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的研究

2017-04-02 01:12余雅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疼痛

余雅兰

(湖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南 孝感 432000)

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的研究

余雅兰

(湖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南 孝感 432000)

目的 研究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研究过程。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符合手术期护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数据指标。结果 对照组经过穿刺时间、出苏醒室时间,疼痛评分标准,MAP,心率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穿刺率为0.8%,术中追加麻醉药物率为2%,麻醉苏醒后的不佳质量为10%,术后追加镇痛剂比率为8%,不良事项合计率为21%,均低于对照组的0.6%、1%、8%、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水平,保证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生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提早控制康复护理恢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手术室;无痛护理;研究

手术是有效的技术诊断标准,采用微创手术受到认可,逐步得到有效的普及。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临床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创伤性作用,风险性较大。因手术不良事件频繁发生,会造成住院时间增加、致残、死亡等问题。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险科室,手术期间的护理质量要求较高,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有一定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手术成功效果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符合手术期护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岁,均属于择期手术患者,麻醉等级分别为Ⅰ、Ⅱ级,临床资料较为完整,无手术禁忌问题。未合并其他相关神经异常发病问题;整体认知、精神状态正常,无特殊人格问题。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5岁;普外科手术35例,妇科手术28例,肝胆外科手术25例,其他手术12例。根据患者实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疼痛的心理护理过程

提高患者的耐疼痛护理是最直接有效的阵痛护理方法,对画着的恐惧、抑郁水平、抗拒等负面情绪进行降低,对疼痛可能引发的各类生理变化进行处理,逐步提升神经感觉的轻度,让患者对疼痛更加的敏感。护士应该有效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性格特征,心理护理水平等。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心标准,避免患者因为不懂而产生畏惧的状态,需要详细的了解手术的目标、方法、收益、解释说明麻醉药物的基础特性、机制、感受度等,逐步减少患者的各类忧虑,必要时现身说法,逐步减轻患者的担忧情绪问题。护理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态度亲切、和蔼、积极主动状态,关心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以有效娴熟的操作,提高医患之间的有效配合,体会护理的专业性,增强患者的自信心[1-2]。

1.2.2 无痛输液穿刺的护理方法

以正确娴熟的方法,以快、准、稳、轻、着力范围,保证一针见血、规范实际操作,合理的控制无痛护理的效果,准确的消除止血带的各种束缚问题。选择合理的外敷药物方式,在穿刺过后,缓解疼痛效果。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多观察,多分析,耐心,细致的调整,逐步减轻患者输液的疼痛感,提高护理的有效作用。

1.2.3 无痛导尿的护理

无痛导尿是指缓解患者导尿的不适感水平,预防尿潴留发生。导尿过程中,尿管往往会对尿道的粘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使患者在苏醒的时候产生情绪骚动问题,需要在术前合理的解释导尿的步骤,有效的获取合理感受,避免患者因为导尿产生刺激作用,刺激患者情绪的紧张。

1.2.4 镇痛泵的有效管理

护士需要掌握镇痛的实际方法,明确麻醉的基础知识,明确药物止痛的基本原则。在麻醉镇痛期间做好有效的数据监护管理,及时发展麻醉的不良反应问题,及时有效的评价分析,确定镇痛效果,使麻醉充分的满足镇痛的基本需求等。

1.3 疼痛检测水平的评估分析

疼痛水平重包含疼痛的部位、强度、强弱变化、性质、恶化水平、改善条件标准、疼痛影响因素等。根据护士实际熟练掌握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标准进行方法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评估疼痛的水平,并对相关评估数据进行记录。

1.4 观察指标

需要在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观察患者疼痛的评分,MAP标准水平、心率变化。观察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穿刺失败、麻醉组织不全、麻醉过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按照穿刺苏醒程度,准确判断疼痛评分、MAP、心率水平结果显示,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相同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穿刺率为0.8%,术中追加麻醉药物率为2%,麻醉苏醒后的不佳质量为10%,术后追加镇痛剂比率为8%,不良事项合计率为21%,均低于对照组的0.6%、1%、8%、6%、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无痛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围术期患者的手术疼痛感效果,其中包含对麻醉穿刺引发的疼痛、切口、病变等问题,对局部软组织、麻醉药物末梢的神经刺痛、体位压迫导致的肌肉紧张,都与护理效果有直接关系[3]。

综上所述,无痛护理技术应用在手术护理中,需要明确实际手术的护理要求,对相关无痛护理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进行判断,不断提升护理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护理研究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1] 武玲玉,陈美好,阳丽萍.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7):129-130.

[2] 周 波,杨 芳.无痛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0(2):413-415.

[3] 李 纯,刘 芳.注重无痛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当代医学,2013,19(2):117-120.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3.135.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麻醉疼痛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