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中学中有效开展闲暇教育

2017-07-20 12:39张谊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育方法初中生

张谊珍

【摘 要】闲暇生活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但由于年龄、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使他们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本文主要从学校的角度,提出开展初中生闲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教育;初中生;闲暇教育;教育方法

闲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完全由个人支配的自由活动或心境,是体现人类自我发展的存在空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闲暇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了“藏、修、息、游”的教育思想,主张把敬德修业和休闲游乐结合起来;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指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一、理解闲暇的内涵

闲暇,从时间的角度看,它应该是除工作、家务生活、个人生理需要之外剩下的那部分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从心理状态的角度说,它是心灵上的自由或是驾驭自我的一种自在的心理状态,意味着人保持的宁静、平和、从容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中自主思考,按自己的意愿支配时间。所以,闲暇具有自由性、自主性的特征。

二、初中生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以及归因

初中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以及生理需求等之外,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学生的闲暇时间。随着1995年5月1日双休日制度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减负”措施的实施,我国中学生每年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减少到了190天以下,客观上,学生闲暇时间是增多了。但是,近期我们对四所初中700多名学生的闲暇时间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一些数据令人意外,在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累”“苦”“无聊”成了学生的最大感受。在如此多的闲暇时间中,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虚度光阴,有的学生还养成了许多消极的闲暇生活习惯。因此,让学生了解闲暇的意义,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質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学生闲暇生活出现的问题,由学生、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要素造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因素

初中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做事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过于随意。由于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正确的导向,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一些学生出现茫然和无所适从的情况。

2. 社会的因素

当今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社会,我国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在诸多有益的文化之外也存在着许多劣质文化和低俗文化,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对初中生的闲暇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好奇心强、分辨力和自制力较弱,再加上身心都未定型,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想侵蚀,在随大流、盲目跟风中迷失正确的方向,虚度光阴。另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各类体育运动场等校外教育机构或场地是中小学生闲暇生活和接受闲暇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这些文化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在学生的闲暇生活和闲暇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效用。

3. 家庭的因素

由于升中的压力依然存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考上重点高中,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致使孩子大量的业余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所填满。或者,有些家长对闲暇理解不全面,认为闲暇就是休息,对孩子放任自流,致使一些孩子在假日里以看电视、玩游戏、睡觉度日,无所事事。

4. 学校的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传统教育的高空式、封闭型思想与社会现实、开放的社会环境的落差,致使学校放松了对学生闲暇教育的正确引导。加上升学率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格心灵的塑造。学校对闲暇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帮助学生实现闲暇活动多元化,缺乏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和指导,偶尔涉及,也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三、初中生闲暇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的闲暇教育是指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精神境界得以充实提高,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闲暇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初中生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至于初中生闲暇教育的任务,概括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闲暇意识和价值观的教育;闲暇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教育。

四、学校开展闲暇教育的具体措施

对中小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家庭影响为辅助,加之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系统、全面地执行。就广大的中小学校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闲暇教育的重要性

从调查中发现,学校和大多数的教师对闲暇教育的意义理解不深,没有充分认识闲暇生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来说,闲暇生活是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生长和发展。闲暇生活影响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是隐性的、深刻的与长远的。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闲暇教育与自主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让闲暇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会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2. 培养意识,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

初中生闲暇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学生闲暇意识和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合理的闲暇态度和科学的闲暇意识,认识到闲暇对自身成长 的重要性,进而合理地安排、设计自己的闲暇活动,不但把闲暇活动作为促进自身愉悦身心、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娱乐技巧、提高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利用闲暇生活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在闲暇价值观的教育中,除了现在普遍认可和重视的把闲暇的价值看作是个人综合素养的进修和提高外,作为学校,更要教育学生认识到闲暇活动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尺度去自觉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能够明智地、个性化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脱离低级情趣,充满乐趣。

3. 制定计划,明确闲暇教育的方向与内容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将闲暇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首先要确定出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的闲暇教育目标和相应内容,目标和内容既要有针对性,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闲暇需要,又要有整体性,包含道德、思想、智力、创造、审美、身心等各方面。其次,还要培养学生从事各种闲暇活动的能力,如体育活动能力、交往活动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发展和享受之需要,才能使他们的闲暇时间充满生动活泼、激动人心的思想,从而真正感悟闲暇的真谛。

4. 渗透教学,鼓励学科教育闲暇化

即充分挖掘学校教育中传统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闲暇教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许多通常被认为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都具有闲暇教育的意义。学科课程教育闲暇化,可以使闲暇教育融合、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它不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知识技能储备,是中小学校开展闲暇教育最简便、最主要的方法。同时,教育闲暇化还有助于提高原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生的闲暇生活大部分表现为一种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开展有益的闲暇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的闲暇生活需要,影响并带动学生的闲暇需要和活动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但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三条原则:(1)闲暇活动既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又要能吸引大多数的学生参加;(2)闲暇教育应充分体现个性和特长的培养;(3)活动过程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 凝聚合力,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家庭是孩子最为自由、放松的安全港湾,孩子大部分的闲暇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闲暇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闲暇生活。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校互访”等途径,强化家长的闲暇教育意识,使之认识到闲暇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把对孩子的闲暇教育放在正面疏导和生活渗透之中,真正还孩子以自由,并创造良好的家庭休闲氛围,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闲暇中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教育方法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