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优质晚籼稻‘农香24’在益阳市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3-26 08:24汪万祥陈恺林周学其蔡灿然陈丽妮
作物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益阳市晚稻大田

汪万祥,陈恺林,李 强,周学其,蔡灿然,陈丽妮,杨 涛

(1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湖南益阳413002;2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

‘农香24’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2002年以‘湘晚籼10号’与‘三和占’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稻迟熟优质香稻新品种,2008年定型,2010年在湖南省第8次优质稻评比中被评为国标一等优质稻品种。201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香24’自2013年在益阳市试种,2014~2015年进行示范种植,201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耐肥抗倒、熟期适中、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13年,‘农香24’在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作双季晚稻试种0.2 hm2,产干谷1.59 t,折合产量 7.95 t/hm2,比对照‘湘晚籼 12号’增产4.4%。2014~2015年在部分乡镇引种42.62 hm2,平均产量7.19 t/hm2,比对照‘湘晚籼12号’增产5.2%。2016年在各乡镇大面积示范种植1221.33 hm2,平均产量 7.55 t/hm2(表 1)。

1.2 生育期适中

‘农香24’属迟熟晚稻品种。2014~2015年在益阳市作晚稻栽培,6月14~18日播种,7月14日移栽,9月4日始穗,9月9日齐穗,10月14日成熟,全生育期118 d。2016年在益阳市作晚稻种植,6月16日播种,7月15日移栽,9月7日始穗,9月11日齐穗,10月15日成熟,全生育期121 d。

表1 2016年益阳市赫山区各乡镇‘农香24’示范面积与产量

1.3 农艺性状良好

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农香24’分蘖中等,茎秆粗壮,植株较高,株型适中,生长势强,抗倒伏,叶鞘绿色,稃尖黄色,短顶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每公顷有效穗数318.2万,每穗总粒数107.7粒,实粒88.1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7 g。

1.4 抗性较强

据湖南省区试鉴定,‘农香24’叶瘟3.5级,穗颈瘟5.7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7,白叶枯病4级,稻曲病4级,纹枯病7级,褐飞虱9级。根据种植基地大面积田间调查,未发现倒伏现象,纹枯病和稻曲病害轻。‘农香24’整体抗病性较强。

1.5 米质优

经湖南省区试统一送样至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农香24’糙米率78.2%,精米率66.3%,整精米率54.0%,粒长7.1 mm,长宽比3.7,垩白粒率8%,垩白度1.4%,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64 mm,直链淀粉含量18.0%。米饭适口性较好,蓬松柔软,光泽油亮,香味浓郁。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夺取高产关键措施之一。根据‘农香24’生育特性,大田机插每公顷用种量52.5 kg,备机插秧盘600盘;抛栽每公顷可适当增加用种量至60 kg/hm2,备308孔软盘1200盘。在益阳市种植宜6月13~18日播种,软盘旱育秧抛栽由于生育期稍延长,播种日期宜安排在6月15日前。

秧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需翻耕精细整厢。施足基肥,每公顷深施优质农家肥12 t和三元复合肥(N∶P∶K=21∶15∶15)225 kg。1叶 1心期每公顷秧田用15%多效唑900 g对水450 kg喷施控苗促蘖。2叶1心期撒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50 kg/hm2作断奶肥促秧苗分蘖,移栽前3~4 d,施尿素60 kg/hm2用作“送嫁肥”。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厢面湿润,出苗后宜湿润与浅灌相结合。3叶期每公顷用30%爱苗乳油300 mL加稻杰750 mL对水675 kg喷施,防治秧苗各类病虫草害,提高分蘖率和早生快发,获得多蘖壮秧。移栽前喷施1次送嫁药,确保秧苗健壮移栽。

2.2 适龄适时移栽,抛(插)足基本苗

机插移栽,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并尽早移栽(一般在7月20日栽完)。大田移栽规格16.7 cm×23.3 cm,插基本苗120万~150万/hm2。抛秧移栽,秧龄不能超过25 d,以20 d适宜,抛植30万蔸/hm2,越早抛栽产量越高。

2.3 科学管理,节水节肥

针对‘农香24’耐肥抗倒、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按照增苗节氮栽培技术,30%早稻秸秆进行还田处理。大田期每公顷施纯N 135 kg、P2O590 kg、K2O 127.5 kg。确保大田基本苗30万蔸/hm2,适度降低氮肥总施用量,改变以往重基肥轻追肥习惯,将氮素基肥数量减少20%,推迟到穗分化期使用,按照4∶3∶3比例分配基肥、蘖肥、穗肥。水分管理掌握以水调肥、以肥促蘖、以气养根保叶原则,杜绝大水深灌方式,返青期保持20~60 mm水层,分蘖末期晒田,水稻黄熟期自然落干,其余时期采用薄水层(10~20 mm)与无水层相间的灌水模式。

2.4 绿色防控,提质增效

‘农香24’丰产示范片区病虫草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实行绿色综合防控。运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分蘖至齐穗期,大田内按照25 m×25 m布局规格安置干式螟虫性诱捕器诱杀二化螟。根据水稻分布状态和地形情况,在无光源干扰、无地形或物体阻挡诱虫灯灯光的开阔地带,按照100 m×100 m布局规格和集虫器底部应高于植物顶部、诱虫灯与诱虫剂液面高度在200~250 mm之间要求,安装杀虫谱广、诱虫量大、诱杀成虫效果显著的太阳能杀虫灯。生育期间,采用高效低毒新型生物农药,移栽后7 d施用水田除草剂防除杂草。分蘖期,每公顷用75%的三环唑375 g、20%氯虫苯甲酰胺225 mL、30%己唑醇240 g对水750 kg喷施防治稻瘟病、稻秆潜蝇、二化螟、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破口期施用稻瘟灵、康宽、吡蚜酮、己唑醇防治纹枯病、叶蝉、稻飞虱、二化螟、稻曲病。通过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降低农药残留,提升稻米品质,确保稻米品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并实现省工节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恺林,张玉烛,刘洋,等.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3):74-76.

[2] 李晓平,陈丽妮,周学其,等.赫山区超级杂交早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3,28(1):47-48.

[3] 陈恺林,夏胜平,张玉烛,等.星优1号在湘北平湖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0,25(3):46-48.

[4] 陈丽妮,陈恺林,张玉烛,等.湘晚籼17号在湘北环湖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2,26(4):397-398.

猜你喜欢
益阳市晚稻大田
彩色笔动起来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