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07-18 11:24
陕西中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彭 海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伤科 (北京100076)

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彭 海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伤科 (北京100076)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观察组加用辨证推拿手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RBV高切、中切、低切、RPV、HCT、ESR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参数。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 , CSA)是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椎动脉受累所引发的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大多患者因椎节不稳所引发,所以通常经过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而推拿是治疗此型颈椎病的重要方法[1-3]。但是部分患者经过常规推拿治疗疗效并不明显,近年来我院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推拿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高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至我院进行CSA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1.44±8.37)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05±0.83)年。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使用弹拨、点按、侧扳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重点是C1、C2、C3横突以及风池、风府等位置和肌张力高的部位,以患者自觉酸胀、可忍受为度。每次30 min, 1次/d,5次/周,共计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用辨证推拿手法:①气血不足证:患者身乏无力,面淡唇白,脉细弱,舌淡无华。此型患者沿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取中脘、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使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按摩,每个穴位1 min,再以脐为中心,以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为顺序全掌按摩腹部各2 min,最后自上而下沿督脉以擦法进行推拿,以透热为度。②风寒阻络证:患者畏寒怕冷,遇寒加重,脉沉。此型患者沿足少阴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循经推拿风池、肩颈穴各1 min,然后横擦大椎穴至肺俞穴,以透热为度;最后自上而下使用擦法推拿患者督脉和膀胱经,以患者皮肤微红为度。③气滞血瘀症:患者头部刺痛,遇寒加重,舌紫暗,脉涩。此型患者首先用揉法,使用大鱼际揉前额2 min,然后沿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推拿,取血海、阴陵泉、太冲、太阳等穴位,使用一指禅推法,每穴位1 min。最后对两侧颞部行扫散法,每测30次。④肝阳上亢证:患者急躁易怒,生气后症状加重,面红目赤,脉弦或者洪。此型患者由前发迹到后发迹使用五指拿法拿头部五经,转三指拿法拿颈项,反复五次。再推桥弓,从上自下,双侧交替。自上而下直擦背部督穴,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取肝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穴以指法按揉1 min,最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拨络,按压天鼎、缺盆、中府、曲池、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各1 min。每次30 min, 1次/d,5次/周,共计4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患者症状评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共计包括头晕、偏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椎旁压痛点、叩顶试验和旋颈试验7项,按照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计0、2、4、6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4]。

患者血流变变化采用可调恒压器、毛细血管黏度计和细胞电泳计时仪测量患者全血黏度(RBV)、血浆比黏度(RPV)、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5]。

脑血流变参数使用TC-2021型经颅多普勒进行测量,主要质变为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7]。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31.33±6.52)分,治疗后(10.29±5.4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31.82±7.06),治疗后(16.33±6.07)分,两患者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RBV高切、中切、低切、RPV、HCT、ESR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以以(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比较(mm/s)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头晕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其归属于“眩晕”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础,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因此本院在对于CSA患者的推拿治疗中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不同手法和部位的推拿[6]。

气血不足、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阳上亢是CSA主要的四种证型,虽然均以头晕为主诉,但是不同证型的患者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采用的推拿手法和选择的推拿部位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中除了常规部位的选择之外,气血不足的患者重点选择的是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治以健脾益气,温通脏腑,调血补气;风寒阻络证患者则重点选择风池、肩井等穴位,治以疏风散寒通络;气滞血瘀证患者重点选择血海、阴陵泉、太冲等穴位,治以活血化瘀通络;而肝阳上亢的患者重点为推桥弓、擦督脉,治以平肝潜阳。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RBV高切、中切、低切、RPV、HCT、ESR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辨证推拿对于CSA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辨证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参数。

[1] 于高滿,李 茵,王 琳.賽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对實枕后间隙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1,36(6):440-441.

[2] 王顺兴.综合治疗上颈段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61-662.

[3] 张小卫,尹战海,刘 凱,等.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11-15.

[4] 周重刚,李昌杰,吕隋本,等.葛根温胆颗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5,12(6):931-933.

[5] 张志海.刘庆思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介绍[J].中医正骨,2011,23(11):77-79.

[6] 张艳平,诸云龙,刘光锋,等.颈椎鹿灵汤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J].陕西中医,2016,37(11):1530-1531.

(收稿:2016-11-25)

*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1406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疗法 穴,横突 穴,风池 穴,风府

R681.5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7.074

猜你喜欢
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