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愿景下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

2017-04-15 20:18马玉龙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3期
关键词:慧心校本课程

马玉龙

STEAM 教育正在成为培养未来综合性人才的教育趋势。STEAM教育指的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学科整合到一种教学范式中,把知识变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的教育。STEAM 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做中学”;强调创新与创造力培养,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迁徙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1]。自2014年起,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设了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慧心课程”,尝试整合多学科目标,实现跨学科的“大综合”,以期达成STEAM融合性课程的建构。学校尝试运用STEAM中常见的项目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项目或问题驱动下,经过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获得知识的重构和实践运用能力。

一、头脑奥林匹克与“慧心课程”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以下简称OM),是一项集合多学科知识、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该项活动由美国的塞缪尔·米克卢斯(Samuel Micklus)博士创办,要求参与者以小组形式探究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动手与动脑能力,提升科学与艺术素养,是一种深度综合活动。OM倡导积极、幽默、环保、团队、创意。OM活动中的长期题是典型的项目学习范例,在一个完整的任务要求下,包含了多个限制条件,涉及科学、艺术、工程、数学、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技能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是最早将OM引入常规课堂的学校。基于该项活动与综合实践、品德等课程的目标吻合,学校尝试将其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劳动与技术(以下简称劳技)等整合在一起,研究开发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慧心课程”。三年来,“慧心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思维速度与广度、创造力、团队合作力、自主管理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艺术审美情趣等得到大幅提升,数字技术运用、科技制作演练等能力也得到锻炼。在反复的探索、反思、调整与总结中,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等逐渐走向系统与完善。

二、“慧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教师们仔细研读了多本教材教参,阅读并学习了大量文献,经过稳扎稳打的教研摸索,在教学的磨砺与跟进中初步形成了“慧心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体系。

1.整合多元课程目标

学校整合了品德、综合、劳技、OM等相关内容目标,充分体现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校本特色,突出核心价值,即创造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课程建构定位为知识的重构与创建,而非知识的积累与再现。“慧心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自然情怀、科学情怀和人文情怀,让学生智慧而有规则意识。课程目标涵盖多元能力,如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剧本写作能力、创意思考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表演表达能力等。根据年段特征,学校将课程目标体系细化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低阶段聚焦“绘本·慧心”,主要培养观察力、表达力、规则意识和创意想象。中阶段聚焦“故事·慧心”,主要培养逻辑推理、动手实践、创意表达、表演力等。高阶段则聚焦“设计·慧心”,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研究、批判性思维、科技小设计、创意呈现、审美评价、策划管理等能力。

2.设置融合性的学习内容

每学期围绕品德、研究性学习、劳技、思维训练、OM长期题等,通过对比、甄选、揉合、删补、改编,转变为融合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下有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四年级主题单元《创建合作共同体》,其中融合了品德与社会中“学会合作”“当意见不一致时”等主题内容,同时融合OM中的团队合作、组建OM小队等。该主题设有多个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身体认字”“七手八脚”“我的角落”“创建一个国家”“设计制作小组名片”“荒岛余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学生在活动感悟分享中归纳出合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再如改编版的OM长期题《精彩的马戏》主题单元,学生围绕马戏团的选址与建筑、人员和动物的安排、门票及售票活动、演出节目安排及海报宣传等一系列项目开展活动,其中包括科学的分析、工程技术的应用、艺术审美的体现、数学计算等。

3.建立小组项目学习模式

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建了小组项目学习的模式,主要包含创建小组、确定项目、制作方案、实施方案、制作产品、产品展示等几个方面。每个学期,将全班学生分成固定的综合小组,七八人自由结组,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在制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组员的兴趣特点,集思广益,拟定解题方案、所需材料、角色分工等。项目的“产品”,可以是一件作品(如一个建筑模型),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如情绪研究之关于家长报培优班的反响),还可以是情景剧表演(如无声电影)等。最后,各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产品。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收获了许多超越知识本身的东西,如团队协作精神、管理能力与领导力、悦纳他人和自己、规则意识、创意展示等,并且在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4.形成多维评价机制

STEAM课程中的融合课堂,打破了学科界线,评价维度也跳出了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是非判断,转而从过程、能力、创意等方面入手,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品质、实践体验与综合素养。例如,课堂提问常常没有唯一答案,以“普通回答”和“创意回答”来评判;注重规则意识;训练学生的自信和倾听等。评价方式上也有所变化,阶段性的评价一般以问题导向进行反思,如请列举项目实施过程中自己在小组合作、创意、制作等方面的感悟或困惑。学生可以去质疑或认同,有更多思考与表达的空间。成果性的评价一般在某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依据项目成果展示和项目过程中的纪律情况、创意贡献度、任务完成度、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组评、师评,设置最佳创意成果奖、最佳协作团队奖、最佳展示奖、优秀个人等奖项。

三、结语

在课程整合的校本开发探索中,我们发现,STEAM教育可以很好地将独立学科的“井”连成一片汪洋。在融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收获的是知识的架构,是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与人交流、与个人经验对话、与问题本身探讨、与方案抉择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慧心课程”仍在探索的路上,但学生综合素養和教师教研能力已经在提升,学科视野也更为广阔生动。STEAM愿景下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必将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教育应用的反思与创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6(2):90-97.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慧心校本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