代宗以贺子绍封”(子栏),“原侯保世嗣”(孙栏),“侯会邑嗣,免,建武后封”(曾孙栏)[1]493。可知刘代宗死后被谥为海昏厘侯,他的儿子刘保世继承爵位;刘保世死后被谥为海昏原侯,他的儿子刘会邑继承爵位;刘会邑在王莽摄政时期被废除爵位,至东汉建立后又重新被封为海昏侯。换句话说,一直到班固撰写《元帝纪》和《王子侯表》,海昏侯的嫡系都一直在延续。至于海昏侯的旁系,则由于史载阙如,而只能寄希望于今后的考古发现了。

总之,刘贺家族的直系出自汉武帝,其有名可考者,最早可追溯到天祖刘邦,最晚可下延到曾孙刘会邑。可以毫不夸张说,在南昌乃至江西地区,刘贺都应该有很多后人。

附记:本文原题《刘贺的家族与家庭》,曾提交2016年4月16—17日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的“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司马迁.史记[M].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晋文.桑弘羊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8-260.

[4]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504.

[5]孝文.大多数人更像父亲:父系基因表达更强烈[EB/OL].(2015-03-06)[2016-01-06].http://tech.sina.com.cn/d/f/2015-03-06/doc-iawzuney0507136.shtml.

[6]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1.

[7]晋文,赵怡冰.“重瞳”记载的起源、内涵与转变——从项羽“重瞳”说起[J].中国史研究,2014(2):193-200.

[8]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21.

TheFamilyofLiuHe,theMarquisofHaihun

Jin Wen

The family of Liu He descended from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Family members with recorded names can be traced back to Liu Bang, and descend to Liu Huiyi, his great-grandson. Liu He’s grandmother was Mrs. Li, the favorite concubine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who was “a lady” with stunning beauty. Liu He’s father was Liu Bo, the Duke of Changyi. Liu He had four sisters, but no brothers. He

good Confucian education. His appearance was described as “small eyes, a hooked nose” by Zhang Chang, however, this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 Liu He at least had sixteen wives and concubines and about thirty children, among whom only three sons and one daughter were recorded. After he was entitled the Marquis of Haihun, his descendents passed down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re are many his offsprings in Nanchang and Jiangxi areas.

Liu He; Liu Che; Mrs. Li; Liu Bo; the Marquis of Haihun

2017-08-07;责任编辑:陈鸿)

晋文,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江苏文化通史(秦汉卷)”(17WMA001)。

K234.1

A

10.3969/j.issn.2095-042X.2017.06.013

猜你喜欢
李夫人刘贺海昏侯
汉武帝《李夫人歌》成因献疑
谁是对你有情的人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刘贺
——海昏侯的“Two Faces”(上)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
从西汉刘贺墓说到中国古代的金银钱币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你还敢抽吗
临终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