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通识教育理念探究

2017-04-06 06:25曹雪宏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梅贻琦通识教育教育理念

曹雪宏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梅贻琦先生的通识教育理念,以期对提升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所启发。

关键词:梅贻琦;通识教育;教育理念

一、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现代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才”还是“专才”?这是一直困扰大学校长和教育决策者们的问题。“通才”抑或“专才”的培养理念,亦是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的体现,通识与专识教育孰轻孰重?何谓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叫通才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识教育便是文理兼修,就其概念而言,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整个的办学思想或观念,狭义的通识教育是指不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梅贻琦先生的通识教育理念更倾向于广义的通识教育,但又不完全从属于此,有自己特定的内涵。

梅贻琦教育思想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并不是西方通识教育思想的翻版,而是以中国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欧美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粹,因地制宜融合了本土文化元素的“中国特色”。他眼中的通识教育,除了具有职业训练的功能之外,主旨在于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括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当代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2.通识教育办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针对当时教育部提出的“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针,梅贻琦提出了“通才为大,专家次之”的办学理念,并将它付诸清华和西南联大的教育实践。

(1)清华大学。作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清华大学的管理理念中,梅贻琦以美国大学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为蓝本,结合清华大学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并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中。通识教育需要相应的课程来实现。清华大学从1933年开始,规定大学一年级不分院系。梅贻琦在1933年开学典礼上说:“大家在初入校时,可不必即决定入何系,最好在此一年内细细体察自己志趣所在,性之所近,究习何较教为适当,然后再决定”。各学院学生都修习自然、社会、人文必修课,这些课程理论性都很强,故而学校安排最有能力的教授主讲,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质量。梅贻琦的通识教育很快便见成效,培养了大批有超凡成就的人才。

(2)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成功,是梅贻琦“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成功运用的另一个有力证明。西南联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中,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9年时间,但其办学成果却被公认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1938年西南联大由长沙迁至昆明,学校的实际领导者便是梅贻琦。为了给教授与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研究与学习环境,他坚持自己的通识教育办学理念,培养全人才。学校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选课制度,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针;在西南联大,学生转专业是屡见不鲜的,李政道便是由化学系转至物理系的。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之相对宽松的办学与学习环境,联大在建校的9年时间里,共培养了8000余名优秀毕业生。

二、我国当下的通识教育研究及融合

1.当前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大辞典》对“通识教育”定义为“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注并研究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土化的通识教育价值取向。

2.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理念的借鉴应用

纵观梅贻琦先生通识教育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便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通常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课程设置更多地倾向于英语、政治、体育、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未来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会更多地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整体人格的培养,这亦是对梅贻琦通识教育理念的继承,使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仅停留于大学的“共同必修科目”上,还要根据专业不同,发展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3(1).

[2]张亚群,刘毳.梅贻琦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1(4).

[3]鄭东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4]田奔.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0.

[5]阮露婷.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梅贻琦通识教育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