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

2017-05-10 01:19党爱娣沈建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少数民族现状

党爱娣+沈建洲

摘 要:以甘肃省Y县为例,从幼儿园及幼儿总体数量,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及任职资格等几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Y县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非专业在职教师数量较大、聘用制教师人数过多、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在职教师过少。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提出加大幼儿园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在省内探索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培养模式,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特殊补充政策,严格准入制度,加强转岗教师培训以及实施城区幼儿园教师支教工程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师;现状;补充机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29-04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發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精神,全国在2011—2013年间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的西部省份,幼儿园建设是甘肃省三年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1]。伴随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大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或即将启用,足额补充合格幼儿园教师成为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最为严峻和紧迫的任务,师资队伍建设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成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中心任务。Y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在全州8县市中,Y县和其他6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0.56万人,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2.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5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161元[2]。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省情上看,Y县在经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研究对Y县幼儿园发展现状和师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Y县学前教育基本现状

1Y县幼儿园和幼儿基本情况 表1

表1显示,Y县幼儿园总体数量不足、规模小,农村尤为突出。全县有幼儿园45所,其中公办园3所、民办园42所,县城有幼儿园11所,34所在农村。从数量上看,34所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总数中的75.6%,但实地考察发现,截至目前,县镇及以下均为民办园,由于办园条件差、规模小,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适龄幼儿的入园问题,所以农村幼儿入园率仅为30.5%;县城幼儿入园率虽然达到88.1%,但也同样存在办园条件差、规模小的问题,特别是公办幼儿园中规模办园和优质幼儿园稀缺,3所公办园中两所为6个班以下规模,6—9个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仅有一所。

数据表明,城乡民办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93.3%,民办幼儿园在Y县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69.5%的民办园只有3—6个班。 表2

由表2数据可知,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显著。全县有适龄入园幼儿8 382人,其中居住在县城的有1 978人,已入园幼儿1 742人,尚未入园236人;居住在农村的幼儿6 404人,已入园幼儿1 952人,尚未入园5 452人,未入园的农村适龄幼儿数占全县适龄幼儿总数的45.69%,占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的69.50%。预计至2020年,全县3—6岁适龄幼儿总数为8 000人,未来几年会在8 000上下浮动,其中农村3—6岁幼儿数约占全县幼儿总数的71.00%。照此推算,全县须有9个班级规模的幼儿园30所,专任幼儿园教师600人,其中20—23所幼儿园和440人左右的教师在农村。

2Y县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3

表3显示,Y县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城乡布局结构不合理,农村幼儿园教师奇缺,现有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全县共有幼儿园教师299人,其中公办(在编)教师98人(含中小学转岗教师52人),占全县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2.8%;民办幼儿园教师201人,均为幼儿园聘用教师,占全县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7.2%。县城有幼儿园11所,专任教师188人,平均每所幼儿园拥有教师17人,34所农村幼儿园有专任教师111人,平均每所幼儿园仅有教师3人。

从学历结构看,299名教师中259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6.6%。其中98名公办专任教师中76人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公办专任教师总数的77.5%,职高及高中学历教师22人,占22.5%;201名民办教师中183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民办园教师总数的91%,职高及高中学历教师18人,占9%。从数据来看,Y县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高出全省78.41%的平均水平。

进一步分析299名教师专业结构发现,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上)为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仅42名,占教师总数的14.0%。98名公办园教师中只有25人的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其他74.5%的教师均为非专业;201名民办园教师中仅有17人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高达91.5%的民办园教师为非专业。县城幼儿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共有33人,占教师总数的17.6%;农村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比例更低,仅有8.1%。

从年龄结构看,处于31—40、41—50年龄段的教师居多,二者占公办教师总数的59.2%;98.5%的民办园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民办园教师普遍较公办园教师年轻。

299名教师中,201人无编制,占70.7%,且全部分布在农村幼儿园;有41名教师具有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仅占教师总数的12.26%,其中公办园教师27人,占8.07%,民办园教师14人,占4.19%,县城幼儿园教师31人,占9.27%,农村幼儿园教师10人,仅占2.99%。

二、分析与讨论

1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Y县共招录了37名教师补充到幼儿园,但全县幼儿园教师缺口极大,此举不过是杯水车薪,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Y县现有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截至2014年,Y县共有3—6岁幼儿8 382名,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师幼比1∶10(不含保育员)计算,需专任教师370名,目前仅有教师299名,缺额71名;二是Y县教师补充严重滞后于幼儿园建设。幼儿园规划建设与教师队伍组建不同步,导致有幼儿园没有教师的被动局面。2013年建成的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因无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只得将政府投资建好的幼儿园交由个人以民办形式经营,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致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从长远看全县3—6岁幼儿数将在8 000名上下浮动,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师幼比1∶10(不含保育員)推算,需专任教师800名,目前教师缺额在500人左右。

2民办园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

201名民办园教师占全县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7.2%。然而,由于民办园教师薪酬待遇低,教师职称、保险金等无法落实,加之聘用教师入职程序简单、来去随意、彼此缺乏约束力,幼儿园和教师个人的权益都难以保障,导致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大、具有不稳定性。

3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异大

Y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81%[2],而农村又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的14所乡镇中心园中,2所以民办形式启用,其他12所在建或未投入使用;现有34所幼儿园均为民办,且规模小,无法满足幼儿入园需求,致使Y县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县城,城乡差距明显。

4非专业教师比例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整体偏低

除数量不足、流动性大、城乡差距明显外,Y县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偏低。究其原因,一是历史欠账太多,专业化教师补充乏力;二是民办园教师补充饥不择食;三是转岗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指导不利。通过访谈得知,98名公办幼儿园教师中有52人是转岗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但普遍缺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和保育意识,对幼儿园教育规律、幼儿认知与学习特点、幼儿园保教规范知之甚少,加之时间紧迫也无暇顾,这些转岗教师都是先上岗,再培训,而且培训要等机会,如果没有机会,转岗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非专业教师比例偏高和具有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的人数过少。

5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落实不到位,培训机会少

实事求是地讲,编制是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但是,伴随乡镇心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建设,集中解决一定数量的编制问题不是一个县域教育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有的幼儿园无教师或教师不足,学前教育发展处境尴尬。

随着“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省培项目的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大幅增加。Y县大部分公办园的教师参加过“国培”、省培或其他培训,而乡镇及以下幼儿园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在内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调研发现,有的教师工作近20年从没有参加过一次外出培训。

此外,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访谈中Y县基础设施最好的某公办园园长如是说:“作为公办幼儿园,我们的处境尴尬,内心非常纠结。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能在幼儿园进行大量识字、计算和书写教学,但家长不答应,因为一些小学要进行入学考试,我们不教的结果就是公办园的孩子考不过民办小学,家长意见大,甚至提出要转园,一边是幼儿园的发展、一边是幼儿的发展,到底教还是不教,我们真的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不得不承认,家长的育儿观念明显地影响着Y县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对策与建议

1探索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培养模式,保证充足的师资来源

为缓解我国农村医疗人才紧缺现状,2010年6月,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3],过去三年,甘肃省免费医学生的招生规模已从2010年的200名扩大到2013年的420名[4]。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缺口严重的现状,可借鉴国家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培养模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培养。根据各市州幼儿园教师需求的具体数量,在各市州招收一定数量的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打造出一批本土化的幼儿园教师,探索“招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2加大幼儿园特岗教师招录力度,逐步充实幼儿教师队伍

为解决农村幼儿园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甘肃省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3年共公开招录了3 31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并分配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教。由于甘肃省幼儿园教师整体缺口较大,专科以上学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1 500名,加之研究生或其他职业招考,事实上能够参加幼儿园特岗教师招录的毕业生并不多。针对这一现状,应积极协调人社部门按照“低学历、高专业”的要求,降低幼儿园特岗教师的招录门槛,扩大幼儿园特岗教师的招录名额,并优先安置到民族地区幼儿园任教、逐步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

3建立民族地区幼儿园紧缺师资助学贷款还款豁免制度

助学贷款还款豁免制度是将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两者结合的最佳形式,是目前日本和美国对师范专业学生资助采取的主要制度[5]。在具体实施中,先使用助学贷款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资助,一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当其符合政府规定的任职资格和工作年限等有关条件后,就可获得不同程度甚至全额的助学贷款还款豁免,这时候的助学贷款实质上就变成了奖助学金。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幼儿园任教。

4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特殊补充政策

一是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以“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的方式,与高等院校联合试点学前教育专业定向生培养模式;制定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培养、录用政策,以省属高校为依托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民族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以保证民族地区毕业生回原籍就业,解决上得来、下得去的问题。二是适当放宽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早在198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已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实际需要,教职工编制应适当增加[6]。三是适当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从中等学校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选拔优秀毕业生(通过继续教育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层次人员)补充到幼儿园。中等学校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未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通过考试可先录用为幼儿园保育员,取得合格学历并获得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后,再转任幼儿园教师。

5重视转岗教师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转岗教师是Y县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也是一个有着职业成长经验、面临新职业挑战的特殊群体。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由于缺乏对新岗位的认同感,大多数转岗教师存在着教学、管理和沟通上的困难。所以,提升转岗教师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首先,应尽可能做到岗前培训,力争做到边转边训。培训内容及形式的制定应紧密围绕“转岗”和“职业认同”两个核心,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小学的学科指导转变为综合指导,由课堂管理转变为全程管理,由单一教师角色转变为保教双重角色[7]。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正是在亲历幼儿园实践、完成上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通过有效的岗前培训,使转岗教师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的初步转换,为职后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其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调动城区优质师资、统筹安排,建立不同层次和区域的转岗教师指导团队,通过送教上门、现场诊断等途径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充分利用转岗教师的已有职业经验,引导转岗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课程的实施与指导,帮助转岗教师在当前职业发展中寻找专业发展优势,建立新的专业发展点,从而形成归属感,以确保其快速成为学前教育事业中的有效力量。

6构建县聘、乡管、园用的教师补充机制,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

基于有幼儿园无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在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的基本事实,探索建立县聘、乡管、园用的教师补充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让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先运行起来,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其教师聘用由园聘转变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各乡镇和幼儿园需求统一招聘,并结合本地生活水平、参照事业编制教师工资标准,确定聘用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相关待遇。教师聘用合同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既能够保障聘用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能够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心,从而稳定教师队伍;按照各乡镇和幼儿园需求分配招聘教师,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人事档案、职称晋升等,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民办幼儿园教师也由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管理;幼儿园则负责教师的具体工作和专业发展。聘用教师工资主要由用人幼儿园发放,县、乡政府应按聘用教师服务年限提供一定的补助资金,体现关心和重视非编制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7严格准入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补充质量,应严格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对于尚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应合理划定取得任职资格的时间,对到期仍未取得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应调整其工作岗位或退出教师岗位。同时,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本县幼儿园教师实际需要,制定分期分批培训方案,对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以及保育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幼儿园根据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园本培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执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师缺编和补充受限等情况将成为制约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面临的困难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对此,笔者认为,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坚持多渠道和多元化的师资培养培训原则,实施教师应急补充与补充长效机制并重,科学、有序地补充教师,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整体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建洲,李兰芳.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11.

[2]Y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syongjing.gov.cn/zwgk/detail.php?dir=/政务公开/党政文库/统计公报&n_no=49198,2013-11-08.

[3]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Z].2010.

[4]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13年甘肃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甘卫科教函[2013]202号)[Z].2013.

[5]徐国兴.我国高等师范学生资助制度完善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30.

[6]国家为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哪些特殊政策和措施[EB/OL].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05-10.

[7]翟理红.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策略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8):16.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少数民族现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