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巧:大爱不求回报

2017-07-18 11:21王培
中国民政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衡水市精神病

◎ 王培

张士巧:大爱不求回报

◎ 王培

张士巧(中)对照病历和护士们一起分析患者病情

2015年腊月的一天,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高古庄镇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一名精神病人将锋利的菜刀压在丈夫的脖子上,狂躁地叫喊着,血已经流了出来。病人的亲友劝说哀求,均未奏效。

突然,事情有了转机,病人说要见一个人——衡水市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护士长张士巧。

于是一个电话,将正在上班的张士巧叫来。张士巧一下车就往院里跑,干警们担心她的安全,拦着不让进门,她笑着说:“你们不知道,我可是她的闺蜜呀!”

果然,张士巧走进院,轻轻喊了一声,那病人怔了一下,把菜刀一扔,跑出来,抱住张士巧的腿大哭起来。一场流血事件轻易地化解了。

回医院的路上,病人拉着张士巧的手,一步不离,“我一回家,他们就说我有病,只有你们说我没病,你是我的亲人……”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这样的事情,在张士巧身上发生过好几次。那些重度精神病患者,或要杀人,或要跳楼,或要自残,一听到张士巧来了,就变得安静温顺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张士巧照顾了他们多年,比他们的亲人都尽心知心,不仅了解他们的病情,更了解他们的心态,能安抚调控他们的情绪。

1994年,十几岁的张士巧从衡水市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衡水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工作,一干就是23年。23年,她从青春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默默无闻,甚至难有人知晓。轻度精神病人经医院治疗护理后,痊愈了,他们努力忘掉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甚至不承认自己得过精神病;而重度精神病患者则需要长期住院,终身照料守候。

在衡水精神病医院,有一批像张士巧这样的医生护士,他们天天跟精神病患者吃住在一起,照顾他们的病情,关照他们的情绪,侍候他们的生活。他们忠于职守,保持热情,不急、不躁、不烦、不恼,几十年如一日,就是为了给这些精神病人一个幸福祥和的生命过程。

岁月沧桑,当年那些年轻的患者们,如今已垂垂老矣。他们的父母已经离世,他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疏远淡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到了六七十岁,各种慢性病增多,导致生活、治疗、心态都积攒到了危险地步,需要更多的周密细致地关照,才能安度晚年。

为此,张士巧和护士们制定了每日体检巡视制度。她们为每一名患者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他们每一天的脉搏、体温、血压、吃饭、饮水、大便、用药、锻炼及心理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次巡查时,张士巧发现一名优抚对象用被子蒙住了头,掀开一看,见他正拼命撕咬着自己的秋裤,不住地哭泣。原来父母去世后,很长时间无人来探望他,过节过生日也没人提起。张士巧立即联系了他的姐姐,赶来探望。并以此为契机,在全院建立起了病人家属联系网络,经常打电话或在手机的朋友圈里,为家属们发从患者住院情况和探视信息。尤其到了生日、节日,提前告知家属,派人来看望,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为了增加长期住院病人的生活情趣,张士巧还教给他们唱歌、讲故事、体操、舞蹈等各种简单文体活动。对于那些轻病号,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读书会,带他们春游、赏月、玩游戏等等。

2016年,医院收治了300多名北京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员,工作压力陡增,张士巧就连续一个月吃住在医院里,忙来忙去地照顾他们,帮他们熟悉新的生活环境,教智障人员唱歌跳舞,还搞了一次歌咏比赛和才艺表演。

很多人被张士巧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她总是回答∶“作为精神病医院的护士,从工作的那一天,就有心理准备,要这样干一辈子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衡水市精神病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衡水市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