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初探

2017-07-27 12:42冯美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共享个性合作

冯美娟

【摘 要】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内心的表白,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精髓。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风起云涌的今天,数学交流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生生之中,召唤着师生创造力、智慧的涌动和勃发。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发展情感,形成人格。

【关键词】交流;合作;个性;共享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由此看来,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发展情感,形成人格。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数学改革来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让数学交流走进每一节数学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互动呢?

一、课堂讨论 合作共享

课堂讨论是学生依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的一种教学形式。不仅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认识的深化,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与情感的“双赢”。例如在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时,课堂气氛活跃异常。生甲:0÷0=1,因为1÷1=1;8÷8=1;100÷100=1……由此得出,两个相同的数相除的商都是1,那么0÷0也不例外。生乙:0÷0=0,因为0÷1=0;0÷2=0;0÷100=0……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所以0÷0也应该是0。过了一会儿,学生丙说:“我认为0÷0=2。因为0×2=2,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得出0÷0=2”。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都拼命抢着说“0÷0=3”、“0÷0=4”、“0÷0=5”……他们争论不休,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教师及时“收网”:“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说明大家都很爱动脑筋。那么0÷0到底等于多少,它有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因此,0÷0的商不确定。”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讨论和研究,我们能不能给“0作除数会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个论题下个结论呢?学生纷纷表示:0不能作除数,0作除数没有意义。以上过程中,学生真正体验了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换位思考 思维互现

传统的教育学习,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师生很难有有效的数学交流。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换位置、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在解惑答疑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呈现和展示教师的思维。在角色互换之中,实现师生思维的互动、交流。

三、小组合作 深思细辩

小组合作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同学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使活动的四边形稳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个个出谋划策、积极配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宽松的发展空间中,相互交流,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出了五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给四边形框架的接头处多钉几根铁钉,使其稳固。

方法(二)到方法(五)都是给四边形框架加钉木条。

教师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哪种办法好,最后学生在实验和辩论中自己发现:只有使四边形框架上出现三角形框架才能使其稳定。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探索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上述过程中,突出利用小组合作,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充分動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四、面向全体 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关注全体学生,提升有效互动。”

总之,让学生置身于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中,让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引导他们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综合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中交流数学、理解数学,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共享个性合作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