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的课程因素

2017-05-04 13:47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设置家庭

我国实现了“普九”这一历史性跨越,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伴随“普九”整个历程的,就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的相关教育统计数据表明,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逐年下降,但是大量的个案调查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辍学问题依然不可小觑。新闻媒体也不时报道少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为什么在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时代的今天,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农村学生不能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呢?

對此问题,众多的调研报告和政府层面的分析研究已经列出了很多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一些学生的家庭负担不了学习的费用,特别是多子女家庭,或者家中有病人的家庭;“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法律原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授予教育部门强制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致使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辍学问题都感觉无能为力;家庭原因,留守儿童家庭、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辍学;教师原因,农村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结构性缺编,一些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致使少数学生负气辍学。如此等等。

以上原因都可能导致学生辍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我们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性措施却收效甚微呢?事实上,课程原因才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也只有针对这个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真正消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这个“顽疾”。

课程是统领整个义务教育的总“开关”,义务教育的任何问题,如教师问题、学校布局问题、学生向城市流动问题、择校问题、城乡教育差距问题、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等,都与课程直接相关。就辍学而言,课程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门类多。目前,我国初中课程设置有十余门,这还不包括各地自行设置的地方课程和各学校设置的校本课程以及各种各样的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注重知识学习和传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以及教师授课技巧要求较高。单就学习这些知识而言,在短时间内,农村的教育水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城市教育的,这就必然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有问卷结果显示,近30%的学生认为课程门类太多,认为一些课程没有用。特别是英语课程,几乎占据学生全部学习时间的一半,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能做题,却不能对话。农村学生小学阶段英语基础已经比城市差了一大截,到初中后英语学习更是吃力。

二是课程难度大。目前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主要由该领域的大学教师和相关专家主导制订。制订者对中小学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更多地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因此在制订课程标准时追求知识体系严密,导致难度上升。同时,课程标准只是大致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具体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导致教材编写者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能再次“加码”,继续增加教学难度。各学校为了在中考竞争中取得优势,开发所谓“拓展性”题目,学习难度再次上升,使得学生不堪重负。有心继续学习的学生和家庭会选择到社会培训班补习或者到老师家补课,家境困难或学习无望的学生则可能因此辍学。有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太深,上课听不懂,学习的内容偏重公理定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易接受。

三是课程交叉重。有校长统计,义务教育开设的学科之间重复度较高,一些学科之间高达55%。思想品德、科学、语文等学科,科学、物理等学科交叉重复现象尤重。有的思想品德课选择的课文与语文课一模一样。这种无谓的学习会慢慢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可能引发辍学现象的产生。

课程原因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有权威数据表明,近72%的辍学行为是由于厌学导致的。

现行课程设置始于1999年,至今已经快20年了,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2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以及基础教育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不适应新形势的现象逐渐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实践育人,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还特别提出人的所有知识只有20%左右来自于学校等。当前,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大力改革现行课程设置,这不仅是基于控辍的需要,也是基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唯如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缓解,才能真正办出人民满意、党中央放心的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设置家庭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家庭“煮”夫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