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家校社良性互动中走向和谐

2017-04-22 20:35王安巍
中国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育人社区德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构成了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和谐德育就是用专业的精神寻求最佳的活动方式,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利用各种时空交叉形成的德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年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小学一直致力于和谐德育的研究,密切与家长、社区联系,积极搭建和谐互动的育人平台,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构成了一张强有力的教育之网。

一、丰富学校活动,凸显和谐育人

和谐育人要融入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某种载体传递给学生,使知识和道德的种子慢慢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这一方面,学校重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力量,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和谐教育。

和谐育人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上,我们力求突出物质和人的亲和度,一花一草相映成趣,一壁一景激励梦想,使各个班级变成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变成一座充满浓郁书香的阅览室,让师生处处受到和谐文化的熏陶;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上我们提出“面向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多角度欣赏每一名学生,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上,我们以班级公约、班主任寄语、星级评比台等方式来落实行为准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名学生在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和谐育人要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种子,而读书就是和学生的心灵之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让生命光彩照人”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学校二楼开放的读书空间深受学生喜爱,每到课间或午休的时候都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学生手捧好书、聚精会神读书的姿态是校园最美的姿态。我们倡导每一个家庭开辟“家庭图书角”,开展亲子共读汇报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的诗朗诵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个人。我们开展“换一本书,交一个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组织“图书超市”“图书漂流”等活动,丰富读书的形式;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些带给孩子的是终身受益的气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记忆。

和谐育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健康、向上、丰富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梦想飞扬,和谐启航”的学校体育节,“享受快乐,享受和谐”的学校文化节,“彰显个性,师生和谐”的学校艺术节……都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节日,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我们不断开发和探索新的学生活动,使它成为学校的常态活动,成为学生的烙印课程。

和谐育人还要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吉林冠军、全国十强的阳光伙伴团队是我校学生的骄傲,它所体现的团队力量和拼搏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精神象征。我们的足球队名震春城,连续多年在长春市校园足球比赛中拔得头筹……成绩的背后带给学生的是自信和骄傲,更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培训家长群体,增进和谐的育人力量

家庭教育是和谐德育的关键一环。我们通过建设家长学校,把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拓宽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渠道。

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培训工作,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通过“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家长培训目标,通过专题培训、榜样示范、案例分析、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理解教育的新形势,使家长和学生一起获得道德成长。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校园和课堂,感受校园生活的充实和美好。每逢学校的重要仪式、典礼、庆祝活动,我们都会邀请家长参与,让学校的理念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与升华。我们注重营造共生共荣的家长文化,调动家长共同育人的积极性,达成共识,赋权承责,让双方各展所长。

學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校联系制度,通过“一信”(校长致家长的信)、“两报”(学校《放飞梦想》校报、班主任《与您同行》周报)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学校努力探索内容充实、形式灵活的家长会,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学校定期走进社区,倾听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的需求,真诚地为家长服务。同时家长也受邀到学校担任义工,服务学校、亲近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召开“学校、家庭、社区和谐互动”主题运动会,学生和家长一起奔跑、一起快乐,和谐的场面令人激动不已;开展“奉献一份爱心、增添一份和谐”为主题的向家庭贫困及残疾家庭奉献爱心的活动,感人的画面令人记忆犹新;举行家长学生综合专场演出,楼下是学生,楼上家长满座,孩子们用精彩的演出回馈家长,欣喜的情景令人激情飞扬;学校组织家长收看知心姐姐的家教讲座,家长的认真倾听令人倍受鼓舞……通过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营造了“大手小手,融入校园共创美好成长环境”“师生家长,放飞童心营造快乐和谐空间”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家校相互依存、互相推动的关系,真正实现了和谐育人的目标。

三、开发社区资源,优化和谐的育人生态

和谐校园是面向社区开放的校园。学校努力构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不是推倒有形之“墙”,而是开放无形之“思维”。

学校与社区的和谐互动要做到有效,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学校从共建模式和管理机制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学校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建设社区教育文化,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社会生活实践和体验的需要,构建有利于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的社区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营造了“校区为本、自主互动”的社区教育文化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校长、锦城社区单位领导、社区干部组成,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工作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还建立了校长室—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小队长的分级管理网络。有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保障,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教育充满温馨、充满希望。

学校地处长春一汽锦城社区的中心地带,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提供了有效保证。学校组织学生调查汽车厂的历史和现状、参观现代化的一汽生产线、开展装车实践、设计车标和广告语、展望一汽的未来……这些无疑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感受到一汽人的幸福感、快乐感,提高了责任意识。

为了发挥社区育人的作用,学校依托社区聘请了校外法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的教育,组织学生到岱山公园祭扫,邀请社区内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为学生开发校本课程,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其中“大嘴快板”社团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学校还和社区人员共同走进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暖暖毛衣送真情”活动,增强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和责任。学校定期带领孩子走进社区,宣传社区里的新人新风,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参与环境美化和绿色环保等文明社区服务活动,开展社区环保调查和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建德育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拓宽德育领域,组织学生到这些教育基地开展体验活动。

总之,从社区到社会,我们努力打破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的界限,有机整合和盘活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努力创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校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谐互动的育人平台,让管理透出人文关怀,让队伍形成强大合力,让活动说出教育真谛,让发展凸现自身特色。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互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品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形式多样、开放多元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学校、家庭、社区和谐互动之路是一条学校发展之路,是一条有利学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王安巍,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育人社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