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区玉米发展潜力及对策

2017-03-26 08:23朱春生肖才升
作物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湖南省机械化

李 庠,戴 恺,朱春生,肖才升,龚 辉*

(1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2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旱粮体系环洞庭湖区区域试验站,常德415101)

玉米(Zea Mays L.)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也是此类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的[1],具有粮食、饲料、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是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3]。

1 玉米产业发展形势

1.1 我国玉米生产情况

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发布实施,农业部提出“关于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工作方案并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等活动,以及市场强劲需求和高价位拉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玉米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且发展势头强劲。2008~2015年是我国玉米快速发展时期,玉米种植面积从2946.7万hm2上升到3813.3万hm2,玉米总产量达到2.25亿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6.14%。2004~2015年我国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近60%,居粮食作物之首,玉米已成为我国2004年后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主力军[4]。

表1 中国2004~2015年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1.2 湖南省玉米生产情况

目前,玉米也已成为湖南第二大粮食和饲料作物,2008~2010年湖南省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呈跨越式增长[5]。从2010年到2015年湖南玉米种植趋于稳定,种植面积34万hm2左右,总产量188万t左右。

表2 湖南省2010~2015年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2 环洞庭湖区玉米快速发展的条件

2.1 自然条件适宜

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年降水量1201~1415 mm,年均气温16.5~17.0℃,区域内河网稠密,灌溉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春、夏玉米种植。玉米生长期洞庭湖区便利的灌溉条件是玉米丰产的保证。

2.2 种植结构调整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粮仓,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水稻生产高产高效,也是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快、效益好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整及植棉效益下降,棉区棉农植棉积极性大幅度下降,湖南省棉花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7.5万hm2减少到2016年的10.36万hm2。这些减少的面积大多不适合种植水稻,并且玉米对耕地水肥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14~2016年,环洞庭湖区玉米种植面积为8万hm2左右,呈逐年上升态势,2016年已占本区旱粮面积40%左右。

2.3 畜禽养殖业需求

湖南省的畜禽养殖业比较发达,草料不能满足需求。利用玉米营养生长比较旺盛,与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杂交,选育多分蘖、生长快、年刈割多次、光周期钝感、多季多年生“饲草玉米”新品种可能是今后本区玉米育种的重要创新途径[6~8]。2014年,湖南省饲料企业生产的商品饲料情况:配合饲料981万t,浓缩饲料58万t,预混合饲料66万t;全省配合饲料玉米需要量约为490万t,浓缩饲料玉米需要量约为145万t,预混合饲料玉米需要量约为412.5万t,合计全省饲料用玉米需要量为1047.5万t。而湖南省2010~2015年近5年玉米年平均总产只有约188万t,虽然湖南本地生产的玉米水分高,容易霉变,不宜用作商品饲料的生产,但绝大部分可用作农户和养殖场的自配饲料,因自配饲料使用周期短,即配即用,不影响品质,且比从外省调运玉米至少低200元/t[9]。

3 环洞庭湖玉米发展存在问题

3.1 分布零散,品种多乱

2016年,据对洞庭湖区的大通湖、澧县、汉寿、鼎城、安乡、桃源等地抽样调查,玉米分布较散,没有区域性规划,品种多而乱,均为种植户自主性选择,每个品种种植的面积很小,均不到133 hm2,而且没有本地品种。因此建立和健全本地玉米品种的资源库刻不容缓,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当家品种势在必行。

3.2 成本趋高,效益走低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红利的消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幅减少,导致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劳动力制约,耕地出现大面积的撂荒现象。同时伴随农资、种子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玉米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玉米种植效益大幅下降,本地区的玉米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玉米机械化进程,实现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3.3 科技支撑不强

3.3.1 缺乏玉米育种科技创新机制

玉米育种科技的创新基础十分薄弱。首先,科研队伍规模小,科研人员的科研经验缺乏。其次,玉米的育种对引进种质过分依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不足,科研基本保障缺乏长期性。

3.3.2 玉米种植技术集成推广有难度

环洞庭湖区作为一个新兴的玉米产区,相关的栽培技术推广相对滞后。近几年省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在安乡、临澧、桃源等地开展了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效果明显,但还不能达到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的要求。应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玉米种植农户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管理,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10]。

4 发展对策

4.1 品种筛选

(1)筛选适宜的玉米品种。根据环洞庭湖区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确定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环洞庭湖区种植模式从以往的油菜—棉花模式改为油菜—夏玉米模式,夏玉米的面积正在逐年增加,因此筛选耐旱、耐高温的夏玉米品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11]。

(2)筛选耐密植宜机收品种。农村劳动力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筛选适宜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推广和利用的都是高秆、大穗、稀植型品种,主要追求个体优势。目前宜机收品种的筛选主要在于追求群体优势,逐步提高种植密度,加大选择压力,淘汰那些对微环境敏感的基因型,鉴定出材料的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和结实特性,如空秆率、果穗的整齐度和结实率等,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稳产能力[12~14]。

4.2 栽培技术

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全程技术集成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随着本区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必定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需求,适应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必须尽快建立,包括筛选中早熟耐密抗倒宜机收品种、免耕机直播、统防统治、机收秸秆还田、防灾减灾技术等技术。同时适用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和规模化种植的管理体系的研究工作也要加快进行,为机械化生产的推行提供科技支撑。

4.3 合理布局,加大科研扶持力度

根据自然条件、人员结构以及玉米就地消费能力,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建立玉米特色性的科研基地,完善科研条件,给予稳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打造一支稳定的玉米科研队伍,进行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与示范等。大力推进玉米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着力打造玉米产业特色示范园区,引导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我省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艳霞,李旭业,王晓春,等.建国以来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165-168.

[2] 李建芬.玉米生产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0(1):10.

[3] 赵久然,王荣焕,史洁慧,等.国内外玉米动态及展望[J].作物杂志,2008(5):5-9.

[4] 赵久然,王荣焕,刘新香.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生物产业技术,2016(3):45-52.

[5] 何 超.促进湖南玉米生产的举措[J].湖南农业,2012(10):13.

[6]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等.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 姚文华,谭静,陈洪梅,等.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6,14(5):30-34.

[9] 陈旭高.2014年湖南省饲料玉米情况分析[J].湖南农业,2015(2):6-7.

[10]冯云生,王文生,王秀莲,等.临沧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0(1):23-25.

[11]邱博,罗水清,陈平平,等.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1):11-15.

[12]潘光堂,杨克诚.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J].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13]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等.高密度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变换地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3):55-59.

[14]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湖南省机械化
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分布研究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洞庭湖区温光资源条件下一季稻蓄再生稻的优势及关键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安乡县渍水冬闲田亚麻生产示范成效分析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