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历史 行走于未来
——记民革宁夏石嘴山市平罗支部

2017-03-24 02:48田艳芳
团结 2017年1期
关键词:石嘴山市民革主委

◎田艳芳

植根于历史 行走于未来
——记民革宁夏石嘴山市平罗支部

◎田艳芳

平罗县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北部,东临黄河水,西靠贺兰山,素有 “塞上小江南”之美誉。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而居。平罗县进可攻退可守,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设重兵扼守。近代以来,平罗县亦是宁夏革命的前沿阵地,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家,为平罗与宁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这其中就有宁夏民革前辈刘堂琛、高尚信、闫廷栋等人。他们亲历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也因之成为民革平罗支部的筹建者。

继承传统,续写民革事业新篇章

民革平罗支部,是宁夏民革最早成立的基层组织之一。1951年,由时任宁夏省立平罗简易师范校长高尚信和教导主任闫廷栋二人负责筹建。高、闫二人皆是19世纪30年代 “宁夏留平 (北平)学生会”成员,参与过学生会 《银光》 (后改名 《曙光》)油印刊物的创办与编辑工作。返宁后,又都进行过抗日宣传、掩护中共地下工作者等活动。据 《平罗县教育志·闫廷栋传》记载:“他被国民党宁夏和北平的统治者视为赤色分子,曾两次被捕入狱,均因无确凿证据,被营救出狱。”

平罗支部老一辈杰出的党员还有参与过和平解放平罗城、连任五届支部主委的冒良辰,18年如一日在平罗街头报栏张贴 《团结报》的闫登科,被 《宁夏日报》和宁夏电视台报道的优秀教师、后任民革石嘴山市委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委的杨启荣等。

翻过历史的一页,年轻一代党员们继承民革前辈的优良传统,续写民革事业新篇章。

赵学芝,1995年任平罗支部主委,2002年任平罗县副县长,2005年任石嘴山民政局局长,现任石嘴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石嘴山市委会主委。虽已离开平罗县多年,对于平罗支部的感情,她是最浓厚的,并一直关注着支部的发展。

杨惠娟,2005年担任平罗支部主委,现任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大副主任。2016年5月,接过主委接力棒的是平罗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樊燕。平罗县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民主党派履职的新要求新任务,双重责任压在她柔弱的肩上,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她唯一选择。

“独木不成林,党派基层工作仅靠主委的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党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2017年春节前夕,樊燕带领支部一班人行走在平罗县城一条坑洼不平的巷子。巷子太窄,照例,他们把汽车停在了巷口。很快,一行人拐进了一户人家。熟门熟路,就像回自己的家。这里,住着现已90岁的杨启荣。每逢春节、古尔邦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支委班子都会看望慰问老党员,还为年龄大的党员集体过生日。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塑造着团队的共同体意识。

其他在职党员们亦生发着勃勃生机:党员张淑琴在气象行业兢兢业业,获全国优秀气象测报员荣誉称号;马建军、景卫东、王亦东为宁夏农业、卫生、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获得所在行业全区先进工作个人荣誉称号;党员张华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成为宁夏首个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普通个体生命的升华构成历史的合力。民革平罗支部的历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民革党员传承、书写与推动的。

民革平罗支部集体为老党员过生日。

履行职能,体现参政党政治价值

作为参政党基层组织,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言献策,推动地方发展,是其政治存在的价值所在。民革平罗支部一直以来积极发挥党员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谏真言献良策,在当地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2016年,支部28名党员中担任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16人次,在平罗县各民主党派中占比最高。

一段时间以来,宁夏在各县区推行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政策,即达到一定年龄的干部由领导职务转任非领导职务,在编不在岗,达到法定的年龄再办理退休手续。该项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解决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问题,给年轻干部提供更多的选拔任用机会。但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却带来人才资源严重浪费、编制和公共财政资源利用率低下、新的人员超编、制度性吃空饷等问题。其中,仅平罗县三年间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就达207人。为此,民革平罗支部在党员王秀娟提供素材的基础上,提出了 《关于解决我区基层退二线干部问题的建议》,该建议被民革宁夏区委会作为集体提案报送自治区政协会议。建议被立案后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批示,自治区人社厅进行了重点办理。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支部经常参加活动的15名党员共撰写提交议政材料150件,人均10件、每年2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了量的堆积,民革平罗支部参政议政的 “质”得到升华:近5年,被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三级政协会议立案94件、自治区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1件、石嘴山市政协大会发言 2件、石嘴山市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 2件。仅以2016年数据为例,在政协平罗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民革平罗支部提交提案 23件,立案 11件,其中集体提案 4件,个人提案 7件,重点督办提案 1件;提交大会发言 6篇,采用4篇。

一份份建议的背后,倾注了民革党员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之情;一件件建议的办理,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采纳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议、推动地方发展的有力之举。诸如,石嘴山市餐厨垃圾得到集中处理、社会养老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幸福村庄得以规范建设,等等,都是力证。

这些建议的办理,让群众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也让民革党员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关于尽快撤销星海湖收费站的建议》一案被受理后,撤销了星海湖收费站,畅通了平罗县和大武口间的通道,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 《关于在红瑞移民新村设立银行营业网点的建议》被平罗县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推动了营业网点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参政议政的收获, “让我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让我的心灵得到抚慰,灵魂得到升华”。每逢所提建议得到解决,支部副主委王秀娟都会陶醉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

博爱牵手,扩大民革社会影响

2014年12月1日,民革中央 “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总结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民革平罗支部被评为“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优秀基层组织,是宁夏民革唯一受到表彰的基层组织。2016年9月9日, 《团结报》 “凝心聚力十三五·团结行”系列活动报道组走进平罗,对民革平罗支部 “博爱·牵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访。

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途径。红翔村,是平罗县红崖乡2008年新建的生态移民村。在这个移民村里,民革平罗支部用自己的实际帮扶行动,让来自宁夏泾源、隆德、海原、原州四个县区的移民记住了民革、熟悉了民主党派。

村民汪某某是从浙江远嫁到红翔新村的媳妇。丈夫不幸溺亡后,家中留下了有听力障碍的公公、盲人婆婆、两个智障和先天性白内障的小叔子以及年幼的女儿。面对生活剧变,她一筹莫展,既不能放弃又力不从心。民革平罗支部把她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组织党员捐款、联系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指导搭建小拱棚、联系农产品销路……通过民革的帮扶和自身努力,汪某某一家逐渐摆脱了生活困境,走上了较稳定的自我发展之路。

在民革平罗支部的扶持下,红翔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肉兔养殖基地、种苗栽培基地,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劳动就业培训工作站,75户贫困户及残疾户发展了养羊产业。

而基地的建设、合作社及产业的扶持,甚至农产品的销售,都离不开支部党员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工作支持。党员、农艺师马建军指导移民建温棚、培育种苗;党员、畜牧师吴光俊向移民讲解畜牧养殖及牲畜疾病防治技术;党员、平罗县副县长蒋新录协调组织专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动员非公企业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等等。

除集中帮扶红翔村外,民革平罗支部还借助党员资源,积极开展送医送药、文艺演出慰问、义务植树、捐赠图书校服学习用品等社会服务活动,逐步树立民革基层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

植根于历史,行走于未来。民革平罗支部66年优良传统不变,66年优良作风承继。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期待民革平罗支部的未来更精彩。

(田艳芳,民革宁夏区委会组宣处副处长/责编 卢淼)

猜你喜欢
石嘴山市民革主委
互联网+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大乱斗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履行职责当好“四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石嘴山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宁夏·石嘴山:一年一次
《民革北辰区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