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校文科类专业学生开设《免疫学》通选课的探索①

2017-07-05 11:47韩秋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免疫学讲授医学

韩秋菊 张 彩 张 建

(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物学研究所,济南250012)

·教学园地·

面向高校文科类专业学生开设《免疫学》通选课的探索①

韩秋菊 张 彩 张 建

(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物学研究所,济南250012)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尽管学科划分越来越精细,但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使得学生能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综合素质得以多方位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重视身心健康,对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和养生以及常见病、慢性疾病等相关知识的渴求度也越来越高。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与现代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免疫学教学活动,在拓展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此外,随着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逐渐兴起,大量医学新闻、养生信息中不乏错误的论点,掌握免疫学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甄别真假医学信息的能力,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过滤能力,抵制各种医学谣言的散布,坚守正确的医学知识和价值观念。近年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们从课程定位、教材选用、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以下浅谈面对文科类专业学生开设免疫学通识课教学内容改革的体会和思考。

1 课程定位与目的

众所周知,免疫学知识体量庞大、术语概念性较强,理论比较艰深且更新速度很快,即使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也是较难掌握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因此,过于专业的课程内容可能会使得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觉得“过难”、“过深”,从而对免疫学课程望而却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考虑到通识课以及免疫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将开设课程设为《人体最好的医生——免疫力》,旨在从定位上淡化课程内容的概念色彩,避免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作为一门综合性大学的全校通选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选课的学生来自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文科类学院,这些学生文史知识丰富、阅读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但是涉猎医学包括免疫学知识的机会较少,且缺乏适当水平的读物作为媒介。因此,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高级科普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不单纯把科学理论简单化,而是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免疫学知识通俗化,及时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状况相联系,从学生容易接触、更有感触的地方入手,始终贯彻实用性的目标进行讲授。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维护自身免疫力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2 教材选用及课程架构

目前国内医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学术性较强,不适合文科类学生使用,而适合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免疫学通识教材尚未开发。因此,我们经过对若干非教材类读物的对比分析,选用《免疫学/生命之窗》一书,该书在介绍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俗、形象地介绍免疫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选用该教材的原因考虑到:一是该书对免疫学基本知识均有覆盖,对于保证讲授的体系性很有帮助;二是从案例出发介绍免疫学的理论,便于文科学生理解;三是全书各个章节图文并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加快理解速度,降低门槛障碍。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医生》一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内容更加精简易于学生理解。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开课前教学组做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讨论。我们从免疫基础知识出发,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通过案例分析环境与免疫、药物与免疫、营养与免疫、心理与免疫、中医与免疫、感染与免疫、肿瘤与免疫等的关系;从教学目标上,我们做了如下设计,即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递提高免疫力的生活智慧,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学业压力,树立正确的免疫学观念,教会学生免疫力的自我检测,达到完善知识、充实内心和提高健康生活方法的目的。

3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上课效率

目前,我校通选课课时数为16学时,而免疫学课程信息量大,较短的教学时间不足以深入、透彻、全面地讲解免疫学知识。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限的学时数,既保证知识传递的科学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按照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1),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精选和取舍。大多数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免疫系统所知甚微,因此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等基础知识的讲授是课程的重点之一[1]。不同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非常复杂,这部分内容是文科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难点。此外,我们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模块进行了讲授。比如介绍药物与免疫时,在讲授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较热的免疫治疗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在讲授环境与免疫时,我们从雾霾天气说起,介绍黏膜免疫的组成、功能,及其与慢性炎症、肿瘤的关系。讲授生活方式与免疫时,我们从学习压力重、考研、就业等学生面临的压力谈起,讲授心理/情感状态均能影响了免疫系统,继而影响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个人的健康。让枯燥无味的免疫学知识从课本中走进大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压力、摒弃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

4 采用案例法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细致分析,引出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故能吸引学生听讲并引导学生对免疫学产生兴趣[2-4]。在感染与免疫一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列举HBV、HIV、SARS、禽流感等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学致病机制。从免疫学角度教会学生认识乙肝疫苗的预防意义、正确对待乙肝患者,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意识。

在面向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免疫学通选课上,我们授课内容也体现了免疫学理论和临床治疗的前沿进展。例如讲授药物与免疫时,列举当前研究较热的靶向PD-1、CTLA-4的单抗药物,又称为“免疫卡控点”疗法,其在部分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在讲授肿瘤与免疫的过程中,介绍免疫细胞治

表1 《人体最好的医生——免疫力》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疗的多种方式,尤其列举了当前研究较热的CAR T细胞疗法。通过介绍这些前沿进展,使得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当前的医学研究热点作一了解,大大拓展了视野。

5 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向学生强调,采用免疫学理论和视角对自己经历或者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健康习惯培养,学生均有所收益,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有的学生以免疫学知识深刻解析了自己所经历疾病的过程,包括对疾病的重新理解、治疗药物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改变,再到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改善。

我们还及时通过山东大学的选课平台对选课学生所反馈的免疫学通选课评价进行了及时的了解和分析,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欣喜的是,很多学生都给出了如“非常有趣,很长知识”、“扩展了医学知识”、“免疫学概念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等评价,这也表明我们初步达成了面向文科类学生开设本课的目的。

6 思考和尚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开设的免疫学全校通识课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文科类专业的免疫学教学活动仍有待于深入改革和探索。例如,结合研讨式教学,通过辩论、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能否通过增加实验室参观、观摩实验课的形式使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免疫系统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使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此外,部分文科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与健康和医学相关的媒体工作,因此了解和掌握必要医学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正确运用,对社会整体医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马 樱,金伯泉.药学专业《免疫学概论》教学内容改革的体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7):1060-1061.

[2] 孙爱平,张国俊,赵铁锁,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冶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0):1534-1536.

[3] 尹晓琳,魏 林,曾瑞红,等.医学免疫学多种教学改革方法的利与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4-5.

[4] 齐静姣,张 平.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413-2414.

[收稿2017-02-10]

(编辑 张晓舟)

10.3969/j.issn.1000-484X.2017.06.024

①本文为山东大学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韩秋菊(1982年-),女,博士,主要从事免疫药理与免疫治疗方向的科研与教学研究,E-mail:hanqiuju@sdu.edu.cn。

及指导教师:张 建(1965年-),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免疫药物学研究所所长,临床药学系主任,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肝脏免疫学方面的研究,E-mail:zhangj65@sdu.edu.cn。

R392

A

1000-484X(2017)06-0922-03

猜你喜欢
免疫学讲授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医学、生命科学类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