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到社会的隐喻
——《奇幻森林》符号学镜像解读

2017-07-19 11:27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谢利符码克利

肖 琴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15000)

从自然到社会的隐喻
——《奇幻森林》符号学镜像解读

肖 琴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15000)

作为人与动物题材的真人动漫,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在主题处理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影片运用“符号—编码—符码”全新的艺术创作方式追求创新和意义。文章运用艾柯的“十大代码”提炼出影片的符号元素,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构建理顺影片的角色关系,麦茨的叙事组合段语义解构影片的层次和部分,对影片全新的艺术公式创作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影片非凡的生命力和深刻复杂的主题,使得影片在一种类似题材和主题的电影中显得格外光彩熠熠,独特夺人。

符号理论;代码;符号矩阵;叙事性组合段语义

符号在被纳入结构主义语言学范畴之前,并没有过多的意指功能,直到索绪尔给符号下了一个承载语言表达意义的定义,符号的意指性才更为强大,而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也愈加复杂,其意义和载体的范畴愈发强烈。在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理论中,表征体、表征对象、表征诠释这三项关系是符号学领域的重要论述,意大利学者艾柯则更强调符号所指代的意义的变动性,新的符号可以生成于新的关系线当中。符号作为文化演变下的重要产物,与普通的文字语言一样,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层面的人对同样的符号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理解。在《奇幻森林》的符号系统中,影像符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空间性符号,影片场景设置;二是物象符号,服装道具设置;三是时间性符号,镜头蒙太奇设置。电影符号学派一直都没有停止求证影像符号性的脚步,在符号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去推翻影视源于对现实的临摹的说法,强调影视和语言一般拥有相似的约定指向性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并提出作为影片表意因素的符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像赋予了符号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奇幻森林》改编自英文同名小说《丛林之书》,以人与自然和生存法则为线索贯穿全片,围绕从小被狼群养大的“森林王子”毛克利展开故事。除了毛克利以外,片中所有角色皆是丛林中的动物,透过人与动物的相处以及矛盾冲突来演绎故事。片中的动物都有浓厚的“人”的色彩,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感情等赋予动物不一样的形象特点。影片的思想和表现方式一分为二:一方面,通过对于人与自然不同角度的刻画,强调区别、融合以及冲突,体现的是人类和动物两种不同的群体,森林和部落两种不同居住环境,通过两者的冲突和融合来烘托主题;另一方面,影片直接将动物人性化,将森林映射成为人类的现代社会,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指代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充满着现代社会的带入性和对比性。影片从两种层面表达了对于法则的思考和生命的拷问,这两层意义相互烘托、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有对比,但更多的是融合,无论观众体验到的是哪一层,都足够拥有对于人性的启发。由于影片的复杂性、层次性和指代性,使用符号、符码进行分析成为最佳选择,将电影所传达的信息化解成符号,解读关系、列出结构、理解主题都会变得更简单明了。

一、“奇幻森林”从社会符号到电影符码

符码,在符号组成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传达时符号系统的变换规则和参与人员理解基础上的约定性规则。符码的概念可以辐射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它本身的张力使得它的覆盖面积十分广泛,它存在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之中,神话故事、文学作品、艺术产物以及影视形象,带有艺术性的符号在各自的规则下通过各种方式组成符码。符码在电影符号学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事实证明:电影叙事的确需要一系列的符码来把控影片的节奏,支配影片的规律,让电影的表现手段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性。不同的符码由于其融合性在同一个场景中可以完美的共存。电影中的符码毫无疑问是图像性的,随意性在其中被降低,镜头本身的内容构成了所需的符码,同时也形成了与叙事性作品相似却又含有区别的符码式蒙太奇。麦兹认为,观众通过感知电影中的符码来获取信息以及理解主题,所以电影的文本体系在这个理论下成为符码之间相互链接的混合整体,就像是舞池中形态各异却又互相和谐的舞蹈。以符码系统为基准,两组织所需信息的经过就是编码的过程,在电影符号学范畴中,影片的创作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通过不同的理论范式来解构《奇幻森林》,其中符号元素和符码信号一目了然,利于未来深入了解影片深层次的讯号和意义。

艾柯的“十大代码”是电影符号学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大代码是指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性代码、无意识代码。艾柯的理论主要侧重于电影语言的研究,在其理论中,电影语言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语言并无两样,以研究和解读电影表面的符号信息来映射深层次内容。艾柯的理论将电影变成了一本书籍,可以清晰地从字里行间读出电影表达的意图和深沉的意境。

《奇幻森林》中的镜头运动和构图法则,色彩组成和故事结构,在艾柯十大代码的指代下均能转换成一个个带着不同意义的符号,再被线条串起,织成一幅充满逻辑性的画卷,征服观众的视听感官(如表1)。

表1 《奇幻森林》“十大代码”分析列表

一部电影作品不一定包含所有的符号代码,但是不同电影的代码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电影对于符号代码的比重分析影响电影的风格和表意,也直接决定观众对于电影传达理念思想的感知程度。《奇幻森林》对于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的侧重性是最为明显的,同时还形成一个类似于递进的层次性公式(如图1)。《奇幻森林》中对于这种递进的利用尤其巧妙,完美地实现了从意象化物体到主题思想的上升转化。

图1 《奇幻森林》艾科代码递进公式

《奇幻森林》中有两个重点的意象:一个是火,一个是水。这两者不仅在本身上符合对比矛盾,在代码的意指关系加持下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形象。水,当影片表现雨季重新降临丛林时,水滴作为肖似代码首先出现,自上而下的水滴打在新生的绿叶上,随即密集起来,观众立刻收到雨水这一肖似化代码的信号,这是第一层递进。当毛克利被迫被送离丛林,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动情地与狼妈告别,互抵额头,雨水混合着泪水滑落,此时的水成为了趣味感觉代码,让观众体察到别离的滋味,饱含忧郁悲痛。雨水模糊了毛克利离去的背影,模糊了狼妈驻足观望的眼神,此时的水上升到更深层次的修辞性代码,意指生命的流转变化,人生轨迹的偏移,引发迷茫悲伤的思考,代码递进一气呵成,精绝巧妙。影片中另一个不断推动剧情转折的重要意象——火焰。在毛克利的幻象梦境中“红色火焰”作为肖似代码首先出现,随着梦境的深入描绘,“红色的花”在石壁上映出狰狞的阴影,火焰在此作为肖似化代码。紧接着火焰灼伤了老虎的眼睛,老虎呲牙咧嘴的冲狼群展示伤口,趣味性代码意义呈现。危险和紧张的感觉随着火焰的出现不断在屏幕和观众的心中蔓延,直到最后火焰差点吞噬森林,烧毁林木,最后一层修辞性代码出现。火焰成为毁灭破坏的代名词,成为吞噬生命的罪魁祸首。以上完全体现了电影中对于符号代码的熟练运用,以及代码之间递进的精巧和自然。

除了上文中四个代码之间的递进公式以外,影片还有其他值得称赞的代码表现,以及代码之间存在间接的递进和影响关系。迪士尼动画电影之所以屹立世界动画电影之巅数十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美轮美奂的声调代码。《奇幻森林》中无论音乐还是语言,或者是两者的搭配都让人拍案叫好,影片独一无二的风格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声调代码的运用。狼群在和平岩上的石崖聚集,毛克利和小狼们窝在一旁,齐声高颂狼群的森林法则,观众通过这个声调代码认知到一种秩序的严肃性、法则的坚定性,其中还隐含着修辞性代码,那就是观众可以体察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法律,如同声调代码中的森林法则一样严肃正确,不可违反。当毛克利和狼妈告别离开狼群时,狼妈泪眼婆娑的告诉毛克利:“你要记住,不管去了哪里,那些人教了你什么,你永远是我的孩子。”这个声调代码除了渲染别离的苦痛滋味以外,同时还包含着修辞性代码,意指毛克利是森林之子,是自然孕育了生命,抚养了人类,重新定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毛克利坐在大熊巴鲁肚子上顺着河流嬉戏,一边拨动扬起河中水流,一边相互应和着唱歌,歌词中充满了对自然产物的描述和赞美,这里也藏着趣味感觉代码和修辞性代码及两个代码之间的递进。观众从歌曲中体会到的欢乐与和谐,这是趣味感觉代码,以及蕴藏更深的对自然的称赞和歌颂,强调了自然的馈赠和重要性。声调代码在片中起到烘托和点题作用,实现了对影片的画龙点睛。

二、格雷马斯符号矩阵下的人物关系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是符号学派的重要理论,影响和引导着整个巴黎符号学派的发展变化,符号的意指性研究是理论的中心和重点。这种原本针对叙事性文字作品解构而出现的理论,由于影视作品的叙事性和符号语义性,所以同样适用于对于影视作品中的意指关系的分析。角色关系和符号意指是电影中的重要倾向部分,通过格雷马斯矩阵来分析电影人物关系,可以使电影的关系线清晰的呈现出来,不仅有助于理清楚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矛盾,还可以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呈现符号意指关系的兼容性和特殊性(见图2)。

图2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图

图2中,X位于事件中心,是主要的线索角色,直接或者间接关联着事件的方方面面。反X则与X呈对立关系。非X与反X还有X呈矛盾但不对立关系,同理可得非反X与非X及反X呈矛盾但不对立关系。这是基本的矩阵图型符号解析,《奇幻森林》的符号矩阵也不例外(见图3)。

图3 《奇幻森林》符号矩阵图

首先,毛克利和谢利·汗是影片中的第一矛盾对立体。毛克利是人类的孩子,从丛林生命的本质来说与森林群体格格不入,从角色关系上毛克利代表即为人类这一意象,就影片中毛克利这一人类角色的刻画来说,重点强调了人性中善良而又智慧的一面。老虎谢利·汗作为森林霸主,由于曾经被人类用火灼伤而怀恨在心,其霸道专制,凶残粗鲁,它代表的是自然的立场,只不过更倾向于偏激而又自私的选择。毛克利的纯真善良和老虎谢利·汗的凶狠自私在片中产生激烈的冲撞,人类智慧和森林法则的对比火花不断,两者之间的绝对对立关系就此产生。从矩阵模型中可知,毛克利和谢利·汗的关系线是重要的冲突关系线,影片中大部分戏剧矛盾都来自于两者的对立关系。同时两者的关系间还藏着更深的隐喻,谢利·汗象征着人类和自然之间的隔阂,善良的毛克利代表纯净的人类灵魂,虽然过程艰难,但最后毛克利还是打败了谢利·汗,为狼族首领报仇,重新回到森林中。这象征着隔阂终究会被打破,人类回归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生存和融合。

再者,毛克利和巴吉拉这条矛盾却不对立的关系线。巴吉拉将毛克利带到丛林中并交给狼群抚养,陪伴他成长,两者相互扶持,巴吉拉是毛克利的朋友更是他的导师,两人的关系一直是亲密无间。就黑豹巴吉拉来说,它虽是严厉敏捷的化身,但是它对毛克利这个人类之子一直是接纳的态度,所以它代表的是严肃但不刻板的丛林生物。两者的关系也有矛盾的方面,一个是巴吉拉对于毛克利动用属于人类的智慧制造工具十分抵触,甚至愤怒,再一个就是巴吉拉向毛克利隐瞒了狼群首领被谢利·汗杀死的事实,谎言和差异构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对立关系不存在,所以矛盾被逐渐化解,巴吉拉看到毛克利用巧妙的工具将陷入坑中的小象救出时,对于人类工具的疑虑和抵触都在化解,直到谢利·汗被打败时,两人间的矛盾已经弱化到可以忽略。而巴鲁这个角色,虽然在符号矩阵中处于非反X位置,但巴鲁在影片中的关系线较为模糊,它和谢利·汗没有直接冲突和直接利益,与巴吉拉是因为毛克利才有了交集,只有和毛克利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从巴鲁将毛克利从蟒蛇口中救出开始,两者和巴吉拉相同的隐藏关系线形成。一开始巴鲁和毛克利只是互相利用,这是两者的矛盾所在。毛克利需要陪伴,巴鲁需要帮手,渐渐地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利益伙伴上升到精神伙伴,当巴鲁和巴吉拉一起去营救毛克利时,矛盾同样被弱化。狼群与谢利·汗的关系线是最为直接又简单的线,狼群和谢利·汗同属丛林,两者尽管立场不同却不能构成对立。但由于狼群对于毛克利的爱和保护与谢利·汗的追杀完全冲突,这导致狼群首领被杀害,所以,两者之间有着片中最为强烈的矛盾关系。

不难看出,影片中的每一条关系线都不是仅存在于影片的丛林环境中的,还存在于人类所处的水泥森林中,创作者透过动物的载体暗指人类现实社会中的风云涌动和明争暗斗,巧妙地用暗语揭露了那些让人不齿的人类行为,既是一种讽刺,同时也是一种告诫。

三、叙事组合段语义下的叙事结构分析

麦茨理论的八大叙事组合段语义是分析叙事性故事的最好选择,它能从影片的叙事细节中解读影片的剧情安排以及主题推进,帮助完整地理解影片如何张弛有度的布置叙事段落。使用八大叙事组合段语义对真人动画电影《奇幻森林》进行解读,电影中的叙事安排正是影片作者对森林暗喻人类社会的符码编程。

自主镜头,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镜头则为自主镜头,镜头中包含着完整的情节段落,同时也可以是被插入到影片中的镜头,在这之下还可以展开分类,影片中有其中的两种,那就是主观插入镜头和被移位的电影虚构世界中的插入镜头。主观插入镜头发生在毛克利遇到蟒蛇卡奥时,在蟒蛇的诱使下,毛克利看到幻象:儿时自己的模样,来到丛林的原因,还首次看到火焰,这组主插入镜头不仅交代了森林王子毛克利的出身,还交代了老虎谢利·汗受伤的原因和经过,同时还为毛克利采用火焰打败谢利·汗埋下伏笔。而被移位的电影虚构世界中插入镜头主要指巴鲁的部分,巴鲁既是毛克利的插入形象,同时也是巴吉拉的插入形象,它身上有着他们没有的性格品质。这个镜头形象的插入中和了影片中的紧张气氛,放缓了影片的矛盾节奏,还强调了影片的风格色彩。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就相当于影视蒙太奇中的平行蒙太奇时间关系在不同时序性影像中发展,穿插交织,比如片中毛克利逃亡的镜头和狼群受到威胁的镜头,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影片的表现张力。

括号组合段,通过改变影片中的照明效果来进行镜头转换,多用在链接回忆等镜头。如毛克利和蟒蛇卡奥的那一段叙事情节,影片使用淡入淡出的方式让画面从现实转移到毛克利的回忆幻象,最后再回到现实,这使得镜头之间的衔接显得巧妙而又自然。

描述组合段,在影片的能指层面上,连续性形象的链接就存在于描述组合段中,它体现了一种连续的时间性,侧重于描述影片形象而不是完整的叙事。比如旱季降临丛林时的一系列镜头:河水干枯,黄叶飘落,云层稀薄;再如雨季来临时,不同的动物或欢快或躲藏,河水淹没和平岩,植物转绿。这些镜头组合段描述了影片的时间变化和背景前提,为叙事的展开做好了完整的铺垫。

交替叙事组合段,就像是电影蒙太奇中的交叉蒙太奇,同时进行的叙事性片段的不断交替性变化切换。比如毛克利被谢利·汗追杀,他尽力逃亡的镜头和巴吉拉竭力阻止谢利·汗的镜头不断交替切换,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影片画面的节奏感也增强了。

场景,一个连续性影像序列,即一个时空关系中的整体,相当于戏剧中的一个“场”。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和平岩,重要的转折故事以及重要的社会隐喻全都发生在那里。从一开始和平岩露出时动物休战共同饮水,到雨季重降、和平岩淹没,伴随着毛克利的离开,再到谢利·汗杀死狼首领,最后再到毛克利战胜谢利·汗动物重新欢聚,都是发生在和平岩这个“场”中。

单一片段,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非连续性时序的镜头段,但这种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往往具有概括性。蟒蛇卡奥对毛克利进行诱惑之时,卡奥叙述的镜头,毛克利幻象的镜头,毛克利现实中面对危机的镜头组成非连续性时序片段,跳跃感强,通过这个片段对危机和诱惑进行概括,充满张力而又不单调。

散漫片段,非连续性的片段呈现为无组织的、散乱的镜头排列。跳跃性强,似与情节的发展无直接关连。散漫片段表现在影片中那些分散的表现形态各异的动物的镜头之中,跳跃的猴子、机灵的毛鼠、话唠的豪猪、重量级的大象,这些片段并不直接关联情节推动发展,但是绝对的在为电影服务,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动物形象的刻画强调了丛林的背景环境,另一方面拟人化的塑造方式也方便了影片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射和链接。

四、结语

使用“符号—编码—符码”进行解读,可以轻松读出《奇幻森林》传达的主题思想——万物平等,生命至上,人类与动物只是有着外形和生存法则上的差异,这不足以成为两者之间鸿沟,生命是没有等级轻重之分的,要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尊重爱护所有生命。符号学理论和叙事组合段语义与影片分析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无法估量的,影片固然可以有多种分析路径,但是符号学和叙事组合段真正让我们尝出了影片的滋味,那些精细的画面、巧妙的情节、严谨的构图、生动的角色,都在这种路径上完全显露了魅力,影片的层层肌理清晰明了,这是一种解构电影的全新境界,能够让影片的意义被强调、被放大,完整表现影片该有的华光溢彩。

[1]〔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刘云舟.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法〕克里斯丁·麦茨,等.李幼蒸.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金宜鸿,金虎.关于电影语言最小单位的思考[J].电影艺术,2010,(6).

[4]黄丽娜.时代的隐喻:《老炮儿》的符号学分析[J].电影文学,2016,(6).

[5]卢兆旭.新疆本土电影《会唱歌的土豆》的文化符号特点[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8).

[6]刘云舟,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J].当代电影,2012,(4).

责任编辑:张 庆

The Nature-Society Metaphor——A Semiotic Mirror Interpretation on “The Jungle Book”

XIAO Qi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Yangzhou 215000,China)

Disney’s “The Jungle Book”,as a man and animal theme real person cartoon,has a great challenge to deal with the theme. The movie technically employs “symbol-encoding-coding” 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significance. With Eco’s “10 codes”,the symbolic elements in the movie are summarized. Greimas’ symbol matrix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role relations. Metz’s narrative combination is used to interpret the layers and portions semantically. The creation approach is analyzed to reveal its brand new artistic formula. The vitality and complicated theme are explained to its uniqueness among movies with similar themes.

semiotics;codes;symbol matrix;the semantic meaning of narrative combination

2016-10-24

肖 琴(1982-),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后期和二维动画研究。

1004—5856(2017)07—0110—05

J90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7.027

猜你喜欢
谢利符码克利
电影《绿皮书》中唐·谢利文化身份认知的成长
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文化符码呈现
——以2018、2019年批评奖作品为例
救赎与反抗
——论《绿皮书》中的他者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码的游戏艺术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喧嚣与孤独的彼此救赎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为何一拖再拖?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