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2017-04-02 01:12李彩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操作者导航系统神经外科

李彩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李彩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神经导航系统的有效护理配合方式。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手术中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9±3.4)d。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神经导航系统的顺利使用和手术的成功率,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严格各个细节的操作规程,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导航系统;护理配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神经外科手术当中,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新的飞跃。该系统能够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机把实际的解剖结构和数字化的神经影像相融合,同时对病灶的三维空间位置、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病灶与毗邻的关系进行准确显示,属于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部分[1]。相关的研究认为,神经导航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影响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立体定向技术充分结合,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2]。在本次研究中,对59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并使用神经导航系统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手术中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8±4.1)岁。病变性质:21例胶质瘤,16例脑膜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垂体瘤。病变位置:17例位于额叶,14例位于枕叶,10例位于颞叶,4例位于顶叶。

1.2 方法

1.2.1 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

患者均在手术中使用神经导航系统:术前患者剃头,并对其头皮继续清洗。根据其病灶位置在头皮表面对定位标记物进行粘贴,共8~10个。注意粘贴的时候以病灶侧为主,并分布在顶结节、额部、颞骨乳突等头皮活动性较小的头颅表面,将病变包绕,并给予CT连续扫描。在扫描完成后,影像会通过光磁盘输入神经导航系统的工作站当中,并行三维重建。在手术开始前,患者麻醉并对其头部进行固定,同时将其影像资料与输液准确连接,在成功后可通过导航探针设计手术入路,并实现术中实时导航。

1.2.2 护理配合

1.2.2.1 术前准备。首先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解除其思想包袱。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神经导航系统的优越性,比如肿瘤的全切率高、安全性高,从而增加患者对于手术和治疗的信心,进而能够对手术更加配合。反复强调头部标记物的保护措施,避免标志物脱落或者移位,一旦发生以上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切忌自行安放。

进行器械准备:除了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器械外,还应准备计算机工作站、导航棒、红外线反射装置、红外线扫描注册仪、适配器、固定架、参考架、红外线信号反射球等导航手术仪器。其中参考架、导航棒、适配器以及红外线反射球均需要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灭菌。以上仪器或设备均应保证性能良好。

空间准备:将手术安排在大手术间,并保证合理布局。在开机前应将神经导航系统的各个部件安置好,确保最佳位置。将工作站推车置于手术操作者能够看清的地方,与手术第一助手的距离约为40 cm,从而便于其使用导航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注意探测仪、探针以及参考架间不能有阻隔,否则将会对红外线的发射和接受造成影响。

1.2.2.2 术中护理配合

1.2.2.2.1 患者体位配合。患者全麻,并根据其病灶位置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巡回护理人员协助手术操作者将头架固定在患者头部,启动导航系统进行标记物注册。使用激光注册仪或参考棒指向患者固定解剖标志或标记物中心,从而了解坐标系统的吻合程度。如果发现误差在4mm以上应立即重新注册。通过激光点指示对手术的入颅点进行确定,设计最佳的手术切口。

1.2.2.2.2 建立静脉通路。患者下肢使用18号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巡回护理人员在麻醉起效后进行股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进行监测。连接并固定好各个输液通路,对动脉、深静脉、外周静脉做好标记,确保输液通路的通畅。

1.2.2.2.3 保温护理。神经外科手术的时间通常较长,而且输液量较大,因此容易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并影响其生理功能和手术效果。巡回护理人员应及时提高手术室温度,并在患者身上放置加热空气毯,在手术床上放置变温毯。手术中液体或血液需要输注前应先加温,减少低体温在术中的出现风险。

1.2.2.2.4 手术配合。所有的手术操作均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要求洗手护理人员集中精力,对每个手术步骤都烂熟于心,同时掌握手术操作者的习惯和规律,对手术进行准确而主动的配合。在进行器械传递时,应准确传至手术者手中,避免碰触手术操作者的身体,否则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及手术效果。将神经导航系统的器械与常规手术器械分开放置,并做到轻拿轻放,否则可能对导航的精确度造成影响。

2 结 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9±3.4)d。

3 讨 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的使用能够确保手术路径的最佳制定,同时帮助手术操作者准确迅速地找到病灶,精确病灶切除范围,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少[3]。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该项新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疗效均较为满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配合手段,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于不了解而更容易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而手术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的配合效率也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4]。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学习新技术,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并周全考虑术中的物品准备,掌握手术步骤以及术者的习惯及手术规律,保证与手术操作者默契配合,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神经导航系统的功能,在平时应加强对相关仪器和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所有仪器在清洁后均使用纱布进行擦拭,再放入专用的箱内进行保存。此外,导航系统的红外线反射器和显示器的折叠臂应收缩后放至房间的角落处,避免发生碰撞损伤[5]。所有的器械和仪器均有专人保管,在使用后必须核对后再签字确认。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神经导航系统的顺利使用和手术的成功率,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严格各个细节的操作规程,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1] 章 红,汪 萍.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08):559-560.

[2] 王勤华.神经导航系统在小儿神经外科胶质瘤手术的应用及配合[J].中国医师杂志,2015,36(z1):183-185.

[3] 王玉霞,苏秀菊.神经导航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06(14):2805-2806.

[4] 邓 棋,王西玲,王 宇,等.神经内窥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垂体瘤微侵袭手术的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1937-1939.

[5] 张增梅,王汴云,聂云飞,等.神经外科术中核磁共振系统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C].第17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322-32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3.67.02

猜你喜欢
操作者导航系统神经外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操作者因素对Lenstar测量眼轴长度可重复性的影响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