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实践创新

2017-04-08 08:20尚尔靓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

尚尔靓

(大连现代博物馆,辽宁 大连 116023)

【文化与教育】

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实践创新

尚尔靓

(大连现代博物馆,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管理上,确立了“以人为本”“市场营销”“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建立了以“创新”和“发展”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强化了“中心馆”的作用,催生了“博物馆群”。在业务上,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延展、物质与非物质兼容、生态与体验的强调、特色与品牌的打造等特色。在服务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网上博物馆”等活动和方式,使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城市博物馆;管理;业务;服务;创新

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大加快和城市文化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城市博物馆,不仅在自身特征、定义、职能、作用等理论问题上发出了有力的声音,在管理、业务、服务等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管理创新

(一)“以人为本”“市场营销”“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博物馆,一般遵循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并行的管理理念,并把“物”作为工作的重点。城市博物馆则鲜明打出“以人为本”的旗帜,强调“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具体说,就是对内要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对外要尊重和满足广大观众的知识、趣味、文化、情感需求,使他们需要博物馆、高兴走进博物馆,享受感性、接受理性、完善和提高自己。前者是博物馆有效管理达成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博物馆实现自身价值和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并把社会效益始终放在首位;并非采取完全的市场化方式手段,而是借鉴其理念和方法,讲投入和产出、讲数量和质量、讲品牌和效益。具体说,就是要做好准确的市场调查和定位,搞好运营的有效设计与策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公众提供有质量有特色的产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把“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推动“社会发展”作为博物馆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它强调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把缓解、破除百姓心理压力和矛盾看作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积极为其释疑解惑、升华境界,实现情感交流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又把理解和推动城市发展作为宣传教育的主题,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各城市博物馆在功能定位上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学校”“城市建设发展的智力平台”“城市情感意志的培育基地”“城市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的普遍认同,在实施管理中对于“经营”的不断和反复强调,就是上述理念的直接显现。这些基本理念的树立并非城市博物馆的独家之举,但它们的坚定、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博物馆事业的管理创新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二)以“创新”和“发展”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改革,始终伴随城市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起初主要围绕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展开,内容大多为聘用、聘任、工资、补贴的办法和标准。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传统的体制机制变得无法适应,城市博物馆又在机构设置、岗位设定和工作流程等方面做了诸多的探索和尝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博物馆突破馆内的界限,开始了合并重组、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新尝试。成立于2014年4月的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就是这一改革的产物。它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的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以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等九家文博单位合并,遵循“机制创新、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合作互惠”的原则和“藏品打通”“人才打通”“管理打通”“服务打通”的目标,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预算”“统一采购”;制定了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对人事工作进行创新探索,先后完成了“总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干部聘任、轮岗制度”“干部培训制度”“目标考核制度”“人才引进计划”以及总馆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了“对内搞活流动、对外广纳贤才”的用人机制;在新建成的六朝博物馆开展了“理事会”机构建设试点工作,组建了由政府机关、人大、政协的代表,六朝馆代表和社会服务对象多方参加的“议事为主、决策为辅”宏观管理机构,聘任成立了具体的执行管理团队,开展了博物馆管理的全新尝试。实践证明,这些举措不仅为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出了表率,同时为整个公共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三)“中心馆”的强化与“博物馆群”的诞生

“中心馆”就是在城市所辖区域的博物馆乃至整个文博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博物馆。它既是中国城市发展对博物馆的新要求,也是城市博物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旧馆+新馆,如深圳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桂林博物馆、青岛博物馆等;二是主馆+分馆,如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成都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等。“旧馆+新馆”模式所体现的是一馆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大和放大;“主馆+分馆”模式所体现的则主要为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分别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为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西南博物院、重庆市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实现了三次跨越,馆舍面积和人员不断增加,在全市文博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被逐渐强化。成都博物院组建于2004年6月,下辖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船棺遗址博物馆、十二桥遗址博物馆、隋唐窑址博物馆五个公益性博物馆,其中,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是核心,起着统领和主导的作用。

“中心馆”的强化催生了多个城市的“博物馆群”。其中,济南市博物馆群、郑州城市博物馆群、西安博物馆群的建设颇具特色。济南市博物馆群的建设,以已有博物馆为依托,以济南市博物馆为龙头,先后扶持和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类别博物馆百余座,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郑州市博物馆群,主要是依托当地考古发掘成果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而建成,除综合性的郑州博物馆外,还包括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馆、黄河博物馆等数十座,形成了综合馆带专题馆的多元格局。西安博物院自新世纪以来,通过政策鼓励、业务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建了几十座博物馆,在类别上囊括了历史、革命、自然、科技、文学、艺术、军事、民居、民俗等,成为闻名遐迩的“博物馆之城”。这些城市博物馆群,或以协会方式、或以业务方式紧密联系,创造了“大博物馆”概念和“超行政管理”的新形态。

二、业务创新

城市博物馆的业务创新,主要体现于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方面,突出特点是:

(一)时间与空间的延展。传统博物馆对业务范围的理解,多为“过去”时空概念,并且以古代、近代、现代为主要,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城市博物馆打破了这种局限,建立了一个与时俱进、与城市同步发展的开放系统。表现在收藏工作上,就是既为今天而收藏昨天,又为明天而收藏今天,使馆藏不再是静止的一潭水,而是流动的一条河;表现在展示工作上,就是昨天、今天、明天并举,让昨天成为今天和明天的基础和借鉴,让今天和明天成为昨天的自然延伸和逻辑展开;表现在研究和教育上,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紧密结合,让人们全面地了解昨天、充分地理解今天、全力地创造明天。在此方面,深圳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圳博物馆自成立始便把收藏历史与现实并行作为工作重点,相继推出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文化”四大基本陈列。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史”(1978-2009),展览面积3200平方米,包括文物展品1644件(组),成为“全国唯一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从史的角度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永久性陈列,开创了博物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开放史文物的先河”[1]。于1999年破土动工、2012年正式开馆的大连现代博物馆,更是把今天的收藏、展示放在重要位置,所推出的全部展览都在诉说城市百年变迁和当下成就,其中百年变迁只是全部展览的“序言”,余下部分都是当下的发展成就。重庆市博物馆为庆祝重庆得名800周年、建市60周年相继推出了“重庆城市发展史展览”“迈向21世纪新重庆”,内容直指当下和未来。成都博物院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七天内,成立专门的地震文物征集办公室,开展了地震文物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实物、资料14279件,照片55021张,视频5063分钟,成为跟踪记录城市的范例。[2]

(二)物质与非物质兼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时代对于博物馆的新要求。城市博物馆从创新发展的理念出发,积极于此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收获了许多重要成果。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对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形成及发展过程原真状态和各阶段人文环境真实性的调查研究,对于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的考察和陈列;首都博物馆对于“老北京民俗”“北京的声音”的收藏和展示;深圳博物馆在广泛征集、深入研究基础上推出的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西安博物院对于中国三大古乐之一“长安古乐”的保护、扶持和开发;泉州市博物馆对于地方戏曲“南音”的保护、收藏和展示;重庆博物馆对于地区民族服饰、岁时节令用品、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和手工艺、头文学、宗教、礼仪、音乐舞蹈等民族民俗文物的广泛收藏和系列展示;唐山博物馆对于“述历史”的重视、记录、整理和收藏等,都是这一成果的代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系统收藏、深入研究、重点展示,已经成为城市博物馆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这些城市博物馆还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界限,将文物建筑和工业遗产中的重要物品也纳入保护、收藏和展示之中,使收藏和展示中的城市史内容丰富、空间广阔、形神兼备、筋骨丰满,并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这些成果与所在地区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城市展示自我、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

(三)生态与体验的强调。生态强调,主要表现在工业遗址、历史街区、建筑群落和民俗民风的整体保护和利用方面。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对于上海市苏州河沿岸老工业园区和石库门民居建筑的保护,天津博物馆对于“五大道”街区和以劝业场为中心的老建筑群的保护,济南市博物馆对于全市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福州市博物馆对于“三坊七巷”的保护和利用,大连现代博物馆对于百年老厂大连钢厂、大连化工厂、大连机车厂旧址的保护,泉州博物馆对于泉州古城文化生态的保护,等等。这种保护和利用有的是通过直接参与实现的(列为博物馆工作,实施直接管理),有的是通过提出意见建议间接实现的(列入城市文化遗产,实施业务指导),但目的和意义是相同的,反映了城市博物馆文化生态观念的树立和积极的实践态度。体验强调主要表现为互动和感受在陈列和展览中广泛运用。其中,首都博物馆的“百姓之家”展览,通过模拟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展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日常用品,使市民感同身受、回忆不止;厦门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闽台古石雕大观》,将整个陈列划分为室内和露天两个展区,并按石雕构建的功能模拟和复原了多个场景,供观众参观、操作、体验;柳州市博物馆的“柳州市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场景复原、声光电气、自动语音等展示手法,重在场景细节捕捉、人物表情刻画、巧妙的景物搭配,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华的历史文化景象;西安博物院结合馆藏文物展览开展的上元节、上已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成人礼、仿古婚礼等节日、礼仪系列体验活动,将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呈现给观众。去城市博物馆不再仅是看文物,而且能参与、可感受,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四)特色与品牌的打造。特色打造主要是从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出发,建设完整而个性的藏品库和资料信息平台;品牌打造,主要是立足新的理念、借助多种手段,设计推出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史陈列”、首都博物馆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城建篇”、天津博物馆的“中华百年看天津”、深圳博物馆的“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香港历史博物馆的“香港故事”、南京市博物馆的“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武汉市博物馆的“武汉古代历史”“走向近代的武汉”、桂林博物馆的“桂林历史文物陈列”“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陈列”、洛阳博物馆的“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郑州博物馆的“古都郑州”、成都市博物馆的“成都简史”、西安博物院的“天地之灵——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重庆市博物馆的“重庆城市发展史展览”“迈向21世纪新重庆”、绍兴市博物馆的特展“兰亭故事”、泉州博物馆的“泉州历史文化”和“泉州南音——地方戏曲艺术”、青岛市博物馆的“青岛史话——青岛地方历史陈列”等,都是其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因有特点、有创意、有影响,或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或被评为所在省市“最佳服务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名片,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标志和文明进步的缩影。

三、服务创新

城市博物馆的服务创新,集中体现在“走出去”“请进来”和“网上博物馆”建设三个方面。“走出去”主要依托流动展览;“请进来”主要依托丰富多彩活动;“网上博物馆”建设主要依托的则是不断发展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它们色彩纷呈、交相辉映,绘就了博物馆事业新的景象。

(一)“走出去”与流动展览。“走出去”并非由城市博物馆首创,但城市博物馆在此方面所形成的规模和影响力却前所未有。规模主要表现为次数多、种类多、范围广;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博物馆提高市民素质、助推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城市博物馆的新常态。济南市博物馆自2008年以来,先后深入市区十多个街道办事处、社区、管委会,累计接待社区群众13万余人次,不仅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精神保障,而且拉近了博物馆与市民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西安博物院自开馆以来,先后走入长安县、蓝田县的偏远乡村及乡村学校、部队、厂矿,让基层群众有机会亲眼目睹展览,所到之处,场场爆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4];天津博物馆从2005年开始,先后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开展联动,观看、讨论展览,加深了青年学子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5]。“流动展览”是城市博物馆“走出去”的主要依托,为此,各博物馆多以城市历史文化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素质、推动城市发展为根本目的,以“群众想看、喜欢看”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展览巡展多地、多日,或传播知识,或增进理解,或凝聚力量,表现出“与城市共舞”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展览有的采取“大篷车”的轻便方式,有的则设固定场所,表现出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二)“请进来”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请进来”包含两项内容:一是“请进”博物馆,主要包括看展览和听报告讲座;二是“请进”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主要为接受宣传和体验。看展览多为观看基本陈列和不断变化的专题展览,它们有的是博物馆原创,有的是来自馆际交流;听报告讲座多为解读展品和城市历史文化,有的属于博物馆自身研究成果,有的则是社会(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博物馆)研究成果;宣传体验活动强调的是心理和身体体验,根据活动内容和观众需求,有的设在馆内,有的设在馆外。西安博物院根据本馆的资源特点和优势策划推出的传统节日体验系列和人生礼仪系列讲座,郑州博物馆举办的“郑州市少儿文化活动周”“郑州文明之旅”“博物馆不眠夜”“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系列活动,桂林博物馆策划推出的“漓江绘画论坛”“百姓文化大讲坛”,福州市博物馆和大连现代博物馆等面向社会开展的“招聘义务讲解员”“志愿者之家”等,都是这种活动的缩影。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普通市民,其中是大、中、小学学生是主体。主要联系和实现方式是“联动”和“共建”,其中后者更为普遍。珠海市博物馆自2003年以来,先后与本市学校、社区、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有效地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6]。“请进来”正遇上国家“免费开放”政策,因此,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城市博物馆共同探讨的课题。对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济南市博物馆、武汉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桂林博物馆、中山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多较好的成果[7]。

(三)“网上博物馆”建设及深刻影响。“网上博物馆”建设,就是利用博物馆内部网和互联网平台,将馆内重要的实物藏品、实体陈列与互联网虚拟展示结合起来,将馆内的学术教育活动与千家万户的手机、计算机联系起来,使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可根据需要实现与博物馆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建立博物馆网站,是建设“网上博物馆”的前提;科学规划项目、及时更新信息、有效实现互动,是建设“网上博物馆”的关键。在此方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推出的“虚拟展厅”,首都博物馆推出的“网上体验馆”“多媒体展示”“视频集锦”“互动漫游”“展览闪秀”,深圳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体验”,西安博物院推出的“网游西博”,武汉博物馆推出的“智慧武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推出的“桂林名胜古迹网上通览”等,堪称其中的代表。它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自己博物馆的重要藏品、重要展览、重要活动等在网络上进行真实再现,参观者可在其中进行漫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三维展示等方式了解展示的项目和内容,获得生动的参观体验。这种“博物馆+网络技术”的服务方式,为那些因时间空间不便经常甚至不能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实体博物馆难能做的广泛参与和深切体验成为可能,扩大了博物馆的观众群,提升了博物馆的存在价值。毫无疑问,这是城市博物馆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是博物馆在服务方式上的重大开拓和创新,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1]杨耀林.永久的丰碑,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深圳改革开放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2]龚小雪.城市博物馆与重大突发事件的记录[A].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记忆的变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75.

[3]孟梅.浅谈博物馆流动展览对于社区文化生活之重要性[A].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迈向更美好的城市[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16.

[4]李文环.浅谈博物馆“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A].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记忆的变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52.

[5]王璐.现代城市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资源融合与增值[A].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迈向更美好的城市[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42.

[6]张建军.珠海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文化的共享[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93.

[7]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文化的共享[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董丽娟】

汉 李

2017-02-08

尚尔靓(1982-),女,辽宁鞍山人,馆员,主要从事城市博物馆与城市发展研究。

G260

A

1673-7725(2017)03-0118-06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