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县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

2017-06-19 19:14
关键词:利川云阳桐油

徐 蕴

(西南大学 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重庆 北碚 400715)

万县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

徐 蕴

(西南大学 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重庆 北碚 400715)

目前对于现代化的研究,学术界基本上都认可现代化的研究与口岸密不可分。近代开埠通商以来,万县港的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港口贸易的背后,需要腹地的支撑,万县港贸易的发展和它背后的腹地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以《万县经济调查》为主要参考资料,通过对万县港货物水陆交通路线及往来大宗货物的研究,弄清其运销路线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期望对中国通商口岸及其近代化进程的研究有所裨益。

万县港口; 万县腹地; 水陆交通; 大宗物资贸易

一 、问题的提出

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而言,通商口岸和它背后的广大腹地是两个基本的对象。中国近代最早的经济变迁始于通商口岸,而进出口贸易是推动经济变迁的要素之一[1]。各港口城市在开埠以后,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与腹地的关系日益密切。按照经济地理学的观点,经济腹地一般由出口货物的供应地和进口货物的销售地两大部分组成,这种基于货物联系形成的港口的腹地,实际上也是港口城市的腹地,两者的空间范围大致相同[2]。

万县位于同为开埠城市的宜昌和重庆之间,上到重庆327公里,下至湖北宜昌321公里,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万县“上束巴蜀,下扼夔巫”,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川东北、湘鄂西、陕南、黔东的物资集散中心,有“蜀中巨镇”之誉。明清时期,万县港川粮运输、井盐的生产与运销、川木及其他物资的运输空前活跃,显示了万县水陆交汇之区的重要地位[3]。正如《蜀海丛谈》的作者周询所说:“县境在重庆、宜昌水道适中地,城滨大江,在北岸。凡由鄂溯流入蜀,行销川北货物,多由此转运;由施南、利川陆行入蜀者,亦必会于此……县境既阔,又当水陆绾毂,商业之盛,亦仅亚于重庆。”[4]万县城区,更是一派“行李往来,冠盖相望”、“远商辐辏、百货云屯”[5]的繁荣景象。

近代由于川江航运的开通以及1891年重庆的开埠,为万县设为通商口岸提供了可能[6]。1902年,万县被议定为通商口岸,1917年,重庆海关万县分关正式设立,万县港成为了货物直接报关出口的口岸,进出万县的中外商轮日渐增多,成为长江上游“万川毕会,万商云集”而著称的港口城市[7]。1925年,万县正式开埠,从此万县成为四川省继重庆后第二个开放的通商口岸[8]。随着开埠通商的发展,万县港的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港口贸易的背后,需要腹地的支撑,万县港贸易的发展和它背后的腹地是密切相关的。

笔者将通过对万县港货物水陆交通路线及往来大宗货物的研究,弄清其运销路线所涉及的空间范围,通过对桐油、山货、黄表纸、药材等产品供应地的研究,弄清万县港的出口货物的主要来源范围,再通过对棉纱、米、盐、疋头、纸烟、糖、烟叶、煤油等主要进口货物销售地的研究,弄清万县港的进口货物的主要销售范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弄清万县港腹地的基本范围。

在有关万县港商业联系的史料中,20世纪30年代编写的《万县经济调查》是一份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由于长渝铁路的建设需要,1935年国民政府组织长渝铁路经济调查队调查长渝铁路计划线沿线经济情形。调查队分为四川和湖南两组,在重庆和长沙两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其中四川组调查了重庆、涪陵、万县三地,万县虽非计划路线经过之地,然而其作为四川省第二重要经济中心,考虑到将来长渝铁路筑成之后与之密切关系及影响,因此一并对其进行调查,并写成了调查报告。其中《万县经济调查》详细记录了30年代万县港口12种主要输出商品和8种主要输出商品的来源地、运输、销售地等多种要素,通过调查的记载,我们可以比较确切地了解30年代时万县港口的商业联系范围状况。

二、万县之市场地位[9]

万县港是长江上游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与重庆相比,万县的经济范围固属甚小,然而与四川省各区其他各经济中心地相比,万县独具与重庆对立之性质。其他各经济中心地皆附属于重庆,其进出口货物的集散,莫不仰赖重庆为总枢纽。而万县之进出口货物,则是由万县直接与上海、汉口交易,不再经由重庆为之中转。从万县港沿长江上行可达宜宾,下行直通上海,并与海上交通连接。长航渝宜、渝汉、渝申客班轮,下水在此过夜,上水到此停泊,拖、货轮也在此停靠,以补充生活用品和装、卸载。地方船舶以港口为中心,上行武陵、西界沱、石宝寨、忠县、丰都、涪陵、长寿、重庆;下行双江、盘石、云阳、安坪、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香溪、宜昌。港口水域宽广,正航道无暗礁浅滩,四季皆可通航停泊[10]。

万县居重庆下游327公里,因地理上及交通上之关系,自成为下川东经济中心之一,自1917年开设海关以后,更为重要,其经济范围包括:(1)沿长江水路各县,在万县上游为涪陵、丰都、忠县、石柱等县;在万县下游为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县。(2)北岸陆路各县:如梁山、垫江、开县、达县等县。(3)南岸陆路各县:如湖北之利川、建始、宣恩、鹤峰、咸丰、来凤、五峰、恩施等县。

万县的桐油出口市场要大于重庆,其中涪陵的桐油,多数运销于万县,因此涪陵也是隶属于万县的经济范围。丰都、忠县、石柱距离万县较近,并且为顺流,其隶属于万县的经济范围,乃是自然之趋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都是位于万县的下游,除云阳距离万县较近外,奉节、巫山、巫溪距离万县都较远,然而由于万县设有海关的缘故,轮船上下必须在此停泊,进出口货物上下在此也较为便利,因此这几个县出口货物也多集中于万县,进口货物也多数供给万县。

梁山、开县、垫江、达县等地,除开县有小河可通云阳,达县经渠河可通重庆外其余皆不通水路,以上各县的进出口货物,全依赖万县为输出输入之孔道。

利川、建始、宣恩、鹤峰、咸丰、来凤、恩施、五峰等县,由于都为川盐销售地,运销于这几个县的川盐,都是先由长江水路运输集中于万县再由水陆路散销于各县。以上各县的山货等出口货物,也多运来万县出口,而万县之进口货物也多数附带运销于以上各县。

三、万县之水陆交通[9]9-14

(一)水路交通

1.路线:(1)渝万线,由重庆至万县全程共长326公里。(2)涪万线,由涪陵至万县全程共长206公里。(3)万宜线,由万县至宜昌全程共长322公里。(4)万汉线,由万县至汉口全程共长1033公里。(5)万申线,由万县至上海全程共长2136公里。(6)万云开线,由万县至云阳之小江口60.48公里,再由小江口至开县155.52公里,全程共长216公里。

2.运输工具:由渝至申均赖轮船运输,故渝万、万宜、万汉、万申各线,极为便利,惟涪万、万云开两线,则全赖木船运输。

3.往来大宗物品见表1。

表1

(二)陆路交通

1.路线

(3)万县至开江一线,有大路与小路之分,通常挑负货物行走,多经大路,空手往来,多经小路,盖大路较小路为平坦,小路较大路为便捷。

(6)万县至施南一线,全程共长340公里,其路线如下:先由万县水运135公里至安坪登陆后计程205公里至施南。

(7)万县至利川一线,全程共长190公里,其路线如下:先由万县水运35公里至大溪口登陆后计程155公里至利川。

2.运输工具

上述各路线之货物运输,均赖人力挑运,或背负,或用骡马驼运。

3.往来大宗物品

表2

三、大宗出口货物来源地、销售地及部分运输方式

万县之大宗出口货物,以桐油最为主要,其主要销售地为汉口。其次为山货、猪鬃、牛羊皮、生漆、青麻等货,大都运销上海,惟生漆一宗以汉口之销量占大多数。再次为黄表纸,此项货物产于梁山一带,运至万县出口销于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在九一八事件以前,且有大宗销于东三省,后来此项销路,已断绝矣。再次为药材,种类甚多,以黄连、巴豆、小茴、半夏数量与价值较大。

(一)桐油[9]21-31

我国对外贸易,自茶、丝相继失败以来,桐油遂占出口贸易最为重要地位。四川桐油,产量之丰,品质之佳,在全国各省中,首屈一指,而万县为四川桐油最大集中市场,全川出口桐油,集中重庆者占30%,而集中万县者达70%,由此可知万县桐油贸易之重要矣。

1.来源地及运输

表2

各地运进万县市桐油,分集上沱(上智镇)、下沱(城守镇)、陆家街三处,万县桐油检验所在以上三地设卡检验。凡两开、梁、垫、绥、宣、城、万及通、南、巴等县之油,皆由陆家街进口。忠、丰、涪、酉、秀、黔、彭及湖北施南、利川等地之油皆运集上沱。云、奉、两巫及本县一部分桐油运集下沱。

万县进口桐油,由两开、垫、绥、宣、城、万等地来者,皆由陆路运输,以旱挑为主,陆路运入者,集中在陆家街。开县有小河通长江,涨水时,桐油多由船运至万县。其余各地,则皆由水道木船运输。在万县以上者,集中上沱,在万县以下者,集中下沱。

2.销售地及运输

万县出口桐油,以美国为最大销售地,其次为欧洲,其余则行销国内各地。

万县桐油出口,皆装轮船运往汉口,或上海,改装海轮运往国外。

(二)山货[9]48-55

万县主要出口贸易,除桐油黄表纸外,其次为山货。山货一项,包括货品甚多,就万县出口数量而言,最重要者为棓子、猪鬃、羊皮、牛皮、生漆、青麻等,分述如次。

1.来源地及运输

棓子:

来源地运输南岸:施南、利川、咸丰、来凤、黔江、酉阳、石柱旱路运输至大溪口(万县上游60里),再由驳船运至万县北岸:绥定、大竹、开县旱路忠州、丰都、涪陵水道运输,木船

猪鬃:

来源地运输云阳、奉节、巫山、忠州、丰都水道运输,木船梁山、太平、巫山、施南、利川旱路

羊皮:绥定、梁山、云阳;各地运万之羊皮多用旱挑,云阳则走水道。

牛皮:

来源地运输北岸:绥定、宣汉、开县、营山旱路南岸:施南、利川、来凤、咸丰、黔江、酉阳旱路云阳、奉节、巫山、忠州、丰都水道

生漆:太平、城口、施南、利川;各地运万县之漆,多由漆商直接报关装轮出口,在万县再行交易者,占极少数量。

青麻:万县青麻全部来自羊肚溪(丰都属),青麻在羊肚溪成捆,水道运至万县。

2.销售地及运输

万县山货,以出口运往上海者为最多,运往汉口者只有一小部分,不论是上海还是汉口,都是用轮船运输。

(三)黄表纸[9]73-78

黄表纸出口占万县出口贸易之第二位。

1.来源地及运输

梁山、大竹、达县:以挑运为主,渝万公路只能通至分水,在该路通车地段,亦有由汽车载运来万者。

2.销售地及运输

万县黄表纸一开始以东三省为最大销售地,自东三省失陷后,川纸销路,遂致失败。其后国内销场,小表以甘肃、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为最广,皆由汉口转输。前东三省亦销大表,以旅顺、大连、哈尔滨、安东等地为最著,皆由上海转输。运销陕西之纸,前直接陆路运输,自从红军占领川北以来亦皆由万县出口转运矣。

万县黄表纸以运往汉口为主,皆由轮船运输。

(四)药材[9]81-88

药材原为四川大宗出口贸易之一,惟因产地集于川西、川南、川北一带,皆以重庆为其输出枢纽,由万县出口者为数甚少。然万县每年药材平均进出口贸易价值,约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可见其贸易地位,实非重要也。

万县药材贸易,以出口之巴豆、小茴、黄连、半夏等数量较多。

1.巴豆:

来源地运输万县旱路,挑运忠州巫阳溪水道,木船丰都羊肚溪水道,木船

2.小茴:

来源地:云阳牯林沱;运输:水道,木船;销售地:万县之小茴,皆运销上海及汉口,上海亦有转销香港者。

3.黄连:

来源地运输南岸:石柱之鱼泉口及双合场由鱼泉口至万县,须经水陆两段运输:自鱼泉口至西界沱,系旱挑运输,自西界沱至万县,则装木船北岸:城口、大宁取道云阳由木船运至万县

销售地:万县黄连,凡属北岸货悉数出口,南岸货因品质较逊,有一部分内销,出口之货皆运销申汉两地,均由轮船运输。

4.半夏:

来源地:忠州拔山铺;运输:由拔山铺至忠州,旱挑,由忠州至万县,装木船;销售地:以运销汉口为主。

四、大宗进口货物来源地、销售地及部分运输方式

(一)棉纱[9]91-98

万县棉纱销量,占万县进口贸易之第一位。

1.来源地:

万县进口棉纱,最初来自上海者,仅及10%至20%,余皆由汉口运入。后来因申纱改良,包装加重,来量逐增。估计万县进口数量,汉口约占60%,上海约占40%。运万县棉纱,皆由轮船装运。

2.销售地:

万县进口棉纱,除本县销纳外,其余皆散销本县临近各地。万县棉纱之散销,可分水陆两路,水路销场,上达丰都、忠县,下至云阳、奉节、巫山等。陆路销场最广,包括达县、宣汉、梁山、垫江、大竹、开江、开县等地,及湖北之利川、施南各地。

(二)米[9]99-102

万县为下川东货物进出口的枢纽,商业发达、人口稠密,米粮的消费量甚巨,惟以本地山多田少,出产不丰,加之忠州、云阳、奉节、大宁、归州、巴东各地,皆山多土瘠,粮食不足,多向万县购米接济,故万县历年进口米数量甚巨。

1.来源地:

万县米之来源,有乡米与河米之分。

来源运输乡米武陵、让渡、石堡寨、杨河溪乡米产于本县四乡,由各地乡民,依照相传习俗,按向定时期,分期挑负来万出售,俗谓赶场河米川南:泸县、叙府、嘉定等集中泸县顺长江而下,木船川北:遂、渠、保三河流域集中合川顺嘉陵江而下,木船

2.销售地:

万县之米,除供本地消费外,以转销云阳、奉节、巫山、大宁、巴东、归州等地为大宗,皆为木船运输。

(三)盐[9]103-106

四川省盐场共计28处,其产量甚巨,行销范围极广。

1.来源地:皆由产区运集重庆,再由重庆转运至万县,全用木船运输。

2.销售地:

销售地运输南岸恩施(施南)、宣恩、利川、建始、鹤峰、长乐、来凤、咸丰至利川之盐:先用木船由万县运至大溪口,再发旱挑运至利川至施南之盐:先用木船由万县运至安平,再发旱挑至施南北岸巫山、云阳、万县、梁山、绥定、宣汉至万县、梁山之盐:旱挑至绥定之盐:旱挑

(四)疋头[9]107-114

疋头,泛指丝纺织品。万县进口之疋头,平均每年价值近百万元,其在贸易上之地位,极为重要。

1.来源地:万县之疋头,以由上海运入者为多数。

2.销售地:以达县、梁山、开江、开县、忠县、云阳、奉节等地为最大,万县行销梁山、达县、开江之疋头,皆由旱路挑运。

(五)纸烟[9]115-120

万县扼川东之咽喉,长江自丰都至巫山,以及该地段南北两岸各地纸烟之消耗,全仰给于万县。

1.来源地:万县纸烟,以上海为主要来源地。

2.销售地:万县、梁山、开江、垫江、达县、宣汉、广安、云阳、奉节、忠县、丰都、城口、万源、渠县、大竹、施南、利川等地。

纸烟运销,或由旱道人力挑运,或由水道,视何者便利转移为原则。

(六)糖[9]121-132

万县糖之市场,在1932年以前,完全为进口洋糖所垄断,自1932年进口关税增加以后,洋糖输入数量乃剧减,川糖遂崛起而代之,其后市场,洋糖几告绝迹,其由万县散销各地之糖,皆为四川本省所产者矣。

1.来源地:资中、内江等地,有时亦由重庆间接输入。

2.销售地:川糖外销,以宜沙、汉口等地为主要销售地。在川江轮船未通航以前,赖木船运输,川糖皆由万县集中出口。现在轮船运输发达,所有出口之糖,皆以重庆为总汇。

万县输入之糖,除本地销纳一部分外,其余皆散销下川东各地,如:万县、奉节、巫山、大宁、云阳、开县、梁山、达县、绥定等。万县散销各地之糖,或由木船水运,或由旱挑陆运,视其销售之地点而别。至绥定,系由旱挑运输,至奉节、云阳,皆由木船运输。

(七)烟叶[9]133-140

万县为四川烟叶主要销售地之一,盖川人喜吸旧式旱烟,每年烟叶消费量最大,万县为下川东各地货物进出之咽喉,故每年烟叶进口数量颇巨。

1.来源地:万县进口烟叶,几乎全由重庆运来,由产地直接运入者,为数极少。由重庆运来万县之烟叶,以轮船装运为多。

2.销售地:万县、云阳、开县为最大,余则销于奉节、巫山、大宁、巴东、施南、利川等地。

万县行销云阳、奉节、开县等地之烟叶,皆装木船。开县有陆路捷径可达,惟该地通万县以下之小江,可通槽船。小江水浅,船可用手推行,枯水时由万县至开县,约半月可到,以其运费低廉,烟叶通商多舍陆运而取水道。

(八)煤油[9]141-148

四川省销用煤油,概系舶来,其在进口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1.来源地:万县的煤油,多由宜昌装轮船转运。

2.销售地:万县输入之煤油,转销云阳、奉节、梁山、大竹、开县、开江、巫山、大宁、绥定等地。丰都、涪陵两地,系由重庆转销。施南、利川由奉节转销。万县煤油之销售地,以梁山、云阳为最大,其余各地不详。

煤油运销,或取水道或由旱挑,要视何者便利为主。

五、万县腹地范围及腹地层次

从《万县经济调查》的记录看,30年代万县港腹地的空间范围是以长江上游地区的长江三峡地区以及嘉陵江-渠江、乌江、沱江流域为主,包括了陕西南部、湖北中部、四川西部、贵州北部的广大区域(见图1)。

图1 万县港腹地范围

从《万县经济调查》的记录看,万县港的腹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万县附近东南长江流域等对万县港依赖性最强的核心腹地,三峡东部地区以及三江流域与万县经济往来密切的次核心地区,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是与万县有一定经济联系的边缘腹地。

以万县为中心的东南长江流域一带的川东经济区是万县港的核心腹地[11]。清末由于外贸的发展,万县成为桐油等大宗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奉节、云阳、石柱、涪州、丰都由水路运抵,而开县、达县、垫江、梁山等从陆路运输。同时,这些地区也成为万县的主要粮食供应地、农副产品和原料产地,并通过万县与外地市场发生联系和进行经济交往。这些地区与万县港口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属于万县港口的核心腹地。

嘉陵江-渠江流域、乌江流域、沱江流域以及三峡东部地区是万县港的次核心腹地。由于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和消费城市,有些外销商品和不能

自给的商品是通过重庆出口或进口的,因此除核心腹地外,万县港与重庆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嘉陵江-渠江流域、乌江流域、沱江流域以及三峡东部地区是桐油、山货、药材、糖的主要来源地和棉纱、米、盐的主要销售地。与核心腹地相比,这些地区与万县港口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但只存在部分依赖关系。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包括秦巴山地、云贵高原、川西高原的部分地区,即陕南、黔北、康藏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万县港口的边缘腹地。这些地区为部分山货、药材的主要来源地,区域对外较为封闭,区域经济较为落后,与万县港口的联系比较松散,对万县港口的依赖性有限。由以上史料推断,可大致勾勒万县港的腹地层次(如图2)。

图2 万县港腹地层次

[1] 吴松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2] 周一星,杨家文.九十年代我国区际货流联系的变动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1(6).

[3] 徐廉明.万县港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17-24.

[4] 周 询.蜀海丛谈·各厅州县(卷上)[M].成都:巴蜀书社,1914.

[5] 地理志·场集[M]//同治万县志·卷8.

[6] 苏健红,李应东.从开埠到建市——民国时期万县城市发展进程论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2).

[7] 王绍荃.四川内河航运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5.

[8]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7:107.

[9] 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万县经济调查[M]//长渝计划线经济调查特辑之三.1935:1-2.

[10] 熊登洲.万县港口志[M].1986:1.

[11] 何仁刚.清代万县场集考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5).

[责任编辑:刘自兵]

2016-09-08

明清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人口流动与生态变迁研究(11CZS018)。

徐 蕴,女,西南大学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3.003

K928

A

1672-6219(2017)03-0013-06

猜你喜欢
利川云阳桐油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四(1)小鹰中队
那个叫云阳的孩子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旅游观光铁路助力利川旅游发展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不让路上有空跑的车
让新《食品安全法》惠及利川百姓
万山之王——云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