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微

2017-07-27 13:41索朗巴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名学生终身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终身学习的道路上起着一个引导作用。学生的年龄越小,这种引导作用越重要。而教师引导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进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考出好分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始阶段,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学的生动活泼,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的学习,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后上讲台表演,通过动作语言来深刻的把握狐狸和乌鸦特征,揭示主题思想。学生们滑稽的动作和狡诈的语言,加强了对狐狸性格的了解,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一定都亲自给予解答,有的问题,如能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解疑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学习课文《丑菊》时,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名字可以是丑的,但实际上要是美的。”立刻,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名可以很丑,但是一定要真实,内在的东西一定要美。”对此,我没有给予任何评论,只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很多同学都补充了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外表可以丑一些,但心灵一定要美。”在这一课中指的是丑菊的名字可以丑,但它开出来的花是美丽的。由于相互间的启示,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學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教师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把捕到的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问的较好,对于理解后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父亲的高贵品质,而且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次钓鱼给予作者的启示是什么,加深理解了课文。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进行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讲,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充当主体“演员”的角色,“导演”应在课堂教学实践培养“演员”精湛的“演技”。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首先应当使学生懂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尽可能地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唯书”“唯师”的错误观念,并通过给予他们肯定、鼓励、欣赏来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求异思维的志趣。比如对“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理解,大家习惯性的思维是: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形容自不量力,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敢于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谁说这不是勇气和胆魄的体现呢?这样用求异思维立意,不就胜人一筹了吗?另外还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运用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思小说结局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认为鸟的天堂是什么?人类的天堂又是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试着为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新颖、别致而又合理的作文。如果能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定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在这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使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课堂,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6)

【作者简介】

索朗巴措,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从教13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