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节奏,提升教学魅力

2017-05-31 11:34罗立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节奏语文课堂教材

罗立芳

【摘要】语文课堂节奏的把握是提升课堂教学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从教学实例的角度出发,遵循语文学科内在规律,使各要素合理搭配、穿插得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营造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语文课堂。

【关键词】節奏美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06-02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一样悄然装扮着我们的课堂:多媒体课件色彩缤纷,师生积极互动,形式灵活多样。作为一门艺术,教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节奏。一节课通常都会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四个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因把握好教学变化的节奏,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才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把学生分散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有的语文课堂节奏太快,有的又过于拖沓,40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忙忙碌碌,或无所事事,教学效率不高。歌曲有美妙的旋律,文章有内在的脉络,语文课堂也应有其独特的韵律美。把握语文课堂节奏,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营造富有节奏美的语文课堂,学生会乐学、好学,语文素养也会随之逐渐提高。

一、教材重难点的把握

教师的业务能力突出表现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上。教学是以深入理解教材为前提,在深入钻研、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思路,是良好教学课堂的前提条件。备课、钻研教材,绝非走马观花的翻看教参、熟背名家教案,应静下心,反复认真地阅读教材,熟于内心,深刻理解和把握课文,了解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案,更好地驾驭课堂,把各类资源转化为教学营养。其次,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应突出重点,宜错落有致地安排内容,合理地分配时间,注意动静相结合。如《芦花荡》的教学,分析人物形象是重点。情境导入后,学生先自主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接着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再让学生汇报,教师点评;然后归纳方法,把握主题;最后完成练习:给文中“老头子”做人物分析,并加上评价。这样安排有静有动,有张有弛,有铺垫有高潮,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轻松。

语文课堂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留白”中咀嚼已学习的内容,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品味语言,陶冶情操。以课文《春》为例,带领学生欣赏描绘春花图的优美的文字,让学生闭目凝神遐思:花的色彩,花的芳香……让学生与花一样在舒展、在呼吸,花的芬芳、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缓缓流动。

三、教学方式的选择

新型语文课堂能激活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调查表明:一堂课,学生认知积极性呈现波形:最初3—5分钟注意力不集中,中间30分钟一般进入最佳状态,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衰退,这为教学起伏设置划定了大致区域。课堂的开头,一般应设计简单而富有趣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的中间部分以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题为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下课前几分钟,设计轻松的小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水调歌头》的教学,以学生说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诗句的方法创设情境,带动学习热情;深入理解诗歌,提出问题:“高处不胜寒”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通过探讨碰撞思维的火花,体验收获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最后安排学生轻唱《水调歌头》这首歌,用音乐品味诗歌蕴含的哲理,达到“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境界。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语言是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生动新鲜、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更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概念、定义的讲解要慢条斯理;文本情景的描述要生动自然;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起始清晰明朗;总结沉稳简洁。教学语言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对话。《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随着作者感情描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语言或铿锵有力或低缓深沉,或满怀激情或荡气回肠,鲜明的节奏,展现文本丰富的内涵,让学生沉浸其中,产生难以忘怀的共鸣。

五、教学情感的掌控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节奏表现在不同感情的转换,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紧张、愤恨、同情等,感情的变化,使课堂教学的审美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情感节奏的把握应注意两点:

1.课堂的感情节奏应与文章的感情节奏相吻合。“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像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通过这张脸读出它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探究性研读,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该喜则喜,当怒则怒,身临其境,真情流露。“披文入情”,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充满“磁性”的文学殿堂。

2.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教与学要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达到师生同呼吸,共起伏的境界,互相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催生智慧,共同创造语文课堂的精彩。如《岳阳楼记》,整个情节节奏应符合作者的情绪变化,从平静,到悲伤,接着明快欢乐,最后慷慨激昂。惟有如此,才能让教师、学生、文本达到心相通、情交融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的节奏必须遵循学科的内在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把握课堂节奏要综合考虑,合理搭配、穿插得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四十平方米面积与四十分钟时间的巧妙组合,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也是最具节奏感的。努力营造富有节奏美的语文课堂,让她闪耀智慧的光彩,展现文学魅力。

猜你喜欢
节奏语文课堂教材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教材精读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轻快漫舞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