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地区剪纸风格现况及其现代环境适应前景分析

2017-03-25 09:04林亚杰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刻纸阜阳剪纸作品

林亚杰 王 楠

阜阳地区剪纸风格现况及其现代环境适应前景分析

林亚杰 王 楠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阜阳地区剪纸艺术由来已久 在南北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面貌。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 阜阳剪纸在传承过程中亦面临着发展与适应的问题。本课题研究通过对阜阳剪纸的现况与阜阳剪纸所处环境在现代化过程中改变因素的分析 结合阜阳剪纸在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趋势 推演阜阳剪纸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得出阜阳剪纸将向多样化、少信息化、文化表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阜阳剪纸 现代环境 适应前景 阜阳地区剪纸风格现况及其现代环境适应前景分析

一、阜阳地区剪纸剪纸艺术现况

阜阳剪纸在功能方面可分为绣样、喜花、窗花、灯花等等,在工艺手法上可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在实际考察中发现,由于制作目标和工艺上的区分,阜阳剪纸可分为:刺绣花样剪纸、装饰剪纸和装饰刻纸三类。由于三者在工艺上以及用途上的区分,使三种剪纸作品的造型语言在具有一定共同性的基础上,各具有十分明显的独特性。

1.刺绣花样剪纸

即为刺绣所做的样稿:在刺绣前,将薄纸剪成要刺绣的图案的形状,将其粘附在所需刺绣的布料上,再进行刺绣。由于刺绣花样剪纸是作为刺绣的样稿,而非最终作品,因此其通常只剪切出刺绣作品的轮廓部分,而无内部细节。从画面组织结构和画面中图形分布的密度上来看,阜阳地区所制作的样稿剪纸与以最终作品形式出现的装饰性剪纸相距甚远,其呈现出明显的适应于刺绣加工工艺的造型特点:样稿剪纸造型多由宽度约0.5厘米至2厘米的条带状结构构成,结构之间的空间部分的宽度亦多为0.5厘米至1厘米,图形中心或重要视觉中心为直径2厘米以上的平面,其中通过暗口入剪的形式区分不同色彩。这种特殊的造型手法源于刺绣工艺通过并排彩色线条进行造型的制作工艺,条状图形的宽度正好为刺绣彩线横排的部分,多出现在图案中心部分的完整平面则通过多层色彩刺绣制作。同时,样稿剪纸的尺寸亦取决于于日常使用中刺绣作品的观看距离和衣物相应结构的空间。与之相对,样稿剪纸中较少有十分纤细弯曲的曲线造型,因为相应的造型在刺绣工艺中较难以完成,且视觉效果不佳。

从造型语言来源来看,样稿剪纸的造型结构受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剪纸造型和南方剪纸造型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刺绣图案的造型,其题材多以吉祥图案、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为主。由于其工艺上的特殊性,样稿剪纸较少吸收绘画、版画等艺术的造型语言,其多以传统图案造型为基础,未见明显的写实造型案例。

2.装饰剪纸

即剪制完成后,直接装贴在门窗、灯具等地方的剪纸。按照其用途和张贴地点,可分为喜花、窗花、灯花等等。装饰剪纸作为最终张贴的作品,其作品完成度较高,画面中视觉元素和空间关系都较为完备。与另一种直接张贴的剪纸作品——装饰刻纸不同,装饰剪纸是以剪刀为工具,通过剪切创作的剪纸作品,其带有非常明显的剪刀剪制过程中,工艺限制所导致的造型特点:首先,从剪纸的轮廓造型来看,由于剪刀对纸张的剪切特性,其较容易剪裁较长较完整的线条,小半径的快速转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快速平稳的旋转纸张,裁剪难度较大。因此,剪纸的轮廓部分通常采用半径较大的曲线造型,往往不连续安排需要小半径转折的结构,或通过两次或多次剪切相互交叉而成的锯齿形态表现连续转折。其次,剪纸制作过程中,剪刀的剪切性使其不利于制作细小的自由形孔洞空间。用剪刀在纸面上制作独立于其他部分的孔洞空间,通常需采用暗口入剪、掏剪和局部折叠的方法来完成。暗口入剪,即从外部剪切进要裁剪的部分,将需要裁剪的部分裁剪镂空,在剪纸作品上留下一个可以正好重合的暗口。由于暗口对剪纸作品的强度影响较大,这种剪切手法通常不能过多过广的运用。掏剪,即用剪刀尖端插入纸张中,再通过剪刀的旋转,剪切开规整的孔洞。由于剪刀尖端大小有限和剪刀剪裁过程中旋转速度的限制,亦难以制作出较小的空间形态。局部折叠,即将剪纸在局部折叠形成双层,将需要剪裁的小空间从内部转移到边缘以便裁剪。局部折叠法剪裁独立孔洞空间较为灵活,且没有暗口等不利影响,因而其在制作小空间时运用最为广泛。由于局部折叠剪裁时,剪纸作品为双层或多层状态,因而裁剪出的空间具有对称性。再次,剪纸在裁剪过程中可以通过剪刀和纸张的连续运动,创作出连续的的重复效果,如用两次小角度交叉剪裁形成锯齿形边缘的剁剪手法。

剪纸的创作过程通常较为随意,多不预先绘制画稿,老艺人常一手持纸一手持剪,凭借自己丰富的造型积累和构图经验信手拈来,因而裁剪出的作品在形态与空间的协调性上表现得较为突出。现今亦有部分剪纸艺人为追求更为丰富的画面效果,采用预先起稿再裁剪的手法来制作剪纸作品。

3.装饰刻纸

与装饰剪纸相同,装饰刻纸亦是裁剪完成后直接运用于张贴装饰的剪纸作品,其运用范围与装饰剪纸基本相同。与一手持剪一手持纸,通过剪刀裁剪与纸张旋转裁切造型的剪纸不同,刻纸是将多层红色宣纸固定在蜡盘等稳固的工作台面上,依照底稿,用刀具切割而成。相对于在手上不停旋转剪裁,一气呵成的剪纸作品,刻纸作品由于摆脱了剪刀裁剪纸张的条件限制,且其雕刻时台面稳固,可以完整的展现整个作品画面,且刻纸作品在裁剪前通常进行精确的起稿规划,因而其作品通常更为精细,造型风格更为多样。通过对调研成果的整理和分类发现,阜阳装饰刻纸在艺术风格上十分多样,不仅仅可以模仿装饰剪纸的造型,亦能够雕刻以区域划分、填充装饰图案的南方剪纸风格作品,更有大量吸收版画等绘画艺术的造型手法,其造型风格和造型手法非常丰富多彩。

二、阜阳剪纸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运用限制

前文已经提到,阜阳剪纸的主要类型包括刺绣花样剪纸、装饰剪纸和装饰刻纸三类,由于三者在用途、工艺手法和创作过程上的不同,其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从功能上来看,除了刺绣花样剪纸依附于刺绣工艺而稍独立于视觉环境的改变的趋势之外,装饰剪纸和装饰刻纸均面对当代视觉环境与审美情趣的改变。因而阜阳剪纸的创作不能局限于保持传统,更需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作,以便适应新的视觉环境,保持阜阳剪纸的鲜活性,并取得更大的发展。

1.视觉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视觉信息量要求的改变

当今城市视觉环境中视觉信息量与传统剪纸所处的视觉环境信息量完全无法同日而语,在传统农村,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几乎不变的视觉环境,因而剪纸作为视觉环境中的重要信息源,往往需要以其明丽的色彩和生动复杂的造型来为人们提供足够的视觉信息量。在当今城市视觉环境下,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视觉信息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所能接受的数量,因而人们经常处于视觉信息量过载的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剪纸作品明丽的色彩和复杂的造型所造成的大视觉信息量和醒目的快速传达效果反而使得受众难以接受,就如同现代人对高油高糖的传统点心一样难以接受。为适应当今的视觉信息环境,扩大受众群体,阜阳剪纸造型有明确的再创作需求。

2.民俗活动的改变对阜阳剪纸发展的限制

阜阳剪纸的创作与民俗行为息息相关,其很大一部分运用都依附于相应的民俗活动。而民俗活动广泛地依附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时,民俗活动亦会明显的受到其影响。例如张贴窗花这一民俗,即受到民居建筑材料的明显影响:在传统木格窗纸为主体的窗户上,张贴红纸剪成的窗花,通过白色窗纸和窗花的色彩对比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而在现今的玻璃窗户上,窗花则会与窗外的景色产生视觉冲突,严重影响窗花的视觉效果。如今随着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和城市人口交流的频繁,农村生活环境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传统的民俗活动随着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存在相应的改变倾向,因此为了保证剪纸艺术的活态化,需要对其进行再创作以适应变化中的民俗活动,取得新的市场。

3.创作团体的专业化和艺术化对阜阳剪纸的影响

历史上,阜阳剪纸的创作具有非常明确的群众性,即剪纸由群众自行创作,即使是专业的剪纸艺人,其通常亦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创作,而非将剪纸作为其唯一的谋生手段。而现今,阜阳剪纸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专门的艺术创作,大量经过艺术学习的专业人员的投入使得阜阳剪纸艺术的风格倾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大量多层次创作者的进入使得阜阳剪纸艺术风格变得空前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来自国画、版画和其它艺术形式的造型语言纷纷运用于剪纸创作中;另一方面,专业创作者在提高剪纸艺术造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剪纸艺术的民间性和群众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阜阳剪纸对现代视觉环境的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每一门民间艺术都面临着通过再创作等手法,保持自身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同时,适应新的社会视觉环境的问题。幸运的是,在调查中发现,得益于阜阳剪纸广泛吸收各种艺术营养,风格灵活多变的优势,当今的阜阳剪纸艺术已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倾向,这些倾向使得阜阳剪纸造型得以不断的创作和改进,以适应新的视觉环境。

1.剪纸作品视觉信息量的控制

为适应当今视觉环境中较高视觉信息量所导致的视觉信息过载,一部分阜阳剪纸艺术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对自己剪纸作品中视觉信息量进行控制,这种情况在主要面对城市受众的旅游纪念品剪纸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从调查所获取的剪纸作品实例来看,现今阜阳剪纸造型对视觉信息量的控制主要采取加强剪纸中各个视觉元素的层次性的方法来加以实现。加强剪纸中各个视觉元素的层次性,即将剪纸中各个视觉元素的大小和明视距离拉开,以控制受众在观看时接受视觉信息的速度。同时,现今当地所出售的旅游剪纸纪念品多采用较大幅面的白色背板装裱,一方面使得剪纸便于携带而避免损坏,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白色背板创造出无视觉信息的空间,以进一步降低剪纸作品的视觉信息压力。

2.剪纸的艺术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在历史上,阜阳剪纸的主要创作主体为群众和民间艺人,由于剪纸作品不利于保存携带,又没有较为有效的复制手段,因而历史上阜阳剪纸的造型主要依靠民间艺术家自身的才华和敏锐的感觉创作出生动形象且极具表现力的作品,而难以通过系统学习的方法广泛吸收前人和其它艺术的成果。随着艺术教育专业人员逐渐成为剪纸艺术创作的主体,当今的阜阳剪纸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创作更为严谨,造型更为生动。同时,不同知识背景的剪纸艺术家的加入和现今图像交流的广泛与便捷也大大的丰富了阜阳剪纸造型的艺术语言。

3.剪纸的文化象征化

随着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改变,传统剪纸的审美作用和依附于民俗活动的功能性不断减小,随着近年来民间文化和民俗民族文化热炒的兴起,剪纸艺术作为文化纪念品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为此,阜阳剪纸造型现今多注重其文化代表性,大量创作采用传统剪纸造型,表现传统题材,具有极强文化指向性的剪纸作品。

4.剪纸规模的扩展

历史上阜阳剪纸的大小受到纸张、剪制工艺、张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其大小通常为10厘米至30厘米左右,其中以10厘米至20厘米最为常见。而前文已经提到,刻纸由于其可预先创作图稿,刻制过程中纸张固定于蜡盘或其它平面状态的工作台面上,不像剪纸那样受到纸张硬度的局限而难以同时操作较大的画面,这为阜阳剪纸突破传统规模限制,创作超大幅作品提供了工艺上的条件。现今,阜阳剪纸中经常出现长达近米甚至数米的巨型剪纸,这些剪纸规模宏大、画面丰富,特别适合于在较大室内空间中悬挂摆设。

三、结论

保存与发展始终是民间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得益于其历史上广泛吸收各种艺术成果的优势,面对现今社会和视觉环境的改变情况,阜阳剪纸艺术在保持对传统传承的同时,也做出明显的适应性改变,以便适应新的社会与视觉环境,保持剪纸艺术的活态化并取得更大的发展。

1 高原 华鲁辉.阜阳剪纸艺术风格及开发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4 3-10.

2 杨晓飞 马李妮.社会文化视角下美术心里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8 26-27.

3 程波涛.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主题与文化寓意[J]. 文艺研究 2012 05 23-25.

4 陈元鹏.红色剪纸的创意与实验[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16-17.

5 于娜 蒋自奎.阜阳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3 01 16-17.

6 于超.阜阳民俗剪纸艺术的造型特征分析[J].装饰 2016 65 11-13.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Paper Cutting Style in Fuyang Area and Its Prospect of Adaptation to Modern Environment

LIN Ya-jie WANG Nan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s,Mianyang 621000, China)

Paper cutting art in Fuyang are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 has a very rich and colorful appearance under the common actio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cultur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cutting in Fuyang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status and its changing factors during moderniz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ppeared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Fuyang paper-cut, the paper deduce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less informatization,cultural manifestation and large-scale.

Fuyang paper cutting; modern environment; prospect of adaption

J528.1

A

CN22-1285 2017 098-102-05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2.16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系列成果之一(sk2017A0593)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2016jyxm0348 安徽三联学院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复原与虚拟展示研究——以阜阳剪纸为例”阶段成果 zsy16002 。

林亚杰 1985- 女 安徽三联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创实验动漫教学研究。

王 楠 1982- 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画设计。

(责任编辑:姜 通)

猜你喜欢
刻纸阜阳剪纸作品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溱湖刻纸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