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长专业化与学校优质发展

2017-07-20 12:36梁桂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专业化校长学校

梁桂泉

【摘 要】常言道:“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对于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也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校长专业化已成为提升学校管理和校长素质的必然要求。但,校长专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校长在岗位上经历学习力、策划力、文化力、创新力、亲和力、评价力等能力的磨练和提升。如此,才能成为专业化校长,从而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校长;专业化;学校;优质发展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有人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说法虽有异,道理却相同。小学校长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领军人物,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管理能力,更要具备创新的战略眼光,校长专业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对校长队伍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学校管理和校长提高素质的必然选择。

然而,校长专业化需要一个成长过程,需要在校长岗位上经历学习力、策划力、文化力、创新力、亲和力、评价力等能力的磨练和提升,成为专业化校长,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一、学习力

学习是校长正确办学思想形成的源泉,是全面贯彻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校长提升个人素养的内在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一是阅读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法规文件,为学校的发展不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供依据,提高依法治教能力;二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学习在办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寓于办学实践之中,使办学实践成为学习资源,为学习提供生动的素材;三是以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过程的学习。时下推崇办学要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专家提出理念和方案,校长所起的作用就是配合性地去验证,其实这是一种误导。校长的有效学习不是纯概念的识记和新理论的接收,而是在生动、鲜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学习。因为校长本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与专家的理念和方案不尽相同,所以实践验证不只是完全肯定专家假设,而是校长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对专家理念既可肯定,也可否定或提出补充意见,修正和完善,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为今后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策划力

策划是校长在学校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促进学校发展诸要素中,人力资源是决定要素。人力资源包括校内(学生、教师)、校外(家长、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等)。过去校长在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往往把关注焦点放在教师方面,而忽略了把学生作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潜能(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因此校长同时关注师生的基点——生命,关注教育的终极点——发展。让学生在学校具有安全感(在校不会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尊重感(自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同时也尊重别人);信任感(教师和同学始终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能出色完成很多事情);自豪感(我很优秀,在我身上总有超过别人的优点);幸运感(我能学到很多我想学的知识,我能做许多我想做的事情)。对教师而言,让待遇留人、情感留心、事业留灵魂。一个总无视教师待遇,回避教师物质利益,只谈奉献的价值观,不是科学的价值观。教师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这一人生最高要求的可能。不仅营造一种关爱、宽松、自律、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氛围,还要为他们搭建适合自我发展的平台。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安全。物质上的丰富,精神上的满足给教师只是短期的安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办实事,形成教师处在最优生存状态为表征的职业安全文化才是战略举措。

以新课程实施的视觉,人力资源不仅存在于校内,还存在于校外。没有家长和社会人士等理解、支持、配合,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升华是有一定困难的。

办学金钱不是万能,但无钱万万不能。纵观外国有才干的校长,都有两个标签,就是“教育有方,生财有道”。他们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办教育,办好教育影响社会,争取社会更大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三、文化力

三流学校靠制度,二流学校靠校长,一流学校靠文化,笔者认同这一说法。一所学校的成功,三者甚至更多的条件不可或缺,但是制度可以改变,校长可以更换,唯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一旦积淀而成,已成为全校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文化具有组织遗传性,是学校传承的决定基因,难以改变。而且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应是学校的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是从三个层面构建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物质及环境的营造要遵从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因而学校的物质文化不是以追求奢华为目标,而是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的承载;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制度制定和执行中能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制度文化建设关键是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取决于师生员工对制度的认同度。要实现高度认同,制度的制定过程要广泛征询意見,得到师生员工一致认同。不附设“区分、约束、打压”成份,本着“激励、引领、规范”的原则,这样的制度不须强制执行,却成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了;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师生的精神风貌。一所精神文化积淀深厚学校的师生都会觉得能在这里工作、学习为荣,家长认为子女能进这样的学校而骄傲。

四、创新力

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校长不仅要自身追求创新,还要着力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甚至提倡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实现教和学的创新的条件有多方面的,其中自由生存状态至关重要,自由生存状态就是创造状态。自由不仅是肢体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思维自由。有了思维的自由,才有敢想、敢说、敢问、敢探究,因为创新是逆反的,容易被孤立或受到打击。

五、亲和力

由于教育是平等、对话、交流、理解这一新的认识的确立,那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应保持平等、对话、交流、理解。校长平时一张温和的笑脸,一次肯定的目光,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条问候(鼓励)的信息,一次文体活动等,都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强调顾客至上的今天,有些管理者认为即使顾客是理亏的一方,都要取悦顾客,批评员工。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这是低三下四的行为,效果适得其反。本人认为员工(教师)才是面对和善待顾客(学生、家长)的对象,善待员工(教师)也是善待顾客(学生、家长)。试问一个受到不公平对待,满腹委屈的员工会善待顾客么?

六、评价力

学校发展价值与意义、作用与功能的判断,它应与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相配套。评价注意多元化,关注过程,关注发展。正确处理好压力与动力关系,发展主体主客观的辩证关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让评价对学校的发展起导航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文森.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科研论坛,2007(06).

[2]于艳丽.在路上——关于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与体会[J].山东教育,2007(01).

[3]刘重善.试论现代校长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教师,2011(12).

[4]韦作宁.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反思能力问题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06).

猜你喜欢
专业化校长学校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学校推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