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2017-04-13 05:10程家超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钟馗灵璧皖北

程家超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宿州,234000

皖北地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程家超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宿州,234000

为使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在动漫艺术中的传达,文章探究了皖北文化特别是宿州文化资源优势之所在,提出皖北动漫艺术创作的源泉:提供独特题材,重构动漫脚本;融合文化元素,重现创新原型;挖掘文化内涵,提供模型细节;汲取中国风格,推动融合创新;重视技术应用,打造旅游亮点。以期打造皖北文化产业品牌,对推动皖北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皖北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动漫艺术设计

我国动漫产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缺少特色和原创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和动漫创意设计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研究表明,国内学术界针对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创新、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与经济联动发展战略、文化资源优势与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有针对性地研究皖北文化资源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尚是空白。因此,借鉴皖北地域文化,对动漫艺术设计进行创新,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设计的创新性结合,很有必要。

皖北地域文化是安徽北部这一特定区域的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独特的风貌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是能体现特定区域地方特点的文化资源的凝聚体。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传承对动漫创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文化资源优势的体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影响着文化创意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皖北地域文化和动漫创意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以期为打造皖北文化产业品牌及推动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皖北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

安徽省新兴动漫产业的迅速发展依托的是自身独特文化资源优势,这些文化资源闪烁着浓浓的历史情怀和深深的文化意蕴,为动漫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皖北地处黄淮平原南部,淮河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主要指安徽省淮河以北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淮北等六市,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有着“美、奇、绝、特、多”的人文资源环境,旅游资源丰富[2]。皖北地区相继建设有志高动漫园(淮南)、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蚌埠)、神游天下动漫产业园(宿州)等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在动漫艺术中的传达,对于动漫原创作品的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宝贵的价值。

宿州文化作为皖北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有多元文化交融和南北文化过渡的鲜明特色[3]。泗州戏唱腔优美,韵味十足,又叫“拉魂腔”;灵璧奇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以“瘦、皱、漏、透”为特色;埇桥马戏“惊、险、奇”,历史悠久;灵璧钟馗画和萧县“龙城画派”的艺术传承更是堪称地方民间艺术中的奇葩。宿州市下辖的灵璧县已建成了灵璧石文化产业园、钟馗文化产业园、虞姬文化园,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呈现出市场日益繁荣、投资主体多元、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的良好态势。萧县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既是一块化险为夷的祥瑞之地,又是一块飞黄腾达的发家福地,皇藏峪的传说2010年就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皖北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到皇藏峪游览可谓是“游皇藏美景,觅汉王足迹;进天然氧吧,赏古树名木”。

2 皖北动漫艺术设计的源泉

皖北文化从来都不缺少动漫创作的题材和素材,幽美的风景、名人的轶事、悠久的传说等都是动漫原创取之不尽的宝藏。但在动漫创意文化开发中,如何为皖北文化特色体现出时代特征才是当务之急。

2.1 精选独特题材,重构动漫脚本

皖北文化资源优势为动漫设计提供了丰富独特的优秀题材,有利于动漫脚本重构。安徽省第一部大型数字高清三维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2012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主创团队将《淮南子》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普适易懂的动画形式,深刻揭示出独特的思想意蕴和人文精神,呈现出淮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地理风貌。宿州中卡通动画公司创作的《楚汉风云》展现了皖北地方的魅力文化,对讲好中国故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闵子骞的孝道文化、钟馗的文化传说和皇藏峪的传奇故事,都在被挖掘开发。

2.2 融合文化元素,重现创新原型

钟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灵璧钟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灵璧钟馗画具有大写意“漫画”特征,源自唐代吴道子的“钟馗样”在灵璧代代相传,造型上集丑、雄、拙、威于一体,成就“一家行相”。动漫创作中要继承传统,切实做到“凛然气度严”。同时,钟馗画中有着独特的“三破图”(衣破、帽破、靴破),蕴含钟馗精神,再加上创新出来的“伞破、扇破、灯破”,诙谐、幽默,可从侧面映衬出主人翁诸多内涵气质,意境幽邃。传统题材《钟馗神兽宝伞八锦屏》是最具灵璧特色的钟馗画代表作,八种不同的宝伞和八种不同造型的钟馗坐骑神兽充分体现出与中国神话的互相渗透和熔炼,为创作地域文化动漫提供了良好的素材[4]。另外,在动漫艺术设计中,地域服饰元素的丰富多彩,将大大提高动漫形象的鲜活性。

2.3 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模型细节

群体动画创作一般使用远景镜头,对模型细节要求不高,“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与传统绘画艺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考虑群体动画画面的真实感,张超等开发《钟馗传说与灵璧钟馗画》群体动画时,参照灵璧钟馗画作品和宋代龚开《中山出游图》建立两套鬼怪模型[5],其模型细节的灵感就来源于灵璧钟馗画作品。

皖北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画面题材有图腾与神话、狩猎和市井百态,各具特色,是皖北地区风俗文化和艺术风格的良好载体,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指出:“除了古人的遗迹以外,再没有一种石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6]研究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优势,既有利于丰富群体动画创作模型细节的艺术创作,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2.4 汲取中国风格,推动融合创新

水墨动画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动画,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注重吸收中国水墨画的经典渲染法,能够将动漫作品中的意境、情景等描述得更加栩栩如生,充满诗情画意与美感。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镇馆之宝”,就是三维动画《清明上河图》再现出同名国画原作,是水墨动画的一种新尝试。以中国画为主导的水墨动画异军突起,齐白石、李可染等众多国画大师参与了水墨动画的制作,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7]。

清乾嘉年间,“龙城画派”风行一时。1993年,宿州市下辖的萧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标志着“萧县书画”特色文化的形成,王子云、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萧龙士、欧阳南荪、刘惠民等成为新一代“龙城画派”的骄傲。2014年11月30日,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揭牌。目前,宿州市拥有国家级、省级书协、美协会员400多人,能书善画者4万余人。“龙城画派”历经20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龙城画派艺术属于“文人画”,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交融,书画俱善,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恰恰为新时代水墨动漫作品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2.5 重视技术应用,打造旅游亮点

皖北地区拥有的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融“保护、传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具有皖北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产业。截至2016年底,宿州市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包括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有泗州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埇桥马戏、淮北梆子戏、砀山唢呐、萧县渔鼓道情、灵璧菠林喇叭、砀山四平调。近年来,埇桥马戏占据了全国马戏演出市场70%以上的份额[8]。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鞭打芦花的故事、垓下民间传说、皇藏峪的传说都是和著名旅游景点密切相关,也是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利用国内专家已经验证的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智慧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图像制作和动画处理等手段进行数字转化,并实时叠加在现实的场景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体验”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合肥华耀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原创的动漫电影《小鸡来了之凤鸣岐山》就突出了AR技术开发的“吉利的魔盒”产品宣传,以实现塑造衍生产品的品牌价值。皖北地区文化色彩浓厚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广度和深度都显得不足,难以吸引游客驻足观赏,需要采用AR技术进行开发、弥补。

现有的智慧旅游应用AR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设计特色旅游特色明信片。游客下载相关手机APP即可查看再现历史文化的动画短片。(2)实景导航解说。给游客移动终端设备提供景物照片和视频进行虚拟导游及多媒体讲解。(3)情景再现留影。运用AR技术可以进行虚实结合,将现实的经典风景、游客和虚拟的角色进行合成,可以保存并打印照片留念[9]。

运用AR技术对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产品转化和产业化开发,能更好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保护,能有效弥补传统手段对区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不足,这条独特的智慧旅游文化产业链必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3 皖北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

文化产业体系有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9项,皖北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不能贪大求全,应找出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抓住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自身的特色。要继续推动萧县书画、蚌埠玉器、界首彩陶等传统文化产业化,做大做强。但文化资源优势丰富不一定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转化为文化资本,而且文化资源的非独占性,也极易被别的地区或国家加以利用。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创意的融入,只有创意创新,才能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拓展产业链条、最大化原创内容附加值[10]。

3.1 健全人才机制,培育创意人才

要依托动漫产业园和皖北地区高等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完善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徒制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要确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价值观,探索建立以无形创意资产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激励办法,吸引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激励文化高端人才,对文化能人、文化遗产继承人等给予经济扶持或补助。

3.2 注重动漫原创,定位消费群体

长期以来,皖北地区创作的动画片市场范围小,受众基本上定位在12岁以下低龄儿童。要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经验,紧紧把握时代的流行趋势,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恰当地结合现代审美,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制作不同内容的创意产品。

3.3 重视娱乐功能,带动产业发展

在大力开发网络动画、手机视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同时,避免注重说教功能的动画片研发,积极拓展动漫流行市场,加强对动画片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让衍生产品尽可能融入受众的生活中,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1]王红梅.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13(2):231-233

[2]李顺庆.安徽省动漫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82-483

[3]赵东,李月云.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大学文化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3(6):1-4

[4]程家超.地域文化动漫片开发中灵璧钟馗文化资源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4(6):126-130

[5]张超.“灵璧三绝”动漫宣传片中的群体动画制作技术[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8-64

[6]孔珂.皖北汉画像石综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2012:18-21

[7]袁江洁.论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D].郑州: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11:25-26

[8]宿州市文广新局.宿州市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EB/OL].[2017-07-12].http://www.whsz.org/newsshou.aspid=3404

[9]魏三强.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业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64-368

[10]孙语圣.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10-14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7.11.018

J954

A

1673-2006(2017)11-0078-03

2017-08-12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皖北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SK2015A771);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2014jxtd065);宿州市“551”产业创新团队项目“宿州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创作团队”(宿人才2014[2]号);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2015sjjd037)。

程家超(1968-),安徽萧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猜你喜欢
钟馗灵璧皖北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山魂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8.钟馗悟道图
磬云岫
钟灵毓秀灵璧石
钟馗嫁妹
礼就送灵璧石
钟馗降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