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的灵光—集安高句丽王陵及壁画的文化考古

2017-03-24 17:13文/杨
艺术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王陵集安高句丽

文/杨 雷

古国的灵光—集安高句丽王陵及壁画的文化考古

文/杨 雷

中国东北的高句丽民族源于商人,是属于五帝系统的炎黄后裔,在商人入主中原建立殷商王朝时向东北方向迁徙的一支,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高句丽人的墓葬壁画中有大量的汉文化内涵。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置玄菟郡,以高句丽地为属县,以族名为县名,高句丽成为汉王朝北方少数民族子民。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称高句丽国,都纥升骨城,即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琉璃明王迁都于国内城,即吉林省集安县。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又迁都平壤城,直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国。这个存在了705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量的遗址在桓仁、集安和平壤这三都中被发现,而集安作为高句丽的都城达425年之久,因此集安的遗址是研究高句丽考古的重要资料。

一、高句丽遗迹的考古发现与集安地区的发掘和研究

高句丽遗迹的考古发现源于清光绪三年(1877),怀仁县(今辽宁桓仁县)书启关月山公余访诸野,在通沟(今吉林集安市)发现好太王碑,并且“手拓数字,分赠同好”。之后,拓工、碑贾和金石学者先后进行拓碑和调查。

光绪二十八年(1902),辑安(1965年更名为集安)设县。县令吴光国发现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征高句丽纪功刻石残部。罗振玉和王国维先后发表《好太王陵碑》和《魏毋丘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

1935年,金毓黻等人到辑安进行调查,先后考察了冉牟墓、环纹墓、五盔坟墓、三室墓、四神墓、角觝墓、舞踊墓、丸都山城及古墓群、将军坟、太王陵、好太王碑、千秋墓等,绘制草图、记录并摄影。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和学术界加深了对高句丽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关注。在集安地区,1958年,对国内城、丸都山城、好太王碑的调查实测,发现了一些建筑遗迹,包括回廊在内的四座屋宇正室和偏房,出土了一批铁器、鎏金器、陶器、砖瓦和莲花纹、兽面纹、忍冬纹瓦当。

1960年,全国开展文物普查活动,辑安县境内古遗址、城址、墓葬、碑碣石刻资料整理建档。第二年,辑安“洞沟古墓群”(包括好太王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王承礼先生带队,重点测绘了丸都山城,对五盔坟四号、五号墓及通沟十二号墓进行了正式清理、著录、测绘和壁画临摹。1963年,方起东等人清理了麻线沟一号壁画墓,出土了一批金饰、鎏金器、铁器、骨饰、釉陶灶和釉陶壶。1966年,洞沟古墓群实测和首次编号,对墓葬形制、规模、保护状况进行了著录。完成了二千分之一的洞沟古墓群分布图。

这一阶段,是高句丽研究的初始阶段,壁画石墓的渊源、形制、壁画内容、年代和分期得到了较早的研究。

1967—1979年,是一个严重受到干扰的阶段,高句丽古墓在很短的时间内动辄是174座(1968)、267座(1970)的速度发掘,却很少记录和建档,损失严重。

但是,在吉林省博物馆的带领下,长川一号壁画墓的精美壁画著录并临摹下来(1970),长川二号墓发现了莲花、王字等图案壁画,并有铁器、鎏金器、釉陶器、木器和织锦残片出土(1972)。万宝汀墓区、禹山墓区、七星山墓区和麻线沟墓区的一些墓葬也得到了发掘,除壁画和鎏金马具及饰件的发现外,国内城城垣也进行了分段试掘。

1980年后,是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空前发展阶段。集安县在全县境内进行普查工作,新发现许多遗址、城址、关隘和墓群,采集到一批文物,全县的调查也为《集安县文物志》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洞沟古墓群各墓区得以详尽调查,古墓数量、形制、规模的研究取得新成果。太王陵和将军坟等王陵更好的进行了发掘调查,好太王陵墓发现有馆床和石椁,大量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铁制武器、建筑构件及货币等文物出土。2003年,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以及10余座王陵的进一步调查清理,扩大了学术视野。

从好太王碑的发现以来的一百多年,高句丽考古成果显著。吉林省集安市围绕着国内城、丸都山城等王城及太王陵、将军坟等王陵和洞沟古墓群,展开了系统的发掘研究。同时,辽宁省桓仁县对五女山城的发掘,平壤对大城山城、安鹤宫城、清岩洞建筑群的发掘及大量遗物出土。这三都的全面考古发掘,使高句丽历史与考古形成一个整体。

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高句丽遗址研究、古城研究、古墓研究、壁画研究、好太王碑研究和各类文物研究。

在集安高句丽古墓研究中,王陵和壁画墓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进行分别介绍。

二、集安高句丽王陵及遗物

根据史料记载,高句丽705年历史中共有28位王,而高句丽民族十分重视丧葬制度,高句丽王在即位之时就开始选择墓地,修建陵墓,即使迁都别处,死后也要归葬故都墓地。若以即位择地作为墓地选址的标准,那么,高句丽第一代、第二代王葬于桓仁纥升骨城附近,第二十一代到二十七代王葬于平壤附近,末代第二十八王葬于唐朝京师,而其余从第三代王到二十代王共有18位王的陵墓在集安国内城附近。

在历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已经有13座王陵被认定。在面向鸭绿江的台地和坡地上,自东向西分布为:将军坟、临江墓、太王陵、禹山992号墓、禹山2110号墓、山城下砖厂36号墓、七星山211号墓、七星山871号墓、麻线2378号墓、千秋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626号墓、西大墓。在目前认定的这13座王陵中,只有太王陵是年代、身份具有历史和考古根据的,因此在概括王陵的特征时,太王陵可以做为一个标准。

高句丽墓葬的形制是由石墓向土墓转变的,所谓“积石为墓,列种松柏”1,而集安地区的王陵多为石墓,经历了无坛积石、有坛积石、阶坛积石墓的变化阶段,是埋葬设施最完备的墓葬。太王陵就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作为等级最高的墓葬,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如:护坟石、散水、排水沟、涵管等。

在对这些王陵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王陵的墓上残留有建筑砖瓦。如太王陵发现有一块印着“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的铭文砖,还有大量的莲花纹瓦当。瓦和瓦当的使用是有等级的,“……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2,而有瓦就意味着有建筑物,这说明王陵墓上是有建筑物的。高句丽民族在汉朝统一疆域之内,陵墓制度也因袭秦汉之制,这些建筑物应为“陵寝”的“寝”,把它作为墓主人的灵魂休憩之所,“冢上做屋,不令雨湿。”

陪葬墓和祭台是高句丽王陵的又一重要特征。在帝王陵墓的广阔的陵园里,陪葬墓、祭台、墓碑、陵墙及门垣齐备,而且还有守墓烟户(即陵户、守冢、园邑、守墓人)。高句丽早期王陵保存有原始血缘传统,族葬的表现形式首先是陪葬墓,随着王权的加强和埋葬制度的演化,祭台出现并逐渐规格化,而陵墙和陵寝建筑的出现则体现了王陵礼制的完善。另外,埋葬制度由聚群向独立发展,后来的王陵多选址高坡或台地,往往一座王陵就占据了一个高地。

遗物往往是一座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高句丽有“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3的习俗,除砖、瓦等建筑构件和铜器、铁器、金器、鎏金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之外,在高句丽王陵中,大量王族专用或与王族地位相符的遗物发掘出土,如髹漆铜镜、错金刀、鎏金冠、龙凤图案的饰件、龙形刻石、“王”字瓦纹,以及大量不同形制的金饰等。除去文献材料和墓葬遗迹,遗物对王陵的考古分期起着辅助作用,对了解高句丽民族的生活特色十分重要。

麻线2100号墓出土有髹漆铁镜。铁镜兴起于东汉至三国时期,后没落消失,这枚铁镜就具有明显时代特征。

太王陵出土有鎏金马镫。马镫是公元3世纪时由中亚传至中原和北方骑马民族的,又经鲜卑传入高句丽进而到朝鲜半岛和日本,这件马镫正是东亚地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典型器物。

瓦当在西大墓、禹山992号墓和千秋墓等都有发现,有的还有纪年文字,常见的有卷云纹瓦当、莲花纹瓦当。这种形制的瓦当始见于战国,盛行于汉魏,传入高句丽约为公元4世纪初,是陵墓的专用建筑构件。

文字砖仅在太王陵和千秋墓使用,是装饰用的模制吉语,上面提到“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铭文砖就是其中之一,千秋墓的铭文刻字为“千秋万岁永固”。这种砖在东汉时和几何纹砖、楔形砖等共同用于陵墓,晋以后衰退,而高句丽使用这种风格的装饰砖则滞后了很多年。

在太王陵,还发现有精美的马蹄形鎏金案足。在与太王陵年代(公元4世纪中期)相接近的舞踊墓的壁画中,墓主人坐在高几上,旁有放置食物的小几,几足均为马蹄形。高句丽有“食作俎几”4的习惯,太王陵的实物,证明了这种风俗深入高句丽显贵的生活之中。

集安高句丽王陵发现的遗物中,有时代风格的不止于此。特有的制作工艺、材质和造型,以及应用范畴、流传过程和渊源变迁等因素无不蕴藏着时代的信息。

三、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的分布与壁画内容

目前已经发现的高句丽壁画,主要分布在集安和平壤一带。杨泓先生在1958年《文物参考资料》第4期发表了《高句丽壁画石墓》,对高句丽壁画墓形制特点、壁画内容、渊源、分期和年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高句丽墓室壁画得到全面研究,对壁画的认识也由模糊转为清晰,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入理解。

迄今,在集安发现高句丽壁画墓20座,墨书长文墓1座。分别是角觝墓、舞踊墓、三室墓、通沟十二号墓(马槽墓)、麻线沟一号墓、禹山第1041号墓、环纹墓、王字墓、莲花墓、万宝汀墓区第1368号墓、下解放墓区第31号墓、四神墓、五盔坟四号墓、五盔坟五号墓、龟甲墓、美人墓、折天井墓、长川一号墓、长川二号墓、长川四号墓和冉牟墓(墨书题记)。这些壁画墓皆为积石墓,年代大约从公元4世纪到7世纪,包括了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

高句丽壁画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社会风俗为主,一类以四神为主,一类是以装饰图案构成。集安地区的壁画墓大体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角觝墓和舞踊墓为代表,内容描绘墓主人燕居行乐、车马待乘、山林狩猎、角觝、舞蹈等生活场面,而且藻井上绘有日月星辰、仙人骑鹤、神灵异兽等图象。中期进入繁盛发展时期,内容仍以描绘现实生活为主,但题材变得多样化,出现了佛教内容、四神纹样和图案花纹装饰,各种各样的织锦花纹是高句丽贵族华贵生活习俗的反映。晚期壁画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已很少,主要在墓室四壁依方位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

集安以社会风俗为主的壁画墓数量最多,概括如下几类:

1.宴饮。角觝墓、舞踊墓北壁均绘有夫妻妾家居宴饮图。整个画面以屋檐、梁枋、帷幔描绘出室内情景,男主人居中,一侧有两女子垂首跪坐,双手合抱胸前,朝向墓主人,应为妻妾。手持巾具的男女侍从和厨房及上菜食者表现出贵族饮食生活。

2.歌舞。高句丽“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5。壁画中反映这种场面的很多,舞踊墓就因为精彩完整的大场面舞蹈而得名。

3.百戏。长川一号墓前室北壁上部的百戏图最为精彩,以墓主人与宾客一起在树下欣赏猴戏为中心展开,围绕周围有舞轮、弄丸、车戏、顶技和马戏等。

4.角觝。角觝墓东壁绘有大幅角觝图,因此得名。角觝即摔跤,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部分,长川一号墓前室北壁和舞踊墓藻井也有类似图象。

5.出行。三室墓第一室南壁绘有完整的出行图,共十一人,有引导男侍、男主人、女主人和仆从等,有的出行图还有车辇。

6.拜佛。高句丽人信奉儒、道、佛,壁画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佛教,许多壁画中绘有莲花或莲花化生图。长川一号墓前室东壁藻井上有夫妻拜佛图,佛祖端坐于须弥座上,座中绘博山炉,左右有白狮,夫妻俯伏跪拜,四周有飞天、流云和莲花。

7.生产。壁画中的生产内容并不多,但麻线沟一号墓的干栏式建筑仓禀与今日集安附近农家的仓禀形制相同。

8.狩猎。高句丽人善于骑马射猎,狩猎对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同时又有军事训练方面的作用。因此,众多的狩猎场面出现在舞踊墓和长川一号墓等墓葬中。

9.战争。三室墓第一室北壁的攻城图极为精彩,城垣曲折,城楼高大,城内屋宇和人物都可看见,城外骑马的将军兵刃相加,战争激烈。

10.其他。夫妻对坐谈话,牛马鸡狗,树木花草,日月星辰等。

集安地区的壁画虽以上述社会风俗内容居多,表现四神内容的壁画也很精彩,尤其是后期的壁画,四神形象完整、高大,占据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五盔坟四号墓、五盔坟五号墓和四神墓是这类代表。

以装饰图案为主的壁画,形成织锦一样的效果。主要纹样有三种:第一种,以文字与花纹图案的王字墓为代表。第二种,以莲花图案的莲花墓和长川二号墓为代表。第三种,以彩色环纹图案的环纹墓为主。

集安高句丽墓室壁画经历了从4世纪至7世纪三百多年的连贯发展,深受汉晋文化的影响,内容以表现王室贵族的奢侈享乐生活为主。这些壁画也将高句丽民族和文化的独特面貌反映了出来,表现在人物服饰、坐姿、舞蹈等各个方面。这些社会经济、贵族生活、军队战争和宗教祭祀的壁画内容,是高句丽民族自身与汉文化及周围少数民族习俗相互融合的反映。

通过多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高句丽壁画研究从古墓研究中独立出来,学术文章丰富,分别对壁画内容、形式、年代、分期和分类进行研究。集安高句丽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技艺高超,又自成体系,年代连贯。除在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在敦煌之下,因此有“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之说。

高句丽以国内城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达425年之久,通过王陵和壁画展示了丰富的历史遗存。2004年7月,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将军坟更以“东方金字塔”闻名。除五女山城位于辽宁桓仁,其他古迹都在集安,因此集安是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重要地点。

1.魏存成《高句丽遗迹》,文物出版社,2003年。

2.耿铁华《高句丽考古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3.耿铁华《高句丽史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吴广孝《集安高句丽壁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5.耿铁华《高句丽好太王碑》,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

6.魏存成《高句丽渤海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

7.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集安市博物馆《集安高句丽王陵—1990~2003年集安高句丽王陵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

8.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集安高句丽墓葬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本文作者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办公室)

责编/杨元元

注释:

1西晋·陈寿《三国志·东夷传》。

2后晋·刘昫《旧唐书·高丽传》。

3西晋·陈寿《三国志·东夷传》。

4《魏书·高句丽传》。

5西晋·陈寿《三国志·东夷传》。

猜你喜欢
王陵集安高句丽
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闭幕
一士之谔谔
一士之谔谔
桂林靖江王陵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探析
一士之谔谔
集安最美 因为有你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